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灵成长之路——读《芙蓉花开》
保持好奇心,对世界持续探索,心灵随之成长 #生活乐趣# #心灵成长#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俞佩淋(江西省社科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家的写作往往来自两种力量的感召,或社会和时代的感召,或自我的感召。陈蔚文的儿童小说《芙蓉花开》可谓双重感召之下的写作。女性如何成为女性、如何唤醒自我、成就什么样的自我,是作品思考的主题。作家在经历岁月沉淀之后,鼓起勇气再次回到人生的出发地,复盘自己成长路上的得与失,是源自自我的召唤。
《芙蓉花开》
陈蔚文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芙蓉花开》讲述的是主人公“姚姚”的成长之路。姚姚热爱舞蹈、音乐、阅读,在经历一系列考验之后,终于成为了社会认同的个体。姚姚第一次看到丽娃老师给学生们做舞蹈示范,受到很大的精神触动,“她舒展手臂,轻快得像一只晨曦中的鹿,随着音乐,身体优美起伏”。她还发现,丽娃老师“每个动作都与音乐融为一体,音乐像水一样托举着丽娃,她像一只鸟儿,不,像一只天鹅,在湖面上划出优美的波澜”。文学则让姚姚被束缚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灵得以远行,昭示着生活之外的可能。这些精神资源引发姚姚的情感共鸣,让她如同蝉蜕一般获得新生的力量,并逐渐积攒审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如果说艺术具有感化人心的功能,那么最简单的原因是艺术具有情感属性。姚姚正是反复通过艺术中的情感,来体认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成长。
作家选择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体现着作家对时代和人生的理解。一个故事,采取什么样的风格来讲述,则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把握能力。《芙蓉花开》没有通过戏剧化、激烈的矛盾冲突来促成主人公的成长,而是选择书写“普通女孩”的日常,用细小的生活切片曲线式地呈现生活的原始面貌。“舞蹈”是小说中人物成长的重要线索。一开始姚姚妈妈以耽误学习、学费贵等理由拒绝她学习舞蹈,但学校有免费舞蹈培训班让她能接触舞蹈,她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来又不得不因为种种原因终止学习。但是舞蹈却点燃了她心中的火焰,自此之后再没熄灭。小说充分调动了人物的感官和心灵感受,从看舞蹈、学舞蹈、跳舞蹈等多个维度呈现姚姚对艺术的领悟能力,以及舞蹈对姚姚的精神冲击。与书中的艺术相匹配的是,《芙蓉花开》语言本身具有饱满的文学性,细腻舒缓、绵密温暖,使之较好地处理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9日 12版)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网址:探寻心灵成长之路——读《芙蓉花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1050
相关内容
天健芙蓉盛世:临近CBD+交通便利+配套齐全=长沙盛世小区芙蓉虾的做法
芙蓉大娘雪地裸舞续 称是少女时代的梦想
美好社区,共享温情——芙蓉区芙蓉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华声社区频道
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程开发指南: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
芙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风采展示暨公益市集主题活动
芙蓉区|芙蓉社区:开展“夏日送清凉 便民进社区”暨“红色服务月”志愿服务活动华声社区频道
心灵修行之道:探寻内在的平和
芙蓉姐姐的饮食瘦身法
芙蓉北路街道开展“节能降碳,共建未来”节能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