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重返生活——记北大“思想与社会”项目

发布时间:2024-12-09 01:56

读书笔记是个人思想的结晶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读书笔记感悟#

二十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读书论道,深夜畅谈,这场景让人莫名怀念起当年孔子与弟子传道解惑的画面。千年之后,相似场景在北大“思想与社会”项目的课堂内外重现。

2017年,北大“思想与社会”本科项目开始招生。项目试图打通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中西方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深厚思想传统,思考人类当下的处境。

  2018年“思想与社会”主题台历

强强联合:1+1>2

北京大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圣殿。社会学系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16年的社会学班,一百多个年头里,这里人才辈出:吴文藻、费孝通、瞿同祖……许许多多的群星曾在这里闪耀。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自1912年的“哲学门”始,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本,形成了史论兼修、厚积薄发的学术品格。

依托强大的文科背景,集中社会学系和哲学系的力量,北大展开了跨学科尝试。

“思想与社会”以哲学、社会学为主干,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等为补充与辅助,包罗万象,群英荟萃。各个学科的“大牛”老师们聚在这里,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力图带同学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打下更深厚的学术功底。在这里,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实现更深层的交流与融汇,达到1+1>2的效果。

  “思想与社会”跨学科项目方案

兼容并包,自由发展

“不希望这个项目成为少数人的小天地,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有志于思考哲学和社会学相关问题的学生都能加入进来。项目的所有课程对全校学生开放,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接触、了解和探索问题,这是老师们的一致愿望。”哲学系的吴增定老师如是说。

“思想与社会”并不愿意局限在某几个院系的小圈子里。项目面向全校所有大一本科生招生。第一批二十余位学生中,除了哲学系和社会学系,还有来自元培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学院等各个院系的同学,还有一位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

与此同时,项目也十分注重个性化的培养与引导。“思想与社会”实行导师制,每位参与项目的学生都可以选择一位导师,指导自己的课程选修和课外的自主学习。为了保证指导的质量,每位导师的学生数量控制在三个以内。吴增定老师每个月都会与学生至少见一次面,询问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读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亦师亦友的氛围中,引导每位同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与成长。

如果说,“一样”的追求与关切,让大家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那么“不一样”的个性与思考,则让每个人都得到自由成长的空间,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质。

读与思:书卷多情常相亲

哲学与社会学的学习都以读书为主。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读书,定期开展讨论与研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文本是个性化的体验,老师们更愿意充当引路人、启发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老师向大家介绍文本的主题思想、思考和论证的思路,指出文本试图解决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并且留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在课后的小班讨论过程中,助教会带着大家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李猛老师指导《论公民》读书会

文本的阅读过程不仅是学术研究,也应注重挖掘文本的现实意义。老师除了分析文本本身,也会揭示文本自身的逻辑与它对当下的启示。这一点上极好地诠释了“思想与社会”这个项目名字的内涵。

周飞舟老师介绍说,学习哲学和社会学,最怕死读书和不读书。本来读书使人明理,但是不得其法却会越读越糊涂。“思想与社会”项目就是给学生读书的指导,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

《君主论》《利维坦》《理想国》《论公民》……一学期的学习、研讨与小论文,让同学们对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经典,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从这学期开始,感觉自己会读书、会学习了”。

书本之外天地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与社会”绝不是要让同学们变成“书呆子”。在课余,老师们会带着同学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找灵感的闪光。

这学期,社会学系渠敬东老师带同学们观看研究生师兄师姐们排演的《麦克白》、去故宫参观赵孟頫书画展,哲学系李猛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看梅派京戏,哲学系陈斯一老师带大家看改编自“十诫”的电影,同学们自己还组织去了城中村调研……艺术、人生、社会,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各个领域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渠敬东老师带同学们参观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书法展

学期接近尾声,2016级社会学系本科生王思凝回忆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如数家珍。她说,一个周日的晚上,李猛老师带大家去看梅派京戏演出,结束后去老北京涮肉烤肉店吃了一大顿丰盛的夜宵,大家吃得太开心,听老师讲了许多他在北大念书的有趣故事。良师益友在侧,欢声笑语,暖意融融。

  难忘的深夜聚餐

正如王思凝所言,老师们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为学”的技能与方法,也是做人、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经验。这也与老师们的初衷相契。周飞舟老师表示,这个项目是为了教同学们“做人”,而不是单纯培养学术人才,更不是为了培养所谓的“精英”。书里书外的学问,都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里了。

立足实际,深入文本,融汇多学科的优势,让思想的光芒与社会的实践发生奇妙的反应。既探索头顶的星空,又关切脚下的土地,“思想与社会”的师生们且歌且行,一路鲜花遍地,清风盈盈。(文/罗琳山、来星凡、吴星潼)

编辑:白杨

责编:山石

网址:读书,是为了重返生活——记北大“思想与社会”项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9622

相关内容

重返生活:玉林的空间、记忆与社区行动
北大哲学系生活七年,虽然书没有读得太好,但体会到了学术的尊严,尝到了思想的快乐
读书思想变化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冯骥才:读书是为了心灵生活
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读后感
读书笔记:《生活黑客》
大学生活法读书笔记
生活趣味书籍畅销必读书目
冥想与读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