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区别于传统金融研究,金融与民生发展相关研究是一片“新蓝海”,值得社会各界持续探索。中国社会金融化的发展路径与发展经验,将为金融社会学研究尤其是社会金融化和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议题、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宝贵的研究素材,这为中国金融社会学创造了极好的研究机会。从多学科角度研讨金融与民生发展的相关议题,将为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贡献新的理论知识和重要的实践经验。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投资、储蓄、消费等各种金融活动当中,金融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在社会金融化与金融社会化进程中,社会逐渐渗透到金融的血液之中。随着金融发展对包括社会分层、收入分配、社会认同、创新创业、社会稳定、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日益被重视,金融业将超越纯粹的工具主义定位并走向对社会发展价值的追求。因此,金融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还是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稳定器。那么,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提升民生福祉?金融在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可以发挥何种作用?如何确立未来以民生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方向?此类议题突显了金融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学科建设意义。近日,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分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拉开帷幕。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共同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金融社会学学科建设以及金融与民生福祉的相关议题。
新兴技术发展推动数字时代金融研究
金融科技、大数据与社会发展的相关议题研究伴随着新兴技术而兴起。当前,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演进正进入以5G为骨架、以大数据为内核、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全新阶段,传统金融被赋予了新思想和新技术,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正在蓬勃发展。清华大学曾丰又发现,外资风投显著促进了国资风投和民营风投的设立,而国资风投却显著地抑制了外资风投的设立,能够降低外资风投和民营风投的死亡率。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国资风投的壮大,给外资风投和民营风投提供了生存资源。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动态关系背后是深刻的制度性根源。西南财经大学谢凯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影响,发现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生存概率和成长能力,对企业营业收入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发展对资本较少、偏远地区的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具有更强的普惠性。清华大学王语薇认为,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一种全新金融范式的兴起。随着ICO、Defi、NFT等新概念不断出现,金融的形式、结构、功能和社会基础都在发生深刻转变,并为其在改善民生和提升社会福祉等方面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理解加密货币及数字资产的兴起,已经成为社会与金融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上海财经大学孙哲试图解释金融化之后出现的一种“情感—法理”复合型社区,及其对“社区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根本性变革。疫情带来的风险催生出“韧性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社区基金会、社区信托等募款组织即“社区金融化”的体现。
金融不仅为宏观经济保驾护航,其对于企业、家庭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金融与企业发展、家庭金融的相关议题研究是此次论坛的一大热点。清华大学蒋理慧分析了在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环境下,在线医疗众筹平台作为新型筹资渠道,缓解因经济状况导致的医疗资源获取不平等的积极作用。她分析了求助文本叙述策略对筹款结果的影响,发现乐观情绪的叙述显著吸引了更多的捐助者,提高了平均捐款金额,从而有更高的筹款成功率。山东大学王学娟研究了业绩说明会中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答非所问现象表明公司当期业绩越差、竞争越激烈,投资者的提问语调越消极、越不确定,管理层答非所问程度越大。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业绩说明会信息披露法规具有重要启示。复旦大学韦丰研究了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表明少儿人口占比和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家庭更倾向于配置风险金融资产且配置比例更高。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影响在城乡、东中西部、高低收入水平家庭中均十分显著,且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会产生协同促进作用。武汉工程大学吴桐测度了女性堕胎经历对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发现堕胎经历提高了中国女性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概率,也提高了其投资收益。研究为保护堕胎女性权利、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了金融风险的视角,为理解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推动金融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
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对我国微观个体的金融素养提出了相应要求。金融素养与民生福祉的相关议题研究是此次论坛的主要研究议题之一。中央财经大学阿丽娅分析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并探讨作用程度及其可能的原因。金融素养对实物资产份额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对增长型和生存安全型金融资产份额形成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西南财经大学蒋和超探讨了金融素养、社会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医疗负债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升金融素养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金融保护作用。新安世纪教育安全技术研究院张东采用自编问卷探讨了青年照料者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金融素养与心智障碍者保障水平的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预测了心智障碍者保障水平,青年照料者的金融素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智障碍者保障水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金融发展是否真正创造了公平美好的社会,金融发展能否真正惠及每个微观个体,此类议题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清华大学徐旻霞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平感越低。金融发展会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渴求,进而影响其对社会公平的感知。研究深入考察宏观层面的地区金融发展和微观层面的个体金融市场参与如何塑造居民的社会公平感知,对于推动我国金融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也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湘潭大学刘昆智检验了受教育水平、金融素养、社会保障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参与对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金融素养在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参与之间起着中介变量作用,社会保障参与在受教育水平和幸福感以及金融素养和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变量作用。西南财经大学方静波实证分析了家庭负债额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金融素养的调节作用。家庭负债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高负债、低金融素养水平的群体而言,提高此类群体的金融素养水平有利于缓冲家庭债务对居民身心的负向影响,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我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不仅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而且在民生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区别于传统金融研究,金融与民生发展相关研究是一片“新蓝海”,值得社会各界持续探索。中国社会金融化的发展路径与发展经验,将为金融社会学研究尤其是社会金融化和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议题、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宝贵的研究素材,这为中国金融社会学创造了极好的研究机会。从多学科角度研讨金融与民生发展的相关议题,将为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贡献新的理论知识和重要的实践经验。论坛为中国金融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论坛搭建了金融与民生发展的学术研究平台,研讨了金融与民生福祉的相关前沿议题,推进了金融社会学学科在国内的稳步发展,得到了学界、业界、商界的一致认可。论坛各主办方将继续通过研究项目和论文专著、会议和论坛、课程和讲座、国际国内和线上线下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金融社会学持续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网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180
相关内容
《健康指南》杂志社官方网站《美化生活》杂志社网站投稿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网站投稿
幸福生活指南杂志社
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家庭健康杂志
社会生活
保健与生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