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任何年代,都不要放弃读书

发布时间:2024-12-08 04:57

保持乐观的信念,无论何时都不放弃 #生活乐趣# #生活态度# #积极人生观#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世界那么大,我们却在书籍里去寻找真相。这说起来是有点可笑的事情,却是人类在血脉上得以传承的路径之一。

——吴晓波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978年5月1日,不到早上7点,南京西路的新华书店门口,已经排起了五六百人的长队。

这天,是全国重版、重印35种中外文学名著的一个指标时间。

一夜之间有书读了。

有人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去书店门口蹲守,提着袋子跟路人换书;有人骑着自行车,一家家书店去搜罗。

去买书就像抢购紧俏物资一样,有的人甚至提前一个晚上去排队,书市像现在的股市和楼市一样热闹。


上世纪的整个80年代,全国人民都沉浸在骤然而至的读书热中。

1985年,房龙的《宽容》出版,“一下子印了五六十万册”。

1986年,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出版,印了120万册。

1987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出版,印了7万册。

大家广泛地谈论哲学、文学、美学,看的书、谈的话题,都是关于如何正视自己的生存环境,思考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方式。

80年代这批流行书带给年轻人的,是一条寻找从传统通往现代的方法之路,是继五四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启蒙。


1987年,这一年吴老师19岁,正在念大学二年级。

他和彻夜在新华书店门口排队的人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读孟德斯鸠,读康德,读黑格尔,读房龙。

这些书枯燥无比,却带给他无与伦比的思想震撼。

四十多年过去了,“正视自己的生存环境,思考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方式”仍然是我们这代人要探索的命题。

为此,吴老师决定启动一个读书计划——《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每周和大家一起重读一本经典好书,一年至少读50本,年复一年。

解读将从一本很枯燥的书——来自德裔美籍哲学家马尔库塞写的《单向度的人》开始。

点击视频▼立即试看

这本书讲述的重点是,当工业文明进入到后发达时期,科技进步逐渐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我们开什么样的车,听什么样的歌,有什么样的审美,变成了一种‍‍社会共识。这个社会慢慢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让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人。

在吴老师的解读中,他不仅会告诉你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还会告诉你:

1.这本书与当下中国,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2.作者的观点是怎么来的,反对他的人怎么说,认同他的人怎么说? 3.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作者的哪些观点具有局限性,哪些仍具有启发性?

在吴老师的解读中,你会发现,这本出版于1964年的书,与当下的四件事相关联。

▷第一件事,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二战以后最重要的一场经济增长运动。

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里,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4%,而在2008年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仍然保持了6%以上的经济增长。2020年,中国是全球二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 ,中国的GDP增长只有0.4%,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这40多年里,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城市面貌的改变,放眼全球都可能都是最大的。

▷第二件事,虽然我们经历了那么‍‍伟大的一场经济改革,但我们仍然没有走出“历史的三峡”。

我们仍然担心进一步的封闭,担心中国经济跟全球脱钩,担心中国的改革正与全球科技革命进行着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危险赛跑。

▷第三件事,正在突变中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

2018年4月份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势依然严峻。2022年8月,美国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又对中国的一些公司进行制裁,对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一步脱钩,我们仍有巨大的疑问;

▷第四件事,快速发展的科技工具对生活和工作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冲击。

在疫情前,我们大概很难想象,中国的直播产业会这么发达,这就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也遭遇了很多重大的问题,比如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老师会和我们继续探讨,我们如何能够在今天这样如此单向度的喧嚣社会,让自己拥有一个多维度的、丰富的人生。

这也是整个《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的起点,我们想借由这本书,告诉大家:

我们要让读书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让任何一本书占领了我们的思想,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我们一定要有独立的思想,这样才能超越书里的每一个人,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自己。

每周一本书,听吴晓波解读商业经典

10.17—10.31期间买即得

价值980元的14天《吴晓波读书实战营》


接下来,在《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的第一个系列“当代人的身份认知”里,你还会在阿玛蒂亚·森的《身份与暴力》这本书中,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身份”会对一个人的认知、行为、价值判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被某种单一的、宏大的身份所控制,就会失去一个人思想的自由和自主性。 在当代社会,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多元的,比如你可以是中国人,是一个父亲,是医生、瑜伽爱好者,如果你现在正在出差的话,你还是一个旅行者,那么你要如何安排身份的优先级,如何确立自己的身份,以及如何看待他人的身份?

在房龙的《宽容》中思考: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那么,宽容和懦弱的区别是什么?宽容和纵容的界限又在哪里?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需要每个普通人如何做?

在阿比吉特·班纳吉的《贫穷的本质》中思考:

是什么导致了贫穷?是好吃懒做导致了贫穷,还是贫穷导致了好吃懒做?我们要如何摆脱贫穷,拥有一个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这就构成了第一个系列的架构,我们都是在讨论一个话题:在一个复杂的时期,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

读书或许不能为我们提供标准答案,但是它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面性。

因此,《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将以不同主题为轴,每个主题至少串联起四本经典书目,用更多学者的观点为每个主题的黑匣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你看到事情和真相的多面性,放下曾经奉为真理的单一答案。

接下来,我们还会围绕“什么是好的社会”“看懂中国经济”“商业人生的品质”“性感公司”“硬科技”等系列解读经典好书。

今晚8点,吴晓波频道视频号直播间,吴老师将会对罗伯特·席勒的《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进行直播解读。


这并不是一张一成不变的书单,我们将随着当下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发生的事,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每周读一本经典好书,一年至少读50本,年复一年。

这是我们与吴老师一起约定的计划。

如果你认同读经典的价值,如果你喜欢吴老师阅读的角度,欢迎加入《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

我们以每个月一个主题,串联四本书的方式,带你阅读冷门、经典的好书。

10.17—10.31期间购买,还可以得到价值980元的14天训练营——《吴晓波读书实战营》。由吴晓波老师亲自授课,你可以加入社群,用2个星期的时间,学习如何读书,如何写作。

或许,读书并不能提供真理,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因此而生出更大的好奇心,希望每一本书都成为一个你理解世界的起点,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每周一本书,听吴晓波解读商业经典

10.17—10.31期间买即得

价值980元的14天《吴晓波读书实战营》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网址:无论在任何年代,都不要放弃读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9126

相关内容

女性不放弃自我提升有多重要?
如何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
压力山大的当代年轻人,都是如何释放自我的?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读人、读气氛、读想象。
优秀教科书的阅读何以重要
书已经看完,生活还在继续 | 读书周完结
打卡第12年丨 无论如何,我都要试试。
《放弃:一种人生策略》QUITTING: A LIFE STRATEGY
读书笔记
那不勒斯四部曲:这就是生活,无论你生活在哪里总有许多的不如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