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特色打造独特城市记忆 杭州城中村新旧交融展新貌

发布时间:2024-12-09 19:35

城市建筑特色:摩天大楼,老街巷,新旧融合的城市风貌。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生活记事#

杭州网讯 对于杭州的城中村来说,改造其实就是一场蜕变,也是一条特色化的改造之路。

2018年12月,距离杭州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在这场大改造中,兰家湾,骆家庄、玉皇村、白沙泉……一个个城中村,坚持着规划在前、因地制宜的途径,迎来了华丽转身。

正如著名作家麦家在看过蜕变后的杭州城中村说的一句话。“她没有消失,也没有成为城市的眼中钉、肉中刺,她在转型和重建中获得新生,在与城市的融合中长出了新的肌肉和力量。”

一村一特色 

量身定制新人居环境

针对不同地区的城中村,杭州采取了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环境综合整治,将人居融入实地环境。

东岳(西溪十八坞中一部分)整治前

著名的“西溪十八坞”,历史文化悠久,那里曾有着最地道的杭州味道。随着城市发展,西溪十八坞渐渐成了“脏乱差、老破旧”,各类特色文化建筑都逐渐被各种违章建筑淹没。

东岳整治后

这两年围绕“西溪十八坞”的改造一直没有停止过。从改造初期,负责其中四个坞的建设者在考察后说道,“王家坞生态环境最好,庙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小龙驹坞最精致,大龙驹坞最具有生活气息。”

在王家坞的改造中,统一做了屋顶和外立面改造,墙面粉刷成米黄色,屋顶用的是仿古青瓦。从高处鸟瞰,一条清澈的小溪两边错落地排列着一幢幢小洋楼,环境优美似公园。在庙坞村中,有一条“烧香弄堂”,这条四五米宽的小弄,是数十年来,香客前往东岳庙和法华寺的必经之路。按着既定的规划,庙坞将被打造为“禅文化民俗特色街区”。

接下去,“西溪十八坞”还计划挖掘古镇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恢复满山梅花的盛景,打造有记忆、有韵味的一个个小村子。

不仅仅是西溪十八坞,这样的例子,杭州还有很多。

杨家牌楼整治前

西湖区杨家牌楼社区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统一了风貌,打造杭派新建筑,开拓村民广场,与山水景观轴相连,在山坞深处设计慢生活休闲区,并引进SOHO模式,深度开发利用农居,以花园式社区的崭新面貌出现,再现30年前的“青山绿水有人家”风貌。

杨家牌楼整治后

拱墅区拱宸村陆家坞区块在此次城中村改造中,依托周边红建河、姚家坝河等丰富的滨水景观资源以及紧邻上塘路、湖州街等城市干道的便捷交通区位,实施道路改造、环境美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卫生和治安设施等措施,将拱宸村陆家坞区块改造为具有民国风情韵味,集区块三产发展与现代都市生活于一体的文化记忆场所。

杭州的每场城中村改造,都独具特色,别样精彩。

三生融合 

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

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留住村民、吸引人口,是杭州城中村改造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有人会问,城中村改造一定是完全拆除、重建吗?环境和百姓收入一定是对立的吗?杭州用自己的经验给出了最正确的答案。

白沙泉整治前

白沙泉应该算是杭州名气最大“城中村”了,它紧邻繁华的黄龙商圈,寸土寸金,改造前也出现不少居民反对的情况。

白沙泉整治后

这里有数不清的出租房、小餐馆、夜宵摊以及众多租户,给居民们带来了巨额的收入。也因为反对,社区全体居民大会连开两场,16个社区工作组挨家挨户去听意见、做工作,传达未来可行的规划:未来白沙泉转身成金融并购街,可为居民增加近四十万的年收入。

而改造前,一年出租收入最多也不过二十万。这笔账谁都会算。

如今,雅致的白沙泉裹在一片绿色中,185幢青、白、黑三色配搭的漂亮小楼错落有致。愿意留在老地方的居民,依旧住在这里,还有更多的小楼,成为金融机构的办公地,去年一年的税收,就达10个亿。

在这思路下,玉皇山脚玉皇村的老房子都变了样,修缮一新,出出进进还多了不少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这个曾一度农居混杂的城中村,迅速成长为杭州金融新高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在江干浜河村,农居房外立面统一为中式庭院,产业也随之转型升级——“浜河部落”“青创社区”陆续开辟,为“新社会阶层”提供创业平台。

城中村改造是城乡融合发展特定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杭州正按照三生融合的思路,实现产城人融合,实现人人受益,产业新生。

留住城市记忆

传承文化提升获得感

“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建房造楼’、‘穿衣戴帽’,既要擦亮‘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将文化传承和民生项目结合起来,让文化如绿地般随处可见,这是杭州城中村改造的特色之举。”市城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市启动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前,就明确了“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改造、三生融合、留住印记”的原则,对部分农居建造时间较短、基础配套相对完善、村容村貌较整齐、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具备文化保留价值的城中村,采用综合整治方式实施改造。

未来几年,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后用于“三公”建设的土地,占全部拆后土地的58%,涉及城市公共中心用地560余万平方米、公园绿地170余万平方米,将增加教育设施项目203个,医疗卫生设施项目23个,文娱体育设施项目57个,社会服务设施项目41个;建设各类交通设施439个,贯通河道36条,打通断头路91条,建设公共停车场94个;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将文化传承和民生项目结合起来,让文化如绿地般随处可见,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是杭州城中村改造的特色之举。一座座城中村从群租房聚居地,变成重拾江南韵味的现代民居。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胜枚举。

青芝坞整治前

青芝坞邀请了相关专家反复认证、推敲,形成了《青芝坞及兰家湾历史文化调查考证报告》,按照忠于历史、以旧复旧的原则,打造了反映青芝坞特色的灵芝雕塑、以玉泉历史人物朱淑贞雕像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各类诗词石刻等,积淀了人文历史记忆,展现了古韵新居的风采。

青芝坞整治后

杭州城北的善贤人家,老百姓住进了崭新楼房的同时,也保留了“善贤坝房”老房子,开辟“开心农场”。闲暇时光,农场里的亲子耕读,让乡愁变得更加真切。

城西的骆家庄,则用一幢文化大礼堂,记录了老底子蒋村水上人家的过往。礼堂内有年轻人喜欢的健身房,也有老人喜欢的茶室,进出中无意抬头一望,便是那千年的龙舟。

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抽样调查显示,市民对杭州城中村改造关注率95.9%、支持率98.1%、满意率达96.2%。其中,有近一半被访者,为杭州城中村改造注重文化传承点赞。

留住文化,留住乡愁,留住城市记忆正在成为杭州城中村改造最亮眼的闪光点。

网址:一村一特色打造独特城市记忆 杭州城中村新旧交融展新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7626

相关内容

广州城市更新经典案例沙步村更新改造:保留历史韵味·打造宜居绿核
半山旧货市场你逛过吗?杭州的“线下闲鱼” 满满都是城市记忆
魅力杭州打造特色车展
贵州省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乡村振兴展新颜 幸福生活入画来
老旧厂房改造成为“新地标”:创新生活场景 留住城市记忆
【居住地】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海外生活 便民服务信息一站式查询
住房保障 改造城中村 更新旧小 增添租赁床 筹措保租房
文化创意与市井生活共融 ,古城“南头菜场”唤醒温暖记忆
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基于“城市针灸学”视角下城中村更新改造——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 The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Downtown Villa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