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
艺术审美教育倡导批判性思考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审美教育#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的来临,“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到来,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重要的是它不光涉及文艺学、美学等问题,也与当代大众群体的生存困境相联系。正如德国学者韦尔施所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既包括“浅层的审美化”,又蕴含着“深层的审美化”。前者是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一方面装饰美化了日常生活,使生活的外在形象充满审美的气息。另外,它也在促进大众文化的繁荣,促使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融以及提升人们的审美诉求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深层的审美化”更暗含着对主体精神追求和生存境遇的关怀。因为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弥漫的时代里,随着审美泛化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审美的沉沦,日常生活中的大众主体在过分追求感官享乐的欲望满足中,丧失了精神的深度。以致他们在当前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的盛行中,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开始丧失,精神被放逐,价值感逐渐缺失。因此,面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所造就的大众主体感性异化的加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当代人的生存困境,我们应该秉持一种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文化批判意识,从价值立场上,以一种精神的高度来审视当下审美的泛化与沉沦。可以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理想就是破除工具理性对日常生活的钳制,使人们从日常生活异化的深渊中解脱出来。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缘起及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现代性和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两大不同语境,对“日常生活”做出全面的审美批判,着力探索大众主体在异化的日常生活中遭遇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日常生活审美化”在深层的内涵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注。因此在总结西方学者的一系列艺术化拯救设想中,笔者以为在当前语境下实现大众主体的艺术化生存才是面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救赎之策。它体现了经典美学的价值立场和文化批判的现实意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想就是让主体在生活中获得艺术化、审美化的意义寄托。总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最终诉求就是寻求一种自由而富有意义的生活,实现主体自由而诗意化的生存。
硕士论文
网址: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3015
相关内容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李社教 谢龙新】艺术转向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也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docx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doc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