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与实施
阅读笔记与阅读群体交流的乐趣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笔记#
林 珊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副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教育部“十四五”中小学教师国培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林珊名师工作室领衔,福建省首批小学语文林珊名师工作室领衔
【摘要】当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不尽如人意。本文着眼宏观,立足微观正确解读该任务群的内涵与特点,从而把握其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路径。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课程内容,并将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位处发展型层面。然而,当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线教师对该任务群理解偏颇或认识不到位,导致实施层面走向误区,甚至还有不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停留在原有的单篇线性教学状态。毋庸置疑,结合教学实践正确理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该任务群真正“落地”的重要前提。
01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解读
要正确解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内涵及其价值定位,既要放眼全局,从宏观上将其置于宏阔的教学改革背景中把握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又要立足微观,从细微处进行辨析,发现相近词条间的表述差别,进而深察其教学特点;还要横向与纵向联系,明晰本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之间的联系。
1.宏观着眼:把握“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与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一样,依托的语境都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一词,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和学的翻转。“任务”一词,其机理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的“任务”一致。有学者认为,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理论依据可追溯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该教学法倡导在活动中使用语言,教学中可模拟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各种活动,并围绕主题将这些活动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形成任务群。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咨询、解释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的过程。显然,任务群教学摒弃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课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1] “任务”作为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规定了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必须是发生在特定的具体的真实情境中的,也就是说,任务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是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的。综上所述,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运用系统。[2] 由此,学习任务群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3],规定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基本方式,使之区别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2.微观立足:辨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特点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阅读文章应当“一字未宜忽”。教师解读课标更当如此。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而言,至少可以从以下几对词条的细微差别中,去辨析该任务群的特点,从而发现其教学价值:
一是“实用性文本”与“实用类文本”。从名称来看,实用性阅读是指向实用性文本的阅读。那么,实用性文本是否等同于实用类文本?众所周知,实用类文本是实际工作与生活所需要用到的文章,包括科普文、新闻、社科文、演说词、书信、人物传记、书评影评、序言、访谈、调查报告、讨论辩论、图片说明、日记等。目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此类文章。回顾中国文学史,文章与文学虽同宗同源,但在发展过程中,文章逐渐成为一种实用文体,旨在传递信息、知识和思想。而文学则指向审美,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据此,我们也可理解为,除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之外的文本都属于实用性文本,而不仅仅是上述所界定的实用类文本。也就是说,实用性文本内涵大于实用类文本。
二是“实用性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于实用类文本的实用特性,其阅读自然属于实用性阅读。但实用性阅读的外延更加广泛,并不只拘泥于以上实用类文本所列的特定对象。我们认为,一切带有实用性质的阅读,都可称之为实用性阅读。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搭石》 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隽永的散文,并不属于实用类文本,但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因此,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第一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实用性阅读。
三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新课标所设置的第二层面的任务群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显而易见,在任务群构成要素的表述上,三个任务群的第一个要素都指向“阅读”,而第二个构成要素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均指向“表达”,唯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指向“交流”。此中深意,教师必须深察辨析。所谓表达,指的是把思维的结果以语言为工具,通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表示出来,表达的过程是阅读、观察、记忆、思维、创造的综合运用的过程。与“表达”相比,“交流”也含有表达之意,但更强调信息互换,如面对面交流、电话、信件、网络推文、报告等。因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侧重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从而引领语文学习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4] 这也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所在。
3.注重关联:明晰学习任务群间的内在联系
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每个学习任务群都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彼此间具有逻辑呼应。每个学习任务群都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存在多重对应关系,但又各自承载着特定的课程目标,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习任务群的独立性,又要关注其综合性与关联性,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关联而言,从纵向视角看:“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属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虽独立设置,但也渗透包含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但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也有体现。从横向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同属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但教学侧重点不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指向文学审美,具有想象性、虚构性、抒情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指向理性思辨,侧重审辨与批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指向生活实用,侧重定义、解释、认同、实操。三者虽教学价值与运思特点明显不同,但却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共同指向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既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相关学习任务群设计学习单元,同时又要根据本任务群的特征选择教学策略, 不宜采用想象体验、涵泳品味、个性化解读等文学阅读方法以及审辨批判的思辨性阅读方法。
02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阶段,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1)突出实用,兼顾人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以“信息交流”为大概念 ,换言之,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是该任务群教学的最基本特点。因此,基于“信息交流”的有“交流对象”的“得体表达”与“交流沟通”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这就凸显了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但是,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因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仍然要重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演讲任务时,要引导其观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交际礼貌等。此外,新课标将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作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高度关注。
(2)注重融合,体现关联。上文提及六大学习任务群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彼此间具有逻辑呼应。教师在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时,应当注重融合与关联。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结合,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的过程中把握汉字规律,提高语感水平,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打下坚实基础;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结合,既能改变学生过于注重阅读的语文学习方式,又能避免学生因学习路径单一而产生的学习倦怠,从而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学科学习”相结合,能改变传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从而增强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3)注重资源整合,整合学习内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从“实用”这一功能视角强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而非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因此,教学不应拘泥于某一篇实用类文本,而应该从“信息交流”这一大概念出发,整合相关资源,重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多篇文本的群文阅读中发现规律,习得方法,进而在实践运用中提高能力形成素养。在资源的运用上,不必局限于实用类文本,不必计较阅读材料属于什么文体。例如,三年级以“教室里的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就可以在教材文本《趵突泉》《美丽的小兴安岭》《海底世界》的基础上,链接图画书《北纬36度线》《坐着高铁去新疆》,以及拓展性资料《朱自清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景点门票、导览图、名胜纪录片等。
(4)关注学段差异,设置层级梯度。学情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应用的重要依据。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其生活经验、思维水平、阅读积累都还不足以应对“交际”,因此应当把培养阅读与交流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适当开展倾听、阅读、观察、初步获取、梳理、交流信息的实践活动,形式上可以朗读、游戏、表演等为主;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增大阅读量,同时增量实用信息获取、梳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实践活动,形式上可增加复述、讲故事、情境对话等。至第三学段,在继续增量第二学段内容基础上,还可适当引入文体知识与策略性知识,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2.教学实施的基本路径
(1)基于生活,设计主题。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提出:第一、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第三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5]不难发现,以上学习主题都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真实生活,紧扣“实用性”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对应以上学习主题,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学习主题。例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的学习,就可对应“创造美好生活”,设计“童年游戏”的学习主题,链接活动策划书示例、视频资料“魔方教程”等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及相关资源有效提取信息,清晰描述游戏指南,并初步学会撰写活动策划书,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在策划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乐趣,在“玩”中感受游戏的文化内涵。[6]
(2)情境创设,任务导航。新课标要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7] 所谓“情境”,指在任何环境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内部解释过程。情境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链接,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将新知识、新概念、新观点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建构新的认知系统,并最终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得以迁移转化。[8]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核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因素,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围绕“向作家学习表达”这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目标,教师创设情境:学校要举办动物萌宠排行榜活动,看看谁笔下的小动物能榜上有名。并根据情境设计若干子任务:阅读课文,给小动物填写动物明星档案;比较阅读,探秘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牛刀小试,我也会表达对动物的情感;萌宠排行pk赛。这个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具体的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同时还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展开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用语言交流的兴趣。
(3)设计评价,助力“实用”。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新课标提出:“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9] 据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基于学习过程观察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与交流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等等,并将学习评价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综上所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线教师必须切实领会其内涵、特点与价值,把握实施要义,才能精准施教,不断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 [2]《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 [J] . 基础教育课程,2018(Z1):21-26.
[3] [4] [6] 郑国民,李宇明主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5] [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8] 林珊.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施 [J]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86-90.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课韵’语境下的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法研究”(编号:KCB2022048)研究成果。
来源 | 《未来教育》2023年第5期
网址:林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与实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19635
相关内容
【关注】郑桂华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建议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研究
【教学】梁昌辉︱切于实用,有益于生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解读
王崧舟:新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解读
阅读与学习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
提升阅读效果、知识转化能力:深度阅读与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