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 清明=孝+笑 专家还原清明节"文本"

发布时间:2024-11-11 23:56

不仅仅只是扫墓

  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清明节有它独特的内涵,因为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不仅仅就是扫墓。昨天,民俗专家为我们还原清明节,清明节除了祭祀,户外春游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武汉大学民俗学家徐少舟昨天详细介绍了以清明为主体的,包括上四节和寒食节的清明文化。他说,清明本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特殊节气:清明和冬至。清明也是四时八节中的一节。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岁时百问》解释为农历三月以后,所有事物都洁净清明,而民间农谚则说“清明谷雨两相延,谷种耕田莫拖延”。在山西、陕西一带会过寒食节,也叫禁火节。关于寒食节,则可回溯至大名鼎鼎的公子重耳与介之推的典故。

  徐少舟称,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上四节则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四日,据《后汉书》记载,这一天,官民都要到水边洗濯身上的污垢,称为“大洁”。上四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古代文人最为流行的“曲水流觞”,由此可引出周公旦选择洛阳做都城,因洛阳多水,百姓为庆祝就在水中放酒杯的历史记载。而《诗经》则对“三月三”又有一番解释:仲春之月,大龄男女在水边相亲,自由追求爱情。由此可见,农历三月三与男女恋爱、春情勃发、春意盎然有关。徐教授解释说:“西方有感恩节,但中国人的感恩情怀更重。寒食节其实与火崇拜有关,它是一种图腾意识的表现。”为了表示对火的尊敬,大家都不要点火,这是一种间接的火文化崇拜。

  他说,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百善孝为先,中国人非常重孝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拜祖先,但清明节不仅是扫墓。自唐宋以来,清明民俗活动的丰富不输春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祭祀,祭祀的对象是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二是春游活动,如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三是有关节气食品的活动,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俗。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华中师大民俗学家陈建宪同样认为,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悲伤的日子,又是欢乐的日子,还是社交的日子。

  城市化社会

  更需要传统节日回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忙,一些带有农耕文化痕迹的传统节日受到洋节日的冲击较大,部分年轻人甚至对一些传统节日还不甚了解。

  对此,陈建宪说,城市化社会更需要传统节日的回归。

  陈建宪说,现代人过于看重物质世界,这就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浮躁。近几年来,各地暴出“城市病”,比如雾霾天气、城市被淹等。有学者称,“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

  他认为,清明节正是现代人歇下来,让传统文化疗治“城市病”的好机会。他说,怀旧,祭祀先人,不仅能培养我们的感恩之情,而且让人敬畏生命,让人明白生命的深度,知晓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户外踏青,亲近自然,则让人关注到我们的生态问题。徐少舟认为,清明节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劳动人民敬畏天命、农本务实的生活态度。陈建宪说,清明节的户外踏青,则给人们尤其是城市中人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从而促使人们关注、反思生态问题。

  徐少舟认为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吴江龙 党波涛 制图晶晶)

(来源:武汉晚报)

网址:清明≠扫墓 清明=孝+笑 专家还原清明节"文本"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891

相关内容

清明:气清景明养心性(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中班清明节手工方案(精选7篇)
《全民健身指南》发布:用好"说明书" 当好"健身族"
文明创建
今日清明 这些养生秘诀要知道
清明养生攻略!饮食宜温 多吃7种食物
带你开启\
清明养生保健的要点有哪些?
衣服保养小常识
《女医明妃传》遭吐槽  专家解析剧中中医招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