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预制朋友圈”正悄然流行。所谓预制朋友圈,即个体在特定日子、活动后,不是急于将所有照片和感受一股脑儿地在朋友圈分享,而是精挑细选,策划在不同时刻逐一发布。例如,旅游的时候,对所拍摄的精彩瞬间进行预编辑,并保存定位,回家以后,再分批次慢慢发在朋友圈上,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处在美好的旅游状态。在小红书上,一位博主“一天拍完国庆7天朋友圈”的视频挑战赢得了18.7万点赞,她仅用6小时便捕捉了1536个精彩瞬间。评论区有高赞评论表示了认同,“这样真的很好,一天拍完,剩下六天都不用化妆打扮了”。
朋友圈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微观平台,承载着人们记录生活、表达自我、分享体验、感知世界的多重功能。近年来,“关闭朋友圈”的声音时有耳闻,这反映出部分人对社交媒体过度商业化、信息冗余及隐私泄露的担忧。然而,也有人在通过预制精心打造经营朋友圈,让朋友圈成为展示个性追求和生活理想的重要窗口。
预制朋友圈背后,蕴含复杂的社会心理与文化逻辑。它既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展示欲望的精致化,也反映了个体对抗信息过载、维护社交平衡的智慧。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即时分享虽能满足即时表达需求,却也可能带来因信息过剩引发审“圈”疲劳问题。预制朋友圈则让发布者更审慎地选择分享内容与时间,保证信息的精选性,展示理想化、精致有序的自我形象,获得认同与满足感,同时尊重接收者的注意力边界,维系健康的社交互动。
有人认为,预制朋友圈的行为过于刻意,削弱了社交媒体的真实性与即时性,使朋友圈变成了精心编排的“生活剧”。然而,任何人的朋友圈所展示分享的生活,都并非原生态生活直播呈现,而是经过选择的高于生活的场景和状态切片。预制朋友圈只是对这种选择进行了更为精致的提炼与包装,提升分享质量、维护社交平衡、塑造正面积极的人设。就像一个人出席公开活动,总要修饰整理一番,这既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当然,分享过于算计可能会失去随性与真诚,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交焦虑或让人际关系表面化,影响人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但换个角度看,预制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允许人们在生活片段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瞬间,以更艺术化的方式呈现理想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赋予平凡生活更多意义与价值的升华过程。
此外,预制朋友圈还映射出现代人对于时间管理的重视。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预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时间安排方式,使得分享不再受时间限制,更加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因此,我们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一现象,既要鼓励真诚即时的分享,也要尊重每个人选择以合适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毕竟,朋友圈无论是即时还是预制,都体现了发布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预制朋友圈的流行,或许是因为它体现和承载了发布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3/60/1430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