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做“婚姻寒冬期”的破冰者
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主角
婚姻家庭咨询师:做“婚姻寒冬期”的破冰者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网 | 作者:徐阳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婚姻如四季,甜蜜时灿若春明,遇寒时壁垒重重,我们婚姻咨询做的就是一点点去打破夫妻间的坚冰,找到并重启家庭幸福的安全阀。”中国心理学会高级心理讲师、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柳苏说。
一场“婚姻困境”中的对话
“我觉得我的丈夫是妈宝男。”“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底线,婆婆不应该干预过多。”“我也尝试过积极的沟通,可对方的态度却不耐烦、不以为然。”一场安静乃至压抑的婚姻咨询中,来访者诉说着自己的苦恼。
“你有没有想过,在和另一半沟通时,对方为什么总是表现出回避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什么方式会提高沟通意愿?”“实质上,很多婆媳矛盾是夫妻关系处理不当的折射。”
在柳苏的引导下,来访者慢慢剥开了情绪的外衣,以平和、换位思考的方式寻找自我解读的途径。“我通常会抓住一个问题,连续的、深入的、反复拉锯的追问下去,慢慢过滤抱怨、愤怒、委屈的情绪,让当事人直面根本问题,即抵达婚姻关系裂痕的真相”。柳苏说。
一场有备而来的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聊天,背后有着严密的心理学逻辑作为支撑。
“你会注意到,通常来访者都会坐在沙发椅上,但这位女士要求坐在靠角落的木椅上,这个细节也反映出她内心关于家庭角色位置、价值感、自我认知的投射。”咨询结束后,柳苏把“力量感偏弱、情感细腻但缺乏直率表达、忽视双方感受、主观臆断大于客观求证”等关键词记入笔记,在纸上画起一连串的心理疏导流程图,直到实现阶段性“闭环”,完整的导图可以帮助柳苏思考下一场咨询的重点和方向。
在柳苏看来,很多婚姻困境的首要表现就是沟通受阻,交流遇冷。但无论是个案辅导,还是心理沙龙,柳苏不希望咨询室仅是来访者“发泄情绪”场所。“咨询是由感受、体验而带来领伴式成长,而不是简单灌输,做思想工作。”
新时代婚恋咨询服务的内核
自2005年参加中科院心理所学习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来,柳苏接受了大量系统的心理咨询实操课程培训,聚焦“女性心理赋能。2007年,人社部批准发布“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新职业以后,柳苏逐渐将婚姻指导作为心理咨询服务的主攻方向。
记者发现,在柳苏的心理工作中,女性来访者占绝大多数,她们有精英人士、全职宝妈、00后职场新人,身份多样;有的人抑郁,有的人谨慎,有的人夸张,气质各异。这给柳苏带来了新挑战。
“过去,来访者将心理咨询作为挽救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实在没办法了,来找心理咨询师支支招。而现在,随着女性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倾诉、滋养、学习技巧都是她们在维护情感关系中想要获得的帮助。 ”这让柳苏意识到,基层社区的婚姻家庭咨询倾向于调节纠纷、维护权益,而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咨询工作,更加聚焦重建和修复亲密关系,培养大众学习婚姻文化的意识。
婚姻咨询师,要做好现代婚姻思潮与传统婚俗文化的“牵线人”。“在独立、平等、自由、个体化等新时代婚恋观中,其实仍印刻着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婚姻的基因,我们需要对极为冲撞的价值观念融合,提炼,呈现给大众婚姻最纯粹、美好的品质。”回顾近些年的情感咨询工作,柳苏得出这样的经验。
然而,在从业初期,来自咨询者的“职业误解”,仍让柳苏感到吃力。曾经有一名女士给柳苏打了数次电话,迫切的希望她能帮助挽回出轨的丈夫,直言“花多少钱都不是问题”,但柳苏考量再三,拒绝了这位女士的要求。“这位来访者把希望全盘托付于我,但自我改变的意愿并不强烈,难以产生咨询实效。”柳苏认为,市场化的婚姻咨询师处于新兴风口,人才涌入但也良莠不齐,从业者必须恪守专业素养和职业良知,才能推动行业建立良性发展。
解开“婚姻间隙”的结
记者跟踪采访发现,女性来访者遭遇“冷战”和“出轨”问题频率最高。柳苏坦言,这也是目前情感咨询中,最常见的两类问题。
身为女心理师,柳苏对男女在沟通上的“天然间隙”更加可感可触。“在我的很多求助案例中,女性因为家庭的负荷过重,看似强势,喋喋不休甚至满是抱怨。而男性的语言功能弱于女性,当无力辩驳时则会以沉默应对。”结合大量的个案研究和资料研读,柳苏也在传统婚姻文化中寻找答案。她发现,女性因为“含蓄”“矜持”等标签不愿意直抒胸臆,往往把正常的情感需求转化为负面情绪,而男性在感知沟通屏障后,会选择逃避,无法做出对等的回应。
“我累了,你应该多陪陪我。”“家里的事,我希望你可以多分担,多帮帮我。”······柳苏希望,夫妻双方能正视“情绪价值”上的分歧,用看似低姿态却实则充满力量的话语,打破坚冰。
从业以来,柳苏始终强调一种执业理念:婚姻咨询师不是“和事佬”,而是平衡两性力量的一种调和机制。
渡人,亦渡己。长期处于婚姻的暗礁中,婚姻咨询师犹如一洼“情绪蓄水池“,一面要将猜疑、背叛、冷漠等负面情绪消化分解,又要避免被其过度消耗。柳苏十分在意如何保持向上生长的“韧劲”。
除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柳苏所在的北京茶壶心理工作室与社区、妇联联合举办“女性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被她称为“曲径通幽”式的提升。“在这种开放而又私密的空间中,心理师也进入一个觉察、接纳、修复和领悟的心路历程,不断充盈能量。”柳苏说。
职业二次拓展——心理博主
“好的女孩如何找到心仪的伴侣?女孩们不妨去对象的家里坐坐,看看他的父母在相处时是否尊重对方,是否有耐心。因为所有的人际关系范本,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记者来到柳苏“灵犀心理课”的直播间,60多万人在线观看,网友就女性成长中的“安全感”问题与柳苏频繁互动。
在直播中,柳苏抛开艰难晦涩的专业词汇,以“唠家常”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更为接地气的传授网友们恋爱择偶的实招、硬招、新招。
做一名“心理博主”是柳苏职业的二次拓展,从自拍打光到镜头表现力,文案策划,传播联结······柳苏从头学起。“直播的交流更为直接、多元,更要重要的是,我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情绪急救’。”在直播中,记者看到一位父亲留言,他因女儿在婚姻中喝药自杀,极度悲伤,始终走不出情绪低谷。柳苏立即在直播间展开“问诊”,对其做了简化的哀伤处理,引导其正确释放压抑情绪,直播间里的网友们也在柳苏的带动下,纷纷给予安慰。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可以及时将这位父亲从‘想不开’的边缘拉回了。”柳苏感慨,婚姻咨询不单单是对女性的心理疗愈,丈夫、父母以及孩子也深受影响,她呼吁更多的其他家庭成员走进咨询室,敞开心扉,携手面对婚姻困境。
“柳老师,您教我的沟通方法真管用!”
“尊重与平等易说,难做。一味的指责、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增加情感的壁垒。”
“您让我明白婚姻中的每个人的角色是灵活而平等的,唯有抱持,才能固本。”
在柳苏的咨询室里,每一次来访者传来好消息,都让柳苏为之欣喜,这种双向合作迸发出的默契火花,照亮了女心理师与来访者“共同成长、互为成就”的心路。
记者手记:
面对我国4.94亿户家庭释放的巨大情感咨询需求,柳苏等聚焦女性婚姻、家庭、情感领域的心理咨询师,深耕现代婚姻家庭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将婚姻的“包容力、聚合力”无形注入。
采访中,柳苏谈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成长”。步入职业发展的“成熟期”,面对“新时代婚姻”如此巨大的时代命题,她越发显得谨慎和感性。辅导中,柳苏很少使用沙盘、绘画等心理辅助工具,在技术流上可以做“减法”,是为了更为灵活的去体验、感染、影响来访者。她希望以自身成长中培育的正确婚姻价值观作为最终投射,点醒围城中的人,看清婚姻“进”与“退”的那道红线。
进者,她抱以最坚定的引导和支持;退者,她赋予疗愈后再此起航的力量。
分享: 编辑:李萌 2022-07-21网址:婚姻家庭咨询师:做“婚姻寒冬期”的破冰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361
相关内容
情感婚姻家庭咨询婚姻情感咨询机构排名
情感婚姻问题咨询
婚姻情感咨询(免费)
婚姻情感咨询app
婚姻问题心理咨询
专业劝退第三者,职业认证被取消,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靠谱吗?
【个案1V1·婚姻情感咨询】
婚姻情感免费心理咨询的简单介绍
国内权威的恋爱咨询、婚姻咨询机构平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