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心理学经历、几百个家庭辅导个案,她在自愈与疗愈他人中走向真实自我

发布时间:2024-12-09 04:24

《心理自助:自我疗愈的50个步骤》- 自助心理疗愈指南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心理健康书籍#

和海红约采访的出发点是因为她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做三点一刻采访的这一年,让我有很难得的机会和朋友一起分享过往的成长和人生的选择。越聊越发现,人生的幸福和自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生活的舒适度。

这不像事业,我们会广泛地公开讨论。对于婚姻和家庭,这个在现实中大概率失败却几乎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命题,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则选择了默默承受和自我消解。

那么,跳出自我的认知,从专业人士的视角会如何看呢?海红国家注册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身份,服务过上百家庭个案的经历,都让我心生无数个问题。

初见之下,海红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持重和认真。我们见面是在上午,头天半夜我才把访谈提纲给她,如此做是希望受访的朋友心理安然,而真正聊天的时候我多半是根据现场的语境而不是依着问题一个个来。

她显然很熟悉问题,会提示我说你还有问题没问我啊,我说不必问了已经有答案了。一般人此时就打住了,她却和我说,“你还是问我吧,昨晚我还认真想了想这事”。

她并不是那种激情四射、长于感性表达的人,她的表达平静、理性、条分缕析,流露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痕迹。事后翻看交谈的文稿,我却发现不少当时感受不深再看却一再回味的亮点。

比如她提到,“情绪是自己的事”,大义很像佛家所说的“境由心转”。“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这似乎是要有修为的人才习得。不过说穿根底,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懂得归因和调适。

刚来做婚姻咨询的人,很多都希望咨询师能够评理或是立即给出解决方案,而实际上她最需要做的是帮助梳理情绪。

初恋就是先生,21岁结婚生子,她在80后里算是早婚。和其他人一样,她也经历过结婚头三年不容易的心理磨合期,打过也吵过。

好在长年心理学学习培养起的“觉察力”让她很快会面对情绪的由来,从而放下情绪而体谅对方。她说正是这样的个体体验让她在面对咨询对象时有很好的共情能力,而这显然不是技术带来的。

如果一早知道人生的坎坷多于坦途,美好的婚姻少之又少,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前行呢?

我想,我们还是会选择一路前行。难怪罗曼·罗兰会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此,境无顺逆,瞬间的快乐也值得珍惜,漫长的考验也无所忧惧,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足以有趣。

海红还有一句话,“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会丢掉的一样东西就是真实”。她说,未来的自己不要多完美,而希望越来越真实,享受酷一点的人生。

人生如同一本书,厚薄不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而是经历了什么。好看的书,真挚又动情,有真实的人性,非凡的勇气。既是如此,不如就这么生活吧……

从治愈自我到治愈他人

L:海红知道你二十出头就结婚,育养两个宝宝的时候,我还蛮惊讶的。因为80后女生似乎晚婚晚育的特别多,尤其是学心理学,感觉会花更多时间去考量这些问题,是什么促使你当时那么快就做出这样的决定?

H:我有一个姐姐,爸爸比较看重长女的身份,所以从小放在我身上的关注就很少,这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我心里的一个结,以至于后来我对于男性是否关注我这件事情非常在意,这是我很早恋爱结婚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我是一个从小带着“懂事儿”标签长大的孩子,在我人生的前面十几年里,我都在做一些让父母满意的决定,但是当我长大成人,尤其是学了心理学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状态,不再依赖父母对我的期待和要求,而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去做决定,选择结婚就是我为自己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刚好有合适的人出现了,我当时形容他是一杯温水,既烫不到我,又冷不到我,跟他在一起我觉得很温暖。我们契合度非常高,我有我成长的缺失,他也有他的成长中的缺失,但是我们俩遇到一起正好一个凹一个凸地扣在一起了。

L:你大学就读的是北师大全国排名最好专业之一的心理学,当时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呢?学习这个专业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H: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下意识地模仿我姐姐的一举一动,努力地在爸爸面前证明我和姐姐一样好,值得他更多的关注和喜欢。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地增长,我开始慢慢地觉察到自己认知系统的问题,我知道童年的某部分缺失已经给我造成影响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在一小步一小步地尝试为自己做决定了,选择学习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决定,当时我把它想象成心灵的手术刀,我想通过它来治愈自己,也治愈很多像我一样心灵有某部分缺失的人们。

学习和从事心理咨询十年以来,我越来越能接纳曾经的那个“小海红”,那个试图用讨喜的方式来证明自我价值的自己,我不再责怪她,我也不再责怪我爸爸,我现在已经可以接纳他那个时候的做法了。在家庭治疗里面有一个理论叫做“父母都是尽其所能”,从经济状态和知识层面而言,我父母其实已经做到了他们认为最好的状态,他们的行为对我造成创伤也好,心结也好,都不是有意而为之。

这个释然的过程让我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我可以自己选择怎么看待一件事情,我也可以重新梳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事情,而不是永远陷在自己对一件事情曾经的解释里活着。

婚姻家庭咨询师与自我家庭保健

L:婚姻家庭咨询师似乎在西方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专业服务,就像牙医和家庭医生这样。而在中国,老话讲“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关系出了问题一般都是找七姑子八大姨调解。这个职业在国内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H:国内外对于心理行业以及心理咨询的认知度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比如在国外很多中产以上的家庭都有私人的家庭心理医生,他们认为把婚姻家庭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地三方处理是一件非常正常,甚至很荣耀的事情,因为这代表了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去经营。

但是在咱们国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找咨询师都偷偷摸摸的,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近几年也我看到一个好的趋势在显现出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公共媒体上直面自己的婚姻情感经历,当他们把这些讲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L:你现在做的是家庭跟踪式服务,需要跟一个家庭保持长久深入式服务关系,一般家庭对这种服务的态度如何?你的顾客群体是怎样的人群?这样的服务形式有优势在哪里?

H:从做婚姻家庭咨询师以来,我接触和经手的家庭个案达数百个,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型态的问题,一个成功的案例往往很难直接复制到下一个,所以我都会根据咨询者的需要和自己对个案的把控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开始做家庭跟踪式服务其实是咨询者给我提的需求,她有这样的需求,我也愿意去尝试,这个方式虽然非常花心思,费精力,但是效果反馈上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帮助了很多家庭。

现在越来越多夫妻一起来做咨询,其实大多数都抱着“找人评理”的心态,期待咨询师评一评他俩谁对谁错,这样的咨询者通过专业方法引导以后,一般都能各自看到自己的问题。

L:都说“医者不自医”,你觉得这句话在心理咨询师身上适用么?你在自己的婚姻家庭方面遇到过什么问题么?你的心理学背景起到了什么作用?

H:我们在结婚的前三年里,都在不断地磨合彼此。那个时候我还在学习,而且很快有了孩子,所以那段时间对我们来说挑战非常大,我们争吵过,打闹过,经历过各种各样地冲突,过程非常难熬,但是也非常珍贵,因为我的很多个体体验都来自于那个过程。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排队也要找我做咨询,因为当我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可能不用讲太多,我就能理解他当时的处境。这种共情能力不是技术带给我的,而是我的个体体验带来的。

心理学在我的家庭体验里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它给了我一个觉察力。当我跟先生互动有困惑、挣扎和冲突的时候,我会先觉察我自己,举一个简单例子,假如先生忘了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放在十年前,我可能会解释为“他忽视我了,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从而得出一个信念“我不重要”,然后便想方设法证明“我很重要”,跟他大吵一架,或者各种指责埋怨。

现在我会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老公,我看你忘了咱们的结婚纪念日,我还挺失落的,你能不能跟我讲讲发生了什么”,或者“我还挺需要你陪我待一会儿的”,我会把我的感觉和需要讲给他听,而不是试图自己去解释他的行为背后的意义。以前我会让他来背负我情绪上的责任,现在我知道我的情绪是我自己的事儿,我要自己去背负它,处理它。

不断追求真实的自我

L:现在很多家庭选择生育两个宝宝,但是从一胎到二胎的过程中,第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作为心理咨询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能分享一下你和子女的相处之道么?

H: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或多或少地会对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造成影响,生育第二个宝宝虽然是我和先生的决定,老大的感受同样应该得到尊重,所以从怀第二个宝宝开始,我就一直在观察老大的状态,及时有效地跟他沟通。即便是这样,当我把老二抱回家的时候,老大还是有情绪了,他非常坚决地不让我给老二喂奶。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把他抱过来,轻轻抚摸他的后背,他趴在我怀里哭了好一会儿,跟我说,“好了,我现在舒服多了,你去抱她吧,她都哭了”。当他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得到我的回应以后,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治愈。所以当人的感受被看见的时候,事情就不是事情了,如果只是陷在事情里面争执对错输赢,而忽视感受的话,事情也会越变越糟糕。

这些年我在跟两个孩子的相处中,一直都非常重视他们的感受,当他们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不会试图去劝他们放弃这种感觉,或者趁机说教什么,而是在旁边陪伴着,等待着他们,如果他们需要我做点什么,比方说抱一抱,或者其他什么我都愿意。这样的行为其实感染了两个孩子,当我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情,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旁边耐心地陪伴我。

L:上周我在和小绿洲Jennifer的采访后,她特别找我提过,“女性不必被现实中的任何东西,或是别人的要求来桎梏自己,无论何种环境都值得全力追求完整的自我。”对你而言,完整自我是怎么样,你如何追求?

H:对我而言,我更愿意把完整的自我解释成真实的自我。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会丢掉一样东西就是真实,比如我们不知道真实自我的喜怒哀乐,不知道真实自我的需要什么,也不知道真实自我到底要走到哪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可能更多的停留在了外在,停留我们要让别人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我向着真实的自我成长的时候,我开始接受自己就是一个独特而平凡的存在了。以前我只认为自己很独特,永远都想着我可以改变什么,一旦事情发展超过了预期,不遂所愿的时候,痛苦也随之而来。当我接受了自己平凡的一部分,内心便没了那个拧巴的过程,一切都随之轻松起来。

L:你有特别喜欢心理学派别或者心理学大师么?如果推荐一本对普通人适用的心理学科普书籍会是什么?

H: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注重探索生活环境对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认为人都有一种追求向上的意志和愿望,对于追求个体成长的人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来说,我建议可以读一读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写的《被讨论的勇气》,它就是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蓝本的。还有一本心理学自助类书籍《恰如其分的自尊》,我经常拿来送人,它是一份对自己自尊心的全面体检,对于衡量自己的自尊水平以及科学地调适自尊心有很大的作用。

她是周桂伊,80后作家、公号“伊姐看电影”创始人,从14岁出版人生第一部小说,到18岁供稿《ELLE》、《瑞丽》,每周与明星、企业家、艺术家面对面,再到创立公众号“伊姐看电影”,分享光影里的亲子、婚姻和爱。写作是她成功的魔法,也是她记录生活的方式,下期,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蜜思鲁

责任编辑:

网址:十年心理学经历、几百个家庭辅导个案,她在自愈与疗愈他人中走向真实自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0529

相关内容

残障人士艺术疗愈的探索与实践
10本自我疗愈书单|无论生活如何,学会自我疗愈是关键
渴望告别疼痛与内耗的现代女性,用瑜伽疗愈自我
从治疗到自愈
艺术疗愈:温暖你,治愈我
一种心灵自我疗愈的工具:曼陀罗绘画疗法使用指南
空间治愈(“空间治愈”首席整理咨询师对1000多个家庭的心理治愈!这不是一本整理书,是一本心灵疗愈书,真正需要整理的不是房子,而是我们自己)【全本
自愈
学会自我治愈,是生活的必修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