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产业应用民生潜力巨大

发布时间:2024-12-09 13:22

租赁市场潜力巨大,可做长租投资 #生活常识# #理财规划建议# #房产投资指南#

  太空产业是人类尖端科技产品高度集成的产业,看上去高不可攀,与百姓生活相距甚远。实际上,有很多航天技术已经融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丰富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内容,并成为百姓身边的必备品。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太空产业应用于民生领域潜力巨大。

  你我身边的航天科技

  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真空包装、脱水蔬菜……这些在我们看来十分平常的事物,最早都是应用于航天技术领域。

  美国当年进行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行,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开始在军用卫星上用于空间探测,不到30万像素的CCD相机,现在已经非常普通;而真空包装技术、锡箔包装技术、脱水蔬菜等最早也都是应用在航天食品中。

  人类的太空探索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又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从天气预报到导航定位,从风云二号到北斗卫星,太空产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

  现在市场上畅销的各类智能手机,几乎全部带有GPS模块,这一功能离不开太空中的导航卫星来做指引。汽车上使用更为广泛的导航系统更是直接受益于航天产业的发展。

  国内领先的导航地图公司四维图新就是在这样一个细分市场里迅速成长、壮大的企业。在公司总裁孙玉国看来,无论是公司,还是整个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创新,这与整个航天产业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很多最早应用于太空的科技成果已经在我们身边大显身手。譬如一知名运动品牌推出的吸汗透气的运动衣,其材料最早就源于航天工程。应用于航天服上的“间位芳纶及绝缘材料”,由于能承受200摄氏度的高温,可以让消防员不用畏惧高热和火焰,而其良好的绝缘性能也可以制作防电弧服,解决长期困扰电力行业操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除了航天工程自身技术的转化之外,一些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的实验也有很好的成果转化。太空育种就是其中之一,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从1999年神舟一号搭载一些农作物种子上天,开展太空诱变育种开始,一些大个头、高产量的食品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航天辣椒、航天茄子、航天番茄、航天豇豆……甚至可以在自家的花盆里种上一株。数据显示,航椒10号除了耐低温寡照高湿之外,亩产量很大。

  太空产业链覆盖众多行业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太空经济的发展,涉及电子、计算机、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邵立民表示,以我国航天技术、设备以及组织管理模式作为牵引,推动、带动着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从而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将越发明显。

  太空经济效应主要可以总结为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商业效应、管理效应及人力资本累积效应。一方面,不断发展的深空探测技术持续带动、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转移,也直接导致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不过,从产业状况而言,航天领域目前最具有产业特征的集中于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卫星应用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张祥根认为,神舟系列工程和当年中国搞“两弹一星”一样,都以重点突破的方式,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科技体系,使中国科技领域在世界上树立起很高的声望。而航天技术施之于民用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卫星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播、通信、气象等部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金税工程和金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煤炭、冶金、纺织、食品和建材等行业;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传热技术、传感技术和测控技术等,则被开发成为化工工业废液、废气无毒化处理技术和垃圾资源化处理等技术。

  航天技术转民用需二次开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总经费约390亿元人民币。

  航天工程本身的投入可以转化成大量的经济产值,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则可达到1:8至1:14。这意味着投入100亿元在航天工程领域,辐射的产值可以达到800亿元到1400亿元。

  不过,航天技术并不能做到随转随用,而是需要企业自身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由于现在一揽子承包工程越来越多,在一个大项目里,企业往往全部直接引用国外技术,而不考虑把其中某个环节单列出来使用国内技术。

  “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比较弱小,没有资金实力投入;另外一方面是缺乏这个意识。”张祥根举例说,一种烟气脱硫技术拥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这个市场每年有上百亿元的容量,但目前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往往由一个大承包商运作,青睐该技术的人寥寥无几。

  邵立民说,像大多数科学研究一样,航天产业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作为意义重大的战略产业,它的效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持续投入。

  展望未来,随着空间站的应用愈发成熟,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将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此外,还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不仅如此,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性成果,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网址:太空产业应用民生潜力巨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3654

相关内容

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拥抱健康生活 户外运动产业潜力巨大
发展户外运动 拥抱健康生活 户外运动产业潜力巨大
老年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适老化”家居产品顺势而生
低碳农业潜力巨大——中国青年网
市场潜力巨大 成都家庭采暖行业迎“暖阳”
天眼新知|发展户外运动 拥抱健康生活 户外运动产业潜力巨大
“衣食住行”就是巨大内需潜力
我国农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农业部将推十大技术
长假催生6大休闲方式 我国发展休闲产业潜力巨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