,
有人说:父母的情绪稳定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可真实的生活内容中,有很多充满“挑战” 的情境,也有很多让我们“糟心” 的瞬间,情绪稳定是不是意味着 “不喜不怒”、没有情绪呢?作为家长应如何做到情绪稳定呢?
案例01
情绪,家庭中传递
小远是四年级男生,性格比较耿直,脾气比较暴躁,经常难以控制情绪。最近在课堂上,因为回答问题时犯了个小错误,就急得大哭,老师好不容易才安慰好。下课时,有个同学又无意提到此事,他认为是别人在嘲笑自己,就打了对方。
事后,老师只得找来小远家长进行沟通。现场,让老师特别惊讶的是,小远爸爸还没听完老师的描述,就开始大声嚷嚷,质问小远到底是谁先动手的,还说要是小远先动手,自己就要好好揍他一顿。老师只能先让爸爸冷静冷静,也指出家长情绪稳定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
【把脉】
孩子成长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习与自我情绪和谐相处,用更成熟理性的方式调适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是情绪暴躁的人,很难培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只有家长自身是情绪稳定的,才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因为家庭往往是一个情绪单位,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结、彼此互动等,使得情绪会在家庭成员间非常快速与持久地相互影响。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均发现:父母情绪稳定温和,孩子一般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不仅更善于调控情绪,更容易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也更富有同理心,社交能力也较好,整体来说可以较好地适应环境。反之如果家长情绪不稳定,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承担较大的压力负担,个性或敏感多疑,或顺从讨好,甚至产生心理创伤。
【支招】
父母首先需要对家长的角色和功能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澄清并调整自己认识中的某些偏颇甚至错误的观念。比如,有家长认为“好父母就是竭力给孩子创造和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生活条件”。在注重孩子生活条件、学习成绩之余,却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也有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简单地认为对待孩子就要亚加管教,很多时候借此任由自己把内心负面情绪随意地向孩子表达……
其实,父母的养育责任不仅仅在于照顾呵护孩子在身体、生活方面的健康成长,也需要陪伴引导孩子在情感、人格方面的健全成长。另外,父母也需要对自己的情绪稳定状态有所觉察了解,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不要让自己童年所遭受的“创伤”,再次在孩子身上重演。
案例02
情绪,真实的感受
然然妈妈最近心情很烦躁:然然最近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滑坡,但感觉然然对此根本不在意,在家做好作业后就想着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好像对学习一点儿都不上心。
妈妈很焦躁,可她也不敢表现出生气,不敢严厉批评然然,毕竟家长会上老师们几次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聊学习成绩的问题,感觉很纠结矛盾,提醒担心给孩子压力,不提醒又担心在孩子教育方面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把脉】
有些时候某些消极的情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于是有些人就会认为平时生活中最好都是积极的情绪,不要有消极情绪。有家长听说父母最好要情绪稳定,就简单认为那就是自我修炼最好不要有什么不好的情绪,或者说情绪稳定就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等。
这些想法虽然可以理解, 但多少有些苛责和不切实际。因为情绪是在某个情境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它的发生很快速,也是很自然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价值,家长的各种情绪也是客观存在,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经历体验各种感受。
【支招】
我们说情绪稳定,绝不是一定要压抑情绪,更不是忽视否认情绪。很多时候情绪的压抑与否认看上去获得了暂时的平静,但如果长此以往,就像是埋下了很多不定时的“炸弹”,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可能会以更为剧烈的形式爆发,或是伤害家人,或是伤害自己。
情绪需要被看见,也需要被允许。家长也是普通人,在某些情境下可能会“生气”,可能会“失望”,也可能会“无力” 等。情绪稳定,是希望看见、接纳情绪的发生,让情绪自然地流动,而不给孩子或者身边人带来伤害,不陷于情绪的泥淖中,做出冲动或不当的行为。
案例03
情绪,适切的表达
小磊今年初二,最近和父母相处矛盾频发,他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问题。最近几次情绪激动的时候,他有时候会和父母争吵,还有一次,他感觉自己都有想动手的冲动。
其实,冷静下来,他自己也知道,他本意上并不想如此, 他也知道父母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他好。可是,他还是觉得父母真的是太烦了。自己都已经和妈妈说明或者解释了,她还是会喋喋不休,到最后总会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是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这个时候,小磊就会觉得特别烦躁,如果爸爸这个时候再进行训斥,往往会让自己陷入情绪崩溃的状态。
【把脉】
家长与孩子的日常相处, 一定会有分歧、矛盾、冲突的时候 ,彼此都承担着 一定的压力。这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 尤其是对于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种情境可能会更容易发生,更频繁出现。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尊重。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前额叶区域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情绪大多不稳定,而且自控力有限。此时,家长的情绪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我们不能苛责尚在成长中的孩子来担此重任。
家长如何先调适好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切的表达,让自己的情绪尽快平稳,及时地“化干戈为玉帛”对于矛盾冲突的平息、亲子关系的修复至关重要。
【支招】
首先,此时此地,家长如果觉察到自己有比较明显的情绪,最好可以通过暂停技术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可以暂时地离开,也可以做深呼吸,慢慢地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平稳,切忌在此时随意言行。
其次,家长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或场合和孩子再次进行交流沟通,先说说客观的事件再听听孩子的心声,也可以真诚地告诉孩子你当时的情绪你真实的想法,以及你对他的期待等。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寻求彼此都认同的部分,并达成共识。
其实,喋喋不休的唠叨往往只是情绪的简单发泄,孩子也并不能知道家长真正的期待或者要求。最后,家长也需要去储备或者收集适合自己的多种情绪调适的方法,也可以去探寻发现引发自己情绪的更深层次原因。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家庭教育周刊》,作者 刘诗薇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