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孩子走进科普阅读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4-12-08 15:56

阅读科普书籍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儿童读物#

科普

阅读

文 / 赵霞 方卫平

从2岁开始,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挑选一些知识类读物,既为了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也为了从小培养和鼓励孩子走向世界、探知世界的兴趣。

Part 1

抓住孩子对知识的敏感期

从成人的角度,我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的一定是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但实际上,他们对身边真实世界的兴趣,一点儿不亚于童话;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他们眼中和心里,这个充满新鲜感、新奇感的世界,就跟童话故事一样有趣、好玩。为什么天空有时出太阳,有时会下雨?为什么树叶有时是绿色的,有时是黄色、红色、褐色的?为什么花朵里会有花蜜?一场雨过后,一只蜗牛从泥地上慢慢爬过,为什么会留下一串亮晶晶的“脚印”?

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太神奇、太有趣了,每一天都有新东西值得了解和学习。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生活中再细小平常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有着不寻常的魅力。早期知识类读物恰好迎合了孩子这一阶段对“知识”的敏感。

Part 2

如何选择知识类启蒙读物

那么,如何为2~3岁的孩子选择知识类的启蒙读物呢?主要有两点基本考虑。

第一点,知识的准确性。这是幼儿知识类读物最基础的要求,却也是非常高的要求。家长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到了2岁以后,有时提出的某个知识问题,会让我们感到一时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其中的困难,一是如何用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理解接受的语言来解释相关的知识;二是如何保证这一知识解释的准确性。有时候,在孩子的提问下,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对一些基础的自然、物理、天文、地理等知识的掌握,其实非常浅陋。所以,要选择可靠、准确的知识类读物。比如,图书市场有大量介绍恐龙知识的幼儿图画读物,作为家长,我们能从中挑选出知识介绍比较可靠的读物吗?出版社的资质、作者的专业性、编辑团队的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相关读物在知识内容方面的可靠性。这方面,家长要做的功课不少。

第二点,表现的艺术性。适合2~3岁孩子的知识读物,一定是图画和文字的双重呈现。就文字而言,是否简洁、明晰、亲切、生动;就图画而言,是否体现了构图、设色、节奏、表意等方面的审慎艺术考虑,都值得关注。知识读物常用到实物照片,但并不等同于照片读物。如果照片的拍摄、安排杂乱随意,毫无美感可言,或说明作者缺乏能力,或说明此书制作粗糙,都不值得多读。

作家和画家在文字与图画上的用心,我们是能读出来的。比如从法国引进的科普读物“第一次发现丛书”,其中《恐龙》一册,讲到恐龙的身躯有大有小,小的跟火鸡差不多,大的相当于14头大象。对应的插图虽算不上多精致,思虑却十分周全。仔细看,画面上,左边的巨大恐龙与右边的14头大象之间,在色彩、线条、平衡以及气韵的流动等方面均构成对比与呼应。尤其是画面上的14头灰色大象,虽是文字的陪衬,却动作各异,神态丰富,从领路的头象到依着母亲的小象,几乎可以读出每一头象的鲜活个性。这就是作者专业和用心的体现。

Part 3

好读好玩的科普读物

3岁以后,孩子对科普读物的敏感和热情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也不断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将走进更丰富的科普阅读世界,在这里,他们不但学习关于世界的各种知识,也学习对待世界的科学观念和态度。

如今,幼儿可以阅读的科普读物十分多样,相关题材覆盖从日常生活、生理、生物知识到物理、天文、航空航天、地理环境等各个科学领域,一些读物的印制十分精美,且常包含立体、翻翻等各种游戏设计,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科普写作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既有精细、冷静、客观的科学知识讲解,也有生动、有趣、好玩的科学故事讲述。以自然知识为例,前者如图画书《走进奇妙的虫子世界》(尤瓦•左默 文/图),用较为客观的第三人称,讲解了生活中、自然界的各类虫子;后者如图画书《我看见一只鸟》(刘伯乐 文/图),以一个小女孩在大坑自然风景区发现一只陌生的鸟为缘起,循着她和妈妈一路寻找、辨认的线索,图文呈现风景区的多种鸟类。

儿童科普读物的创作和出版也越来越富于创意。比如取名“企鹅冰书”的图画书《哪里才是我的家?》(金皆竑、林珊/文,刘昊/绘),是以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科普读物。该书采用热敏油墨技术,使得书中内容只有在一定的低温下才能显现。常温下阅读,需要先将书本放入冰箱冷冻,书中故事才能清楚地显现出来。随着阅读的展开,书页温度上升,内容又会逐渐消失,恰如全球变暖中冰山逐渐融化。最后,无家可归的小企鹅问道:“妈妈,哪里才是我的家?”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感,不但体现在书本的内容中,也在阅读过程里得到生动的传递。这类读物在媒材使用与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创意,显然增添了阅读活动的趣味。

Part 4

科学是知识,

也是观念和态度

应该看到,这一年龄段的科普阅读中,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仍然是第一前提,但阅读的第一目的却并非让孩子完备地掌握某类科学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培育一种科学的观念和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科普阅读让孩子初步明白,世界上的许多事物皆有因由和逻辑。面对一个对象或现象,通过获知相关的知识或原理,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把握它们。对幼儿来说,知识带来了重要的安全感与稳定感,这也是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的原因之一。考虑到这一阶段幼儿的接受能力,相关读物的科普知识讲解往往并不以求全求备为目的,而是大多以点带面,通过一部分知识(或多或少)的介绍,拓展孩子所知,提起他们的兴趣。这时候的科普读物,哪怕只涉及一小点初步的知识,只要知识讲解本身是准确的,就有它的意义。

其次,科学不仅仅指向知识,也塑造着我们看待、对待万事万物的观念与态度。读《在我脚下,土壤里的生命》这样的科普读物,能让孩子感受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生命的循环往复与蓬勃有力,同时也认识到生命并非人类独有的权利,大地也并非人类独占的场地。一种共存、共享的地球生命意识和观念,会影响、塑造孩子的世界观和生命观,最终也将惠及孩子未来的生活。

作者简介

赵霞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出版有学术著作《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幼年的诗学一一幼儿文学的艺术世界》《批评的体温——赵霞评论选》《一切无不与童年有关——剑桥儿童文学对话》等。

作者简介

方卫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鲁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近年出版有《方卫平儿童文学随笔》《方卫平学术文存》(10卷)等著作。

本文内容摘编自《为了孩子》9月刊

8月刊已上架,父母读本、童话故事、启蒙游戏、百科知识,总有一款适合你!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网红磁性笔,好玩有隐患

☞【手工角】超级大手表

☞去有风的地方,让孩子自由生长

喜欢就给个在看吧

责任编辑:

网址:如何带孩子走进科普阅读的世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4860

相关内容

科普阅读能促进少儿学习科学知识,也影响着他们看世界的视角—— 如何通过阅读启发孩子科学兴趣
暑期必看!拓宽孩子眼界视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科普阅读入门指南
阅读+: 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
【世界读书日】书香润家风 阅读伴成长 ——玉州区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精彩纷呈~
让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奋斗路
家长如何帮孩子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暑假引导孩子们阅读的八个方法
评论丨世界读书日:珍视阅读的力量
4个萌翻天的儿童房设计 带你走进童话世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