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李小龙,探求你自己。

发布时间:2024-12-08 08:56

使用行李挂件,可以让你一眼看到自己的行李。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出行建议# #旅行中防止丢失物品#

01

这本《生活的艺术家》是根据约翰·里特的英文原著翻译而成书的,约翰·里特是研究李小龙的权威专家,他在经过李小龙家属同意后,用李小龙生前所撰写的笔记、手稿和阅读评注编成此书。

《生活的艺术家》主要是李小龙对于功夫的理解,但更吸引人的是书中体现了李小龙武术家和演员之外的身份,他还是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诗人,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鲜活的李小龙形象。

大多数人对于李小龙的印象是他的功夫和影视作品,他让中国人摘下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

但阅读本书发现,李小龙的武学理念是经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传统武学进行了巧妙地结合,他将功夫发展成一门具有活力的艺术。

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的专业是哲学,他是笛卡尔、苏格拉底的追随者,更对中国道家思想有着很深刻的见解,他将中西方的哲学理念融合在功夫中,将功夫这门东方自卫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他看来,功夫是一门自卫的艺术,而不是用来炫耀武力的工具,其实也就是说功夫是一门引导生命活力的科学,主要的作用是将我们身体中的潜力进行引导。

李小龙认为功夫的套路实际上是一种引导性的动作,但由于功夫的传承未曾传承其魂,只承其形,所以后来武者慢慢沦落,而之前的马保国事件也让国人对于武学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这种情况实际上李小龙也曾遇到过,当他摒弃杂念,创立的截拳道时,他提到招式只是某种倾向性的反应,最终的目的是能够通过身体的感知来预料到敌人的招式。

这种料敌于先的本领不仅仅是学习套路所能掌握的,而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深刻领悟。

李小龙除了将哲学融入自己的功夫之外,他对心理学也有着很深的见解,通过对人的反应、动机、心态与自我调节等方面的认识,在面对胜利与失败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让自己的心境平和。

网络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道心不稳”就是心态失衡的经典表现,这种失衡会让一个武者的斗志消磨,这种心理攻势有时候比直接的身体打击更为严重。

因此,他认为,作为一个武术家,应该在面临战斗之时应该忘记所有的荣辱得失,视死如归,将所有的技巧忘记,达到一种“无心”的境界。

李小龙的习武经历告诉我们,功夫是一门让身体与心灵合二为一的艺术,让我们的思想引导者身体,达到一种自然性的和谐,而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去尝试学习功夫,让自己的身心更加统一,摒弃外在的烦恼。

02

生活的整体性告诉我们,哲学的思辨意义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谁,怀疑便是思考,当我们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心时,我们也将会丧失对生命的体验。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认识自己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认识世界的难度,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结构、生理现象、思维方式、内心世界的了解有时候是片面的。

当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自己时,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倾向于包容,而当我们处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便会看到自己隐秘的缺点,而充分认识我们自己的前提是打破我们的骄傲。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但通常我们对于自己的自卑感无法正确的排遣,而是通过伪装成一个虚假的、成功的形象来欺骗自己,通常一个人所夸耀的,却正是他本身所缺失的。

当我们能够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时,才能客观的去采取措施来进行改变,而不是通过在他人身上的投射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李小龙也曾好勇斗狠,但他通过哲学认识到了真理之后,与内在的自己达成了和解,才成就了未来的一代宗师。

通过对《生活的艺术家》的阅读,我意识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把握了它的本质。

当思考之后,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对市面上的成功学书籍所谈到的正义、诚实、友善等道德耳熟能详,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听到了观念,而并没有真正的思考与实践。

成功学书籍之所以畅销,并不仅仅是成功学家掌握了营销的技术,把握了受众的心理,而是他们认识到,他们所表达的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一个人,由无知、迷茫走向智慧、坚定,除了他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最关键的是他认识到了自己心灵的作用。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丰沛心灵的人,即使他一无所有,也能在日后取得一定的成绩,大多是时候,阻碍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具备协调自己心灵的能力,那么必将承受心灵的反噬。

虽然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即使最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敢说自己已经破解了人类心灵的密码,生命本身是不可思议的。

可以说,生命本身不能被概念化、也不能被限制与控制,我们的生存需要满足的是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按照某些约定俗成的理念去达成一种所谓的平衡。

当我们面对在心理界限之外的事物时,往往会退缩或者伪装自信来去面对,但事后心灵的空虚会将人吞噬,而导致抑郁。

03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那就需要合理地去抛弃他们,需要进行适度的审视与反思,在头脑当中模拟事态的演变。

当我们实际接触时,便会发现自己做出的选择与外界达成了联结,更趋向于互利共赢。

李小龙所主张的完形疗法是基于自身的完型构成,当我们有了完整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便能够意识到自己调节自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人总是不可避免的希望自己处在世界的中心,因此对于胜利和保持优势具有高昂的热情,而在受到挫折之后,就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当人的全能自恋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相对立时,这种自我折磨的游戏会导致我们的崩溃。

这是一个关键点,我们不能去做一件应该做的事,当我们觉得一件事物应该去追求时,却饱受挫折,所以往往对财富并不执着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财富,而觉得应该拥有财富的人却一贫如洗。

这是因为,一个局外人才能看到局中人所看不到的事物,当我们局限于所追求的事物时,就看不到更好的选择,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财富、名气是对自我实现的肯定,而不是自我实现的价值。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建立了人从依赖走向独立、互赖的模型,人从全能自恋然后走向独立,最后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最后,我们将走向李小龙所说的,走向自我解放之路。

我们拥有选择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选择一定最适合自己,李小龙热爱表演,但他并不将“明星”的头衔看的太重,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对他投身的事业保持热情,内外如一,最后才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演员。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最终的目的都是自我实现,阅读完本书也不可能成为下一个李小龙,因为李小龙的传奇也不可复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习李小龙如何向内探求自己,达到身心的平衡,做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最后,我想用李小龙的一句话作为总结:

我无法教你什么,只能帮助你探求你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作者:北冥

自由撰稿人,自媒体人。

侵删。

网址:不一样的李小龙,探求你自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0853

相关内容

李小龙的哲学
生活的艺术家:李小龙
“二流哲学家”李小龙
生活的艺术家李小龙——第八章 自我发现(2)
李小龙健身秘籍全公开
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
李小龙健身法:肢体表达的艺术
用一年改变自己:探索自我提升的心理学秘密
不求人自己修 教你家居常见维修
李一卓:管理你的不开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