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
如何让阅读更有趣:设定读书挑战,如每月读完一本书并写书评。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读书心得分享#
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不妨换一个命题。如何在30分钟内速读一本书?
16格子速读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怎么做呢?拿出一张a4纸。画出16格。在抬头处写上书名。问题。动机。三大点。也就是说,看这本书之前,提好一个你最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浏览书本。(当然,这个方法对工具书有效,对名著等培养情操的,就没有效果了。但是你想在一年内读100本名著?)
没错。接下来就是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求答案。找关键词,描述关键词。都在16格子里进行。直到把这16格子填满。基本上,你需要的答案在这一刻就水落石出了。
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
毕竟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书,是作为工具存在的。我们主动读书,主动去书中寻找答案,主动把找到的答案,应用到生活中。这样一来,这本书的内容,才能为我所用。不是吗?
这是不是比画满了一本书的波浪线,过了两天就忘了的读书法,实际上更加高效一点儿?
下面附上我今天的读书笔记《精要主义》
我阅读量最大的一年是2014年。我定了一个新年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看完一百本书。坚持这个计划并不容易,因为显然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而这些需要时间,对以三天为周期的计划来说,延后一两天已经足够导致计划的失败,所以我只能先确定原则,细节容后再议,重点是赶紧拿起一本书将它读完。
我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沟口雄三先生的《作为方法的中国》,三联书店版,305页,大约每天读两三个小时,1月4日读完。因为刚过完年,多少还是有点犯懒,所以中间大约是停了一天,利用4日那个周六补齐了进度。
我读完《作为方法的中国》,紧接着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再之后是保罗·康纳顿的《社会如何记忆》,这三本都是方法论。
读这一类有些厌了,就过渡一下,读了《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这是加深印象,因为上一年系统读了福柯的几部,转而去读田野调查。先看了口述史研究的《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又是邓晓芒先生的观察笔记《灵之舞 : 中西人格的表演性》,然后是景军老师的《神堂记忆 : 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
读到这里,已经是2月11日,算一算数量,加上《思维的乐趣》、《柔情集》、《失恋排行榜》也才10本书,按照三天一本的节奏,我明显落后了两到三本,但这并没有带给我任何挫折感,反而让我有了信心。这是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那就是以三到四本书为一个主题单元,适当过渡后跳到下一个主题单元,在单元内部进行微调,以确保按期完成。有了信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知道在中速下我一小时大概能读多少量,有了这个基础数据,还怕什么呢?
我就是保持着这样的速度展开阅读计划的。实在读不进去又不得不读的时候,我就去街上听着音乐压马路,吹吹夜风。每天读完了书,就适当奖励自己一下,对我来说就是看电影、看日剧。
但依然有些遗憾,因为有些书按年初订立的原则是不应该计算在一百本书内的,比如《艾比斯之梦》、《失恋排行榜》、《肠子》……但还是计入了。最终这一年,按豆瓣的计算共读完了99本书,如果算上因为当时准备写的一篇文章而留作重要参考书,直到第二年1月2日才在豆瓣标注的《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 暗藏的物质文化宝藏》,那就是一百本。
方法论
我不认为订立一个计划,然后完成它,有什么方法论可言。方法论意味着谁跟着方法做都可以,只要你掌握了订立方法的原则,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规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之后,就是要寻找到强烈的动机。不喜欢就别勉强,不需要为了他人的评价或功利的目的勉强读它,就好像如果你是一个靠动手来学习的人,就不用理会老师对你坐不住的指责。强扭是无法制造甜瓜的,想要完成一个计划,首先需要一个强烈的动机,而动机的基础是你感兴趣并且确实需要它。对我一个读研的死宅来说,动机是不缺的,区别只在于我是在看《现代民俗学的检讨》、《铳梦》还是萨拉马戈。
再来当然是细分计划了。一年365天,读完一百本书意味着3.65天就要读完一本,一个月读完8—9本。而如果速度稍微快一些,比如3天读完一本,就可以保证每周还能过一两个周末。而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个频率,完成整个阅读计划自然也就不成问题。
其次是增加执行计划时的仪式感。仪式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性,以象征性的过程来转换时间、空间和心理状态。我的仪式是香炉里扔两颗塔香,准备几种饮料,通常是一壶绿茶、一瓶宝矿力水特、一罐咖啡和一杯果汁。然后我会做点没什么意义的事,比如看看历史上的今天,豆瓣阅读的排行榜,看看自己的邮箱,给自己增加一点好奇心,和今天没什么事要上网处理了的错觉,安心读书。
最后,是适当的奖励和减压。完成了今天的阅读量,就去奖励自己。
一、建立阅读纵轴线
人类为什么要阅读——或是“增长知识”,或是“获得信息”,这是绝大多数朋友给我的答案。然而在我看来,阅读是人类获取智慧、追求真理的手段,而且只是其中一种,那些把书和具体的知识、常识作为终极目标的人会在书堆和浩如烟海的知识里渐渐迷失自己。因此,我们要理智地有选择性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书。
建立阅读纵轴线就是给我们的阅读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设立一个短期目标就比较容易让自己坚持下来。
二、读自己觉得有用得书
不要听信闺蜜的推荐和任何网站畅销书的排行,你必须要站稳立场,相信自己。头一两年也许并不能安排得尽如人意,但是你会越来越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再跟风。
我发现好书的途径一般从参考文献中来,论文、书后的参考文献非常重要,你可以从亚马逊书店里搜关键字,从而找到要寻找的书,积累的多了,它也会给你提供推荐书目;如果亚马逊没有,孔夫子旧书网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去处,我从那儿搜罗了不少好书;另外,跟你有一样读书偏好的人也是你发现好书的重要途径,我有幸认识了那么一些热心的朋友,把无数好书无私地分享给我。
要用1年的时间看完100本书并不难,1年有365天,每3——4天看完1本书。你只要能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坚持不懈地读下去,要完成这个目标也不算是一种嗜望。
面对一部小说,如果只是普通的著作,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将它读完。两小时或者一小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你不必一字一句地去阅读它,只需先读一读内容简介,了解本书的故事梗概,再将书从头到尾随便翻一翻,浏览浏览某些段落,遇到非常精彩的地方稍微用用心读一读,然后再看看全书的结尾部分,最后合上书探究一下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读完这本书所用时间不多,也算多少有些收获!
假如你正在看一本励志书方面的书,你所花费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虽然这样,但是我们也不一定非得逐字逐句地去细读,只要能抓住书中每章某段的重点部分,其外的细枝密叶自然也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样不但为你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你读书的目的同样会达到。
总而言之,要在1年内看100本书是能办到的,这主要取决于你是在看什么书,并且你只是想随便翻翻,并不希望从中得到多少东西。而有的书虽然很厚,实际上里面也没有多少精神和智慧的养份,我们还有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读吗?
你的阅读清单是不是越列越长?
你买的书是不是有好多从来没读过?
也许,今年你可以比以前读更多的书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过的书比自己想要读的书要少得多,你并不孤独。一年前,我发现自己在2014年只读了5本书,这让我非常沮丧。
我爱读书,但是自从我2011年毕业以来,我每年读书的数量越来越少,我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很难读完所有我想读的书。
为什么一年要读100本书?阅读是为了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奥托·冯·俾斯麦曾说:
“傻子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而我更喜欢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有点儿成就,你需要自我教育,你需要读很多书。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才能多读书。
1.买大量书
买书需要花费不少钱,而读书需要你花费不少时间——假设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同时拥有这二者。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如果你没钱,那就想办法挣钱或省钱。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曾经说过:
“当我有一点钱的时候,我买了书;如果买完书还能剩点儿,我就买食物和衣服。”
放心,你花在读书上的钱和时间都是值得的,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投资了。书只有在你买了不读的情况下才是一种浪费。
如果你想要读更多书,你不得不买更多的书。有些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愿意花1000多块钱买新鞋,但他们觉得从亚马逊买50本书很可笑。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有很多书,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这会促使你读更多书。
原因是这样的:你所读的大部分书不是事先计划要读的。你不会在一月份时坐下来说:“第一周我将要读这些书。”
读完一本书,看看你的书架,决定下一本要读的书。不要在“下一本要读什么书”这个问题上想太多,也不必在读书前花几个小时读书评,这是浪费时间。
例如,很多想开始读斯多葛学派的人问我:“我应该先读哪个——塞内卡,马可·奥里利乌斯还是爱比克泰德?”
把这些书都买回来,然后全都读完。
屯一些没读过的书并保持这样的习惯,这样你就很难找到不读书的借口。
2. A(lways) B(e) R(eading)(一直在阅读)
你可能在电影《拜金一族》中听说过“ABC”这个词:Always Be Closing(一直在成交),很多销售人员和企业家以此为座右铭。
我信奉另一个座右铭:Always Be Reading(一直在阅读)。
在工作日,我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周末和休息日会读更长时间。
在你的日程表和日常生活状态中,找到让自己坚持阅读的方法。不要总给自己找借口,例如你累了或者你太忙了。
一直在阅读的意思是,你应该:
在火车上阅读
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阅读
在吃饭的时候阅读
在医生的办公室候诊时阅读
在工作中阅读
最重要的是——用其他人浪费在看新闻或刷新Facebook(平均每天113次)上的时间去读书。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每年就可以读100本书,这就是方法。大部分人每小时可以读50页书,如果你每周可以阅读10个小时,你一年就可以读26000页书。我们假设书的平均页码是250页:这样算起来,你一年可以读104本书。
按这个速度——即使你中途休息两周不读书——你一年也至少可以读完100本书。
对于你投入的时间来说,这份回报是很丰厚的。你看新闻的投资回报比是多少?我不知道确切的数据,但我感觉一定是负的。
3.只阅读相关的书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了一本让你感觉不可思议的书,但又难以get到它的意思。我不想说某一本书糟糕透了,因为每一本书都凝聚了作者和编辑的劳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所有读者。一本书最畅销的书,你可能完全不能理解它的意思,或者也有可能你并不适合在这个时间读这本书。
如果你实在不想读书,那就把书放在一边,去做那些让你特别想做的事情,去做那些让你无法安心读书的事情。
去读那些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书,总有一本书与你正在思考的事情相关,人类写书的历史已经有2000年了,有很多作者可能与你处境相同:不断努力的年轻人,有志向的艺术家,经历了破产的企业家,新父母等。
不要去读那些你完全不感兴趣的书。
还是选择那些与你的专业或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的书吧,读那些你敬仰的人的传记,不要选择那些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书,即便它是最畅销的或经典著作。
4.同时读多本书
阅读没有什么必须要遵循的规则,所以你可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阅读。我曾经同时阅读五本书,我可以早晨读50页某一本书,下午又读另一本书。
这就是我喜欢的方式,有些人喜欢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开始读另一本书。
如果你白天读了一些非常复杂的东西,你可能晚上想读一些轻松的内容。我喜欢在睡前阅读传记,因为传记更像故事。晚上读科幻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不会在床上拿着荧光笔和钢笔去读一本与投资相关的书,如果那样,我可能到凌晨3点都很清醒,因为当我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的大脑会一直嗡嗡作响。
5.记住那些知识
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有意义。为了将知识记住,你需要一些系统的方法来帮你实现。下面是我的做法:
当你读一本书,在书页的边缘用钢笔做笔记,并用荧光笔标记那些重要的内容。如果你阅读电子书,你要意识到过度标记的问题,因为在电子书上标记非常方便,而且也很方便撤销,所以可能会过度标记,不要将所有你有一点感兴趣的内容都标记下来,只标记那些能让你眼前一亮的内容。
如果你读到一些你必须要记住的内容,折叠那页的上角或下角,对于电子书读者来说:将那一页截屏,并保存到你喜欢用的做笔记的APP中。
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回去看那些你折角的页面,并浏览你做的笔记。
用你自己的语言写下(用做笔记的软件或是笔记本)这本书的内容梗概,概括作者提出的观点。
抄写那些你觉得对你最有益的引文。
抄书不是重点,重点是帮自己梳理那些你未来可能会用到的信息。
尽可能地多读书——但是别忘了应用那些你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你花了很多时间读书,要确保你能从中有所收获。
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气质的过程。至于在一年内读完多少本书,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读书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如果为了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单纯追求数量,就失去了读书本身的意义。
我不明白一年看100本书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证明自己饱读诗书?还是其他你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阅读能让人沉心静气,拓宽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养成阅读的习惯,你可以受益匪浅。
但是阅读有几个误区。读书读什么书很关键,好书能长知识,坏书却毁人三观。
读书关键是心静下来,慢慢品。字里行间总有许多跳跃的思想或情感,引人深思,或发人感慨,或增长学问,或知明事理……切不可一目十行,草草略过。这看的再多也无用。
看书的时候带着疑问去看,会给你解惑。而不能为了消遣去看,动眼动手却不动脑,那也无用。
一本书看了,并不意味你真明白了。一本好书需要你看好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收获。
所以朋友,我不建议你给自己看多少本书。而是建议你培养看书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做好阅读随记,那真的受益匪浅。
三天一本,要记得里面得精髓才算哦,我是这么干的,看书的时候拿个笔记本和一支笔放在旁边,要单独用一个笔记本,而不是直接标注,这样下次你就不用翻书了,直接打开笔记本(这里说的是用笔写字那种)。
打开书用最快的方法读,不用理解,然后把重要的理论记在笔记本上面,案例也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下来,其实一本书中大多数都是口水话,把它筛选掉就可以了,一本书下来最后也就是一两页纸,以后直接可以把书给丢了,就翻日记本,五分钟就可以重新领悟一遍。
要不然你把笔记记在书里,每次重温一边都要很长的时间,不划算。
做笔记,一定可以让你变得更好。
这是我自己用的最土的办法,各位也指点下我,我也很想读很多书。
读书,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数字
读书,数量真的不是唯一的标志
真正读懂一本书才是自己的知识
走马观花依旧是无法把自己充实
好书就是让我们无法藐视
反复咀嚼你才能领悟它的本质
《红楼梦》多少人研究了一辈子
也没有弄懂她的真正意思
一百本书如果只是为了做个样子
随便翻过还有什么学习价值
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
记在心里永远是美丽的风姿
还是应该踏踏实实
读上一本好书胜过一百本的价值
手掌厚的小说,一口气不间断,两节课可以读完。
那放慢一点速度,三天一本,一年不就能读一百本了吗?
不过看书不该求量,质才是关键。读一本好书,比读一百本言情穿越有用。
网址:如何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9116
相关内容
“人生必读100本书”书单2024年读完16本理财书,强烈推荐这10本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电子书在线阅读
读了一周,这本书太好看了!
书已经看完,生活还在继续 | 读书周完结
世界读书日丨这10本书带你读懂生活读懂自己
《自在:关于生活智慧的100个基本》电子书在线阅读
如何高效读书?
有效读书+有效行动=100%成长
扎克伯格新年计划:每两周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