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适标准不止由月薪决定
了解行业标准薪资,适当谈薪策略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工作面试技巧#
□刘云舒
近日,一张名为“全国各大城市舒适生活的月薪标准”的图表在网上热传。图表统计称,月入5350元就能在上海过上舒适的日子,同时上海领跑内地城市,深圳、北京屈居第二第三位。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怀疑,称对“舒适”的标准有所保留。
拿多少钱算舒适?听上去没问题,实际上很有问题。月薪可以决定能买多大的房子、一年度假几次、穿LV还是穿真维斯,但月薪不能决定睡眠质量、身心健康、家庭和睦。舒适根本难以找到数据支撑,更不适合用月薪来计量。当然,住别墅肯定比住棚户舒适,去马尔代夫也比到奉贤沙滩享受,穿名牌当然也更让人愉悦,但所谓欲无止境,舒适感哪里找得到极限?
其实,所谓的“舒适月薪标准”也只是老话重提,2005年就曾经出现过这一网贴,当时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一则旧闻顽强生存到现在,不得不让人感叹,网络就是个大杂烩,炒着炒着就兜出底下的陈货。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恰恰说明这么些年过去,网民为主的市民阶层仍然没有摆脱“不舒适”或“不确认什么是舒适”的感觉,渴望舒适起来。人们总是四顾左右对照他人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但在实质上,绝大多数人都只是社会阶层“三明治结构”中的一员,就像是某一块“夹心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西方曾有一种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幸福度最高,也就是位于 “三明治”的当中偏上那一位置最舒适。然而实际上中国的中产阶级却很少有幸福感,因为在这里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到下面去,而且再也爬不上来。正所谓20世纪80年代错过下海、90年代错过炒股、21世纪错过买房,踏错一步就可能一辈子沉沦到社会底层。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艾伦里奇在 《堕落的恐惧──中产阶级的内心生活》中描述过,“虽然在社会下层看来,中产阶级是无忧无虑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中产阶级是社会中最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的群体,除非他们真正能够跻身于社会上层,否则那种内在的焦虑将无处排遣。 ”
更多的不安则来自于中产阶层以下的群体,特别是那些本来很有希望进入中产的一部分人群,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等,他们发现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攀升到中间那块舒适位置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比较明显的是步入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他们往往很困惑,从收入上来说,一就业就能拿到四五千元的月薪,比自己的父母辈强得多,更比60后、70后起点高出不少,但是在实际生活境遇上却遭遇经济窘迫,一边是收入“被中产”、工资“被增长”,一边沦为“婚奴”、“孩奴”、“房奴”……三座大山——教育、就业、医疗都让中产向上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小,向下滑落的机会越来越大。
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我们的“三明治”像是放到了冷冻室,大家都被冻得打着哆嗦,看着上面的冰块天花板,当心着自己的脚,避免一滑摔到底。在这种冰霜凝结的前景中,我们已经麻木得想象不出什么是舒适,忘记除了房子、票子之外,还有健康、亲情、爱心等更重要的决定舒适度的砝码。当我们迫于无奈求助于月薪数字来判断时,已经确实地离舒适越来越遥远。
网址:生活舒适标准不止由月薪决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0528
相关内容
住宅舒适度标准着手制定态度决定生活的标准
【薪酬】酒店薪酬管理制度(包含客房计件规定)
中产阶级年薪的真相:你应该知道的财务标准与生活品质
生活不能自理的标准
舒适与科技并存:智能家庭体验馆,定义未来生活新标准
独家起底申万宏源降薪事件:不发4月绩效=降薪3至5成!这口锅考核制度背不背?
月薪3000元的理财小窍门
舒适房间的六大标准
一辆20万的车,多少月薪才能保养得起?不同收入适合买什么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