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红色记忆︱走进金清:砥砺前行围垦史

发布时间:2024-12-08 12:10

逆境中成长,困难是磨砺意志的砥石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日常哲学#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4月23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郑佳 毛国莉)自4月12日金清镇“寻迹百年奋进路”红色文旅专线开通以来,金清镇海洋围垦文化馆的参观人员络绎不绝,一批又一批来自全镇乃至全区各行各业的参观团队到此实践学习。金清镇海洋围垦文化馆作为金清红色文旅精品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展现了金清400余年的围垦历史,介绍了每条塘河所在的位置以及所筑的时间,金清的海洋文化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金清海洋围垦精神也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浙江新闻+】

  金清地处路桥东南部,据明万历《黄岩县志》载:“文公朱子治水利铸海涂铁盘以镇海口,金为水之母,混潮见金则清。”故称金清港,镇以港得名。面朝东海而立的它是一片从海洋里生长出来的土地,96.69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全部由围垦而成。波澜壮阔的围垦历史铸就了金清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围垦精神”,面朝大海的自然禀赋造就了金清人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海洋文化”。

  汪洋大海是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前身,喧哗的潮水声是它远古而来的咆哮。千百年以来,神秘莫测的海洋一直阴晴不定,像是一名恶徒恣意地骚扰着陆地上讨生活的人们,恐惧与惊慌随时会弥漫在大地上,这时一批有勇之士不愿被危险胁迫,凭着满腔热血势要与之斗争,他们坚信与海斗,才有立足之地。终于,金清诞生了,这是一个世代与海洋博弈得来的家园。

  金清镇总面积96.69平方公里,全部由围垦而成。光是在史料中记载的海塘就有21条。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年间(1491-1521),三才泾是围筑的第一条塘河,由此先辈们开始掘浦挖渠,在修筑得长约50里的洪府塘和四府塘之后,开始了大规模地围海造地运动。

  清朝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围垦事业。康熙十六年(1677)知县张思齐主持筑成40里长的张塘,后又有40里二塘以及三塘。清同治十三年(1874),长约8里的琅矶山塘,耗时二十余年才筑成。提到琅矶山塘,则不得不提到它的出资筑造人——吴雷。

  吴雷,字希霖,号雨田,金清区腰塘乡吴家村(现金清镇腰塘村)人。清咸丰四年(1854)秋,台风海溢,沿海田舍荡然无存,积尸遍野。吴雷不忍,规划出资于咸丰六年(1856)动工,在金清镇三塘河入港口建五丰闸。并在动工后,每日亲临工地督导,往来不懈。历经四寒暑,于咸丰十年闸工告竣。

  东南海岛琅矶山西部,涂地宽广。同治十三年(1874)吴雷出资雇工,围筑琅矶山塘。但因海涂土质疏软,每受台风、海潮袭击,塘堤屡筑屡塌。到第三次大施工时,吴雷倾家荡产,将仅有的三四十亩田地变卖罄尽,投资围涂,发誓不筑成此塘便投海自尽。光绪二十年(1894)完工,前后经历达20年,终于筑成自太婆岙山嘴至剑门港口长8里许的海塘,围田约2000亩。同时建雨田闸、吴闸以御咸蓄淡,引流灌溉。当时许多乡民乐意迁居于此,从事垦殖。通过几年的艰苦经营,终于使不毛滩涂变成了绿洲。而吴雷也因此被尊称为雨田公。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知县关钟衡筑成四塘,又称“关塘”,关塘长约43里,北起三甲岩头,南至金清港,筑成不到十年,洪潮泛滥,赖有此塘抵御才使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免受于难。今天,我们前往双东村下塘港关帝庙附近,还能看见为纪念关钟衡的筑塘功绩而建的生祠,后人们将其称做“双关庙”。

  此后封建王朝虽然没落,但金清却依然还是那个与海洋斗争的不屈者。

  民国十四年(1925)塘工委员汤赞清主持围筑五塘,亦称“汤塘”。北起三甲岩头,南至于金清港北岸江堤,长约40里。又于次年将金清港北岸原有江堤修筑,东起十八股坦外塘,西至山塘港靖海庙,长约16里,称南直塘。

  如此,到公元1949年,金清已建成并由数字命名一至六塘,同时也保存了多处具有故事色彩的古塘。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前金清镇沿海的十五个乡常年遭受台风的侵袭,洪涝灾害更是频频发生,对农民生产破化极大,更给沿海人民带来无数苦难。而此前清朝光绪二十一年间(1895年)围筑的六条海塘,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再帮助抵御列次的台风与洪水。

  在党的领导下金清区和所辖各乡镇先后开展了七次大规模的围塘。1951年4月,起筑北起三甲岩头闸,南至金清张家坦,总长22.3公里的七塘,由原金清、三甲两区14个乡(不包括黄琅、白果二乡)的群众,历时4个月,将解放前坦户所筑的零星盐坛连接、加固而成,围涂面积达1.39万亩;1951年,海燕和海滨两村的群众联手出工完成了位于琅矶山岛西边的黄琅二塘,该塘长1800米,围涂面积达330亩;1957年冬开工至1959年,北起三甲岩头闸,南至金清张家坦的八塘,总长21.63公里,由国家补助工具费5.3万元,并由金清、三甲两区18岁以上50岁以下男劳动力共同义务参加筑成,围涂面积达1.82万亩;1958年5月动工修建了全长3400米的白沙堤,目的是为了便利白沙、琅矶两岛群众出岛,到次年12月,堤上便可行人,群众便可以经堤顶到达内陆,大大缩短了往日需花费的时间;长3100米的黄屿堤,西起金清九塘,东至琅矶山岛的后黄屿,围涂面积达1.14万亩;1966年黄琅三塘是由分水、黄琅两乡出工,将八塘盐场迁至黄琅老塘及二塘外而筑,围涂面积达1350亩;同年11月动工围垦的九塘,是第一次使用石块砌成塘坝的尝试,历时三年,于1969年的12月完成了土方工程。九塘,北起三甲岩头,南至金清白沙堤,全长22.77公里,围涂面积达1.78万亩。

  金清人不懈围垦的血性藏在骨子里,男人们向海要地,对创造家园心怀热衷,女人们也不例外。1971年的一个炎热夏天,原金清区黄琅公社里白果大队的妇女们组织起来,在白果山岛西面,围筑了一条长970米的白果堤,这条堤花费了他们近6年半的时间,围涂面积达230亩。为了纪念这些巾帼妇女,白果堤又被赋予了一个另外的名字——“三八塘”。

  1971年开始,费时两年,腰塘公社在白沙堤南面,自白沙岛向西至八塘的范围内围筑了长3800米的白沙外堤,围涂面积达1640亩;1977年12月,由原金清区的腰塘、分水、百步、新市、浦北和蓬街等6个公社以及金清镇承担,围筑北起长浦河口,南至黄屿堤,长9300米,围涂面积达9700亩的十塘;1983年12月动工围筑王屿外堤,东起黄琅盐场塘,西至十塘,长2830米,围涂面积达3100亩,于1987年1月24日断水;1986年11月至次年4月完成堤长1016米的黄琅四塘,由养殖公司在黄琅三塘外雇工围筑,围涂面积达120亩。

  在很久以前,金清一带就流传着一首民谣:“洋旗搁小水,积谷舵拖泥。三山立大市,五佰屿开当店。天下要平沉,沉山不沉屿。浮起东京城,沉落饭巧乡。”进入新时代,随着台州整体经济的发展,金清人民对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标准有了更深的见解,也有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以来,金清人民不断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围成三山涂围区、黄礁涂围区。

  “三山立大市”和“五百屿开当店”的预言成真似乎也不再遥远。

  黄礁涂围垦工程,北与金清新闸相邻,南与温岭市东海塘围涂工程北片相接。2005年1月13日这项Ⅱ等工程就在喧嚣中拉开了序幕了,作为省、市重点工程,总投资47881.6万元,围区面积10224亩,主要由4条海堤和2座水闸组成。4条海堤总长4360米,其中白果山海堤西起团结塘东北角,东至白果山西门口咀,堤长740米;黄礁门海堤自白果山的大浜头起,经七姐妹礁至黄礁(岛)的蟹钳岙里上,堤长890米;大港湾海堤从子云山外咀头至道士冠(岛)老鼠尾,堤长1400米;五百屿海堤从大五百屿至道士冠(岛)咀头,堤长1330米。为满足围区的排涝及养殖进排水要求,在黄礁岛西北和道士冠岛东端分别布置了黄礁纳排闸(4孔×4米)和道士冠排闸(3孔×4米),2座闸均建于开挖后的岩基上,闸底高程均为-2.0米。

  黄礁涂围垦工程使路桥区海岛的5个渔业村与陆地相连,可加快海岛开发,有效利用海涂资源,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为进一步拓展沿海产业带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万众瞩目的三山涂围垦工程位于路桥金清镇和蓬街镇,距台州市中心25km,围区东临东海,外接黄屿外堤,西接金清十塘,北连正在建设中的三山北涂,亦是省、市重点工程,总投资为51376万元,围垦面积30398亩,工期四年。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工,2008年12月18日开始堵口。三山涂围垦是Ⅲ等工程,它由三条海堤和两座水闸及围区内外配套工程组成,共分四个标段。3条海堤总长8551.46米,其中三山北堤长5623.15米、三山东堤长865.69米、中礁东堤长2062.62米,三条海堤将三山和中礁两座小岛与大陆相连,海堤设计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两座水闸分别位于中礁岛(6孔×5米)和婆屿暗礁处(3孔×3米)。工程地理位置介于121°35′13″~120°32′15″,北纬28°33′56″~28°31′31″。水闸设计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出。配套工程主要为围区内布置纳潮干河长5.18公里,排水干河长7.96公里;纳潮干河长11.71公里;排水支河27.51公里。

  围区作为滨海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围垦能为金清镇长远发展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土地紧缺的状况,从而拓展金清镇区中心的发展空间。几百年间代代金清人与海博弈、开疆拓土,既有效利用了海涂资源、增加土地面积、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又有效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沿海地区防洪挡潮、排涝能力,为台州民用机场、海滨工业新城提供防汛安全保障。

  翻开金清的历史,我们可以看见这部厚重的历史尘卷上篆刻满满的全是奋斗的围垦故事。围垦,使数百年前金清的先民们得以繁衍生息;围垦,使数百年中金清土地上鱼肥苗壮;围垦,使数百年来东海之滨响起隆隆的机器翁鸣。是围垦练就了金清人勤劳勇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几百年与海洋搏斗的无畏勇气早已经流淌进金清这片土地的脉络,融入了金清人民的血肉,铸就了特色鲜明的金清海洋围垦文化。

网址:建党百年 红色记忆︱走进金清:砥砺前行围垦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2390

相关内容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潼关县直机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砥砺山河 筑梦无疆——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50年周年巡礼
三师图木舒克市发展成就之城市篇:屯垦古城日日新
“研”续梦想 砥砺前行——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 | 徐家庄乡“以学促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新篇再起 砥砺前行 第九届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在津召开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智慧生活 便捷生活
山西“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守护历史根脉 留住乡愁记忆
世尚家居荣获“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在环保路上砥砺前行
织金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