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本又薄又简单但是可以切实改变我们瞎忙现状的书:
《单核工作法图解》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单核工作法,它用起来是这样的:
问自己“此时此刻我的时间最好用来做什么?”写下最多5项候选任务。
把全景闹钟设到下一个整点或半点(9:00、9:30、10:00……)。
开始工作,单单专注于这5项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当闹钟响铃时可以稍事休息,或者进入下一个循环。
用图来表示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这张图牵涉到几个概念,我们简单解释下。
全景时段:指用来决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时段。在全景时段,通过拉金式问题,探索接下来最重要的5件事情。
这5件事情,组成了一个叫作“快捷清单”的东西,类似巴菲特的5个关键目标。
全景闹钟:全景闹钟是用来将人从单核时段拉出来的一个工具。一般设置在下一个半点或整点。其实这里规划的,就是《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提到的觉察点(两个任务的间隙)。在单核工作法中,觉察点通过全景闹钟提前规划出来。
单核时段:专注于单一任务的时间段。和番茄工作法中的番茄钟类似。
闹钟响起,我们从单核时段出来,进入觉察点,休息几分钟或者回到全景时段开启下一轮循环。
◇
虽然搞明白单核工作法怎么使用,就可以去做,我们的状况就能因此改变。不过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方法的原理,弄明白为什么它可以奏效。
所以,简单摘录单核工作法的5个原理:
原理1:已经开始的任务会无条件地占据我们每天的所思所想,直到完成或删除。
原理2:多任务切换不仅会拖慢速度,而且注定会耗尽大脑能量。
原理3:我们应该负起区分优先级的责任,选出现在头号重要的事来做。因为会不断有各种事情出现在我们脑海中,值得做的事数不清。
原理4:经常休息、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吃得健康——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投资,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稳步前进。
原理5:选用的方法必须适应环境;要根据自己最新的个人经验,一点一点调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每一个原理,书里都有展开描述,感兴趣的可以买来仔细研读:
单核工作法图解:事多到事少,拖延变高效
作者:[瑞典]史蒂夫·诺特伯格(Staffan N?teberg)
◇
除了单核工作法这个方法本身厉害,这本书还有两点特别厉害:
全是干货,汇聚了各种或大或小的方法,比如选择性阅读、志愿者小时、艾维•李方法、手边管理法、晨间流程、时间盒子、SMART、拉金问题等等,几乎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方法,简直让人惊叹。
内容组织遵循“总-分-总”结构和“迪米特法则”。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随书提供了一张彩图,让你一张图看懂“单核工作法”;二是每章前面都有“一分钟”模块,快速呈现这章的要点,每章后面都有小结,最后还附上这章的思维导图。如果你对原理不感兴趣,想快速知道怎么做,只要翻翻每章的一分钟模块和思维导图,关键内容就了然于胸。
◇
相关文章: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精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