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设备管理简介
准备个人简介,简洁明了介绍自己 #生活知识# #生活指南# #职场建议# #行业面试技巧#
四、美国后勤工程学
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实施设备预防维修,为提高维修经济效益,50年代开始对维修方式的研究,形成了生产维修体制,并提出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寿命周期费用等基本思想。
后勤工程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经典军事后勤学的基础上,汲取寿命周期费用、可靠性及维修性等现代理论而发展形成的。
后勤工程学是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设计、开发、供应和维修各种装备、设施或系统的全部管理过程,并研究系统或装备的功能需要与有效度、可靠性、寿命周期费用之间最佳平衡学科。
按照后勤工程学的基本思想,在设计制造设备(或系统)之时,应同时考虑向设备的用户提供以下支持的问题:
①提供操作、使用、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②提供设备维修保养措施;
③提供适时、方便的备品备件;
④为用户培训操作、维修、管理方面的人员;
⑤提供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服务年限的科学实验数据。
后勤工程学其研究的任务领域比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更广。后勤工程学主要是从系统(或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发,考虑到设计制造及其后的运行使用等各方面(即所谓的后勤支援);设备综合工程学虽然仅对设备本身,但其管理涉及从设计制造和设备使用维修的全过程;全员生产维修则主动积极的进行设备的维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后勤工程学与设备综合工程学侧重管理理论的研究,注重整体的设备管理效益,全员生产维修主要是一种管理制度与方法,侧重企业生产维修为主体的微观管理,但是,这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系统(或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三者的关系如图1-3所示。
图1-3 后勤学、设备综合工程学、生产维修三者关系
五、瑞典预防性维修体系
瑞典的设备预防性维修是从预防医疗的观点出发,对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状态为基准安排各种方式的计划维修,以达到最高的设备可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其维修体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和以状态为基准的预防性维修三个阶段。而预防性维修的组织体系主要是由社会化的维修中心和企业的维修体系两部分组成。如瑞典的依德哈马维修咨询公司( Idhammar Konsult)就是有影响的专业化维修企业,对瑞典的维修社会化和现代化企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瑞典预防性维修理论的主要特点。
(1) 重视设备可靠性的研究
设备的可靠性由功能可靠性、供应保证和设备维修性三方面因素组成,并用设备可利用率A衡量设备可靠性:
式中 MTBF―平均间隔故障时间;
MDT―平均停机时间;
MWT―平均等待时间;
MTTR―平均修理时间。
(2) 重视寿命周期费用的研究
①瑞典设备维修保养协会伍尔曼教授对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中的各阶段费用作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其分布规律如图1一4所示。图中曲线所包围的总面积即为寿命周期费用。
图1-4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②瑞典维修专家克德斯特•依德哈马(Christer ldhammar)进一步论述了设备设置和使用两阶段对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影响的规律(图1-5)。如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即按曲线A形式发展,反之,则按曲线B发展。如要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就需各种维修保养、改装等,寿命周期费用就按曲线C发展。所以设备在规划设计时就必须考虑维修因素,以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3) 开展维修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瑞典开展了对维修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劳动强度、设备安装位置等的研究,为设备管理和维修开创了新路。
目前,瑞典预防维修体系已进一步取得了发展和完善,并在世界几十个国家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取得成效。
图1-5 设备购置和使用阶段对寿命周期费用的影响
六、发达国家设备管理的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设备管理的发展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发展和欧洲维修团体联盟对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深化拓展。
1.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发展
TPM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TPM已不仅仅是某种做法,而且逐渐变成了一种企业文化。目前,日本在原有TPM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①建立赢利的企业文化。推行TPM的企业应通过减少16项损失,优化质量、成本和交货期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
②推进预防哲学。从预防维修到改进维修,进一步到维修预防。按照“现场一实物”原则防止损失,达到损失为零。
③全体员工参与。各级员工组成小组,制定如零故障、零废品率的更高目标,参与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人人参与管理,注重人的价值,满足个人成长需要。
④现场与实物。推动TPM的企业实行“现场一实物”落实到个人的检查方式,实行视野控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⑤实现4S。GS―原来的5S,即内部、现场的满意状态。CS―客户满意,即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取得客户的信任,体现在:强化产品开发能力,减少开发时间;使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以高质量、低成本、短交货期满足顾客要求。ES―雇员满意,即人道、舒适、富裕、工作场所和生产线的改进,其体现在: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效率提高和激励,如培训教育、小组活动和采用合理化建议;劳动条件的改进;成就感和以人为中心的意识。SS―社会满意,即对地方社区的贡献,与地方社区的和谐相处和对环境的保护。
显然,这些内容与设备有关,但又超出设备的局限,具有更高的层次、更深刻的意义。任何管理都是以一定的文化内涵为背景。TPM的文化内涵就是由不断地调动人的资源和潜力开始,提高团队的合作精神,以达到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2.欧洲国家设备管理的发展
欧洲许多国家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和发展设备的维修工程,其维修观念、维修策略、管理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①国际维修界越来越重视世界级维修。正如设备生产的国际化一样,维修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已失去明显的国界,社会化维修成为历史的必然。
②维修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特别重视产品质量、成本和环境保护。许多企业把设备维修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因此设备维修受控于市场又服务于市场。尤其经济不景气时,各企业十分重视维修的灵活性,更新改造设备,提高装备素质,以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以适应市场。
③注重维修的经济有效性以降低产品成本。许多企业认真研究降低维修费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注重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以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提出要适度降低维修费用,但不是一味的降低。如企业维修需要的人力资源,可利用计算机及维修管理软件进行控制,合理平衡,充分利用维修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工时。
④以状态监测诊断技术为基础,推行预防预知维修。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在欧洲企业应用较为普遍,实行预防、预知维修的方法是从设备设计制造时就要考虑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可诊断性,为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提供条件。
⑤致力于计算机在维修管理上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应用计算机进行机器状态的数据采集、处理,为维修提供决策信息,使维修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研究维修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统,开发适用于企业的维修管理模式,并研究可靠性理论、风险分析与故障模式。
⑥强调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不断改革传统的维修观念和方法。维修要以可靠性为依据来决定维修的深度和需要更新的零部件,达到最经济维修的目的。瑞典提出了全寿命周期效益的概念(Life Cycle Profit,简称LCP),扩展了LCC (Life Cycle Cost)的概念,论证了设备投资、生产消耗、设备维修和故障停机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⑦重视维修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备监测,表面工程技术如电弧喷涂、电刷镀技术以及远程诊断、多媒体技术、声发射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充分说明了高技术在维修工程中的应用日益突出。
⑧以教育为先导,重视维修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维修在欧洲的地位很高,许多著名大学设有研究维修工程的专业,培养包括博士生在内的高级技术人才,以适应未来维修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网址:国外设备管理简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3531
相关内容
国外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介绍照明设备简要介绍
日程管理简介
现代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及设备维护.docx
设备管理范本
设备管理知识.docx
EMS能源管理系统简介
时间管理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