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金融赋能新市民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12 01:55

编者按:

国家一直高度关注如何让新市民融入新城市。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金融是否能满足新市民需求,关系到能否实现新市民与新城市的有效连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对此有明确要求。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金融助力新市民在城市站住脚、扎下根。本期专题聚焦一些地方的有效经验和成功做法,供读者借鉴。

【黑龙江篇】打造“新市民”停靠的金融港湾

□张博显 记者 赵修彬

“自从18岁离开依兰老家学习开挖掘机,我这10年来一直漂泊在外。现在我在哈尔滨要有家喽!”刚刚在锦州银行哈尔滨松北支行办理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新市民”杜传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印发以来,黑龙江银保监局快速行动,主动联合地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出台政策措施,指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可得性和便利性,打造“新市民”可以安心停靠的金融服务港湾。

筑梦安居,“贷”出新动力

新市民从“初来乍到”到渐趋稳定,过程的长短往往取决于住房。

作为刚入职的大学生,于婉婷入住CCB建融家园·大庆青年人才公寓已经两个多月了。“刚来大庆工作时,找房子成了困扰我的最大难题,加上疫情反复,就更难了!”于婉婷表示。

住房难、住房贵,租赁信息不对称、租不到放心房一直是困扰百姓安居的痛点。据建设银行大庆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联合建信住房黑龙江分公司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共同打造服务青年人才的公寓项目。租客除可获得生活配套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租期自由选择、租金灵活支付等体验外,还可通过“CCB建融家园”APP实现线上签约,一站式解决租房全流程。

“哈尔滨公积金管理中心设置这个‘跨省通办’服务很人性化,节省了我从哈尔滨到杭州往返的时间。”首笔“跨省通办”业务的受益者刘玉梅说。与急需住房贷款的杜传奇不同,刘玉梅是杭州市民,住房公积金也在杭州缴纳。近几年,由于工作原因刘玉梅需长期在哈尔滨居住,“跨省通办”让她享受到了新市民金融政策带来的诸多便利。

在建行哈尔滨住房支行雅典城分理处,记者看到,营业大厅专门设立了“跨省通办”窗口,专项叫号、专人受理。据介绍,该行受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推进“跨省通办”业务开展。通过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办事程序,使原本需要省际往返,多次办理的异地提取业务通过“跨省通办”窗口在20—30分钟即可办理完成,极大缩减了业务流程,满足了缴存职工异地办事的迫切需求。截至目前,“跨省通办”窗口已为全国近40个城市的公积金缴存职工办理相关业务200余笔,合计金额突破1800万元。

建行哈尔滨住房支行行长刘炳南表示,我们将不断提升“跨省通办”窗口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建行哈尔滨住房支行雅典城分理处“跨省通办”窗口方便群众。秦薏颜/摄

减费让利,“贷”来美好生活

黑龙江省围绕新市民成家立业需求,加大置业、创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也加大了购车、教育等消费方面的信贷支持。积极促进新市民消费,助力加快融入“第二故乡”。

张丽3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哈尔滨就业,作为冰城的新市民,办理邮储银行“U+卡”,除享受免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账户余额变动通知短信服务费等优惠,还可享受邮政国内普通包裹寄递费8折优惠。今年张丽还打算购房买车,在这座城市安家。

哈银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为广大居民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截至目前,哈银消费金融累计放款超1400亿元,累计服务人次超3100万。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里,该公司不断深耕普惠金融,进一步有效满足下沉用户的金融需求,二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规模由87%上升至94%。

传统贷款服务对抵押物、收入、五险一金等有较高的准入条件。而新市民进入城镇生活时间较短,个人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抵押物,因此,很难享受到贷款服务。针对这一特点,哈银消费金融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效识别风险,为满足征信空白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黑龙江银保监局将继续引导、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优化产品和服务,扩大金融供给,发挥信息技术、数据和渠道优势,通过合理减免费用、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不断降低新市民金融服务成本,进一步为新市民“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举措,增强新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内蒙古篇】架起“金融普惠桥”

□赵丽娜 记者 赵修彬

年初,《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出台,把新市民金融列为普惠金融重中之重。内蒙古银保监局紧盯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培训、养老医疗等重点金融需求,努力为新市民架起“金融普惠桥”。

政策“及时雨”

内蒙古银保监局结合地区实际印发《关于加强银行保险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从明确支持范围、加大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强化合作创新、夯实服务基础和凝聚各方合力六大方面细化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要求,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内蒙古银保监局推动自治区政府出台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创业内蒙古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对接自治区人社厅、民政厅、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细则、农牧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着力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内蒙古银保监局引导辖区行业协会、银行机构强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新市民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金融反诈能力。农行内蒙古分行通过开辟多元化宣传渠道,帮助新市民了解掌握各种金融产品、“个人养老金”等国家最新政策、防欺反诈、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综合信息,逐步提高其财富管理意识。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主动前往项目工地开设“金融课堂”持续开展宣传,为务工人员办理工资卡、现场讲解卡片使用方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大大增强了务工人员的金融知识。

让农民工吃下“定心丸”

针对自治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牧民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新趋势,围绕进城务工农牧民工没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缺乏抵质押物、贷款“两头难”问题,辖区农信社利用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设立5家农牧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成立流动服务专业团队,设立农牧民工专席服务电话。

赵先生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来呼和浩特经营日用品批发零售。今年2月初疫情突发,外地物流停运,库存储备严重不足,已签订的外地订单也无法如期发货,日常经营面临严重困境。赵先生想要通过银行贷款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但因多年在外经营务工,且在呼和浩特市购买的住房为回迁房无房本,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自认为不符合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条件。金谷农商银行云中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赵先生的情况后,详细介绍了专门为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量身打造的“金牛E贷”项下“进城快贷”业务,随后通过线上渠道快速为赵先生办理“进城快贷”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让新市民“病有所医”

新市民数量比较集中的群体要数农牧民工,而吸纳农牧民工比较多的行业要数建筑业。内蒙古银保监局紧盯这一群体,指导辖区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建筑工人保险产品供给,为其意外事故、医疗提供兜底保障。

李先生为内蒙古恒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员工,工作中因意外从高处跌落导致胸椎骨折,住院费用58850元。经新华人寿保险核实,内蒙古恒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为员工统一投保了建筑工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并附加建筑工程B款意外伤害团体医疗保险。新华人寿开通快速理赔通道,半个月即支付人伤赔款52875.21元。

今年,内蒙古银保监局与医保局通力合作,联合打造的城市定制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顺利上线,“一键式申请”“一站式理赔”,参加基本医保的群众均可投保,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障,切实将保险的温度送到新老市民的心坎上。近几年,内蒙古银保监局还推动自治区老龄委、民政厅、财政厅不断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指导意见、增加配套专项财政资金,引导行业深入开展“安康关爱”行动,为全区476万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风险保障1100亿元,随子女进城安居的老年人也有了“民生保障伞”。

【山东篇】让新市民尽享“生活之美”

□记者 姚慧

从今年3月以来,邮储银行山东省滨州市分行不断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新市民专业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涵盖新市民就业创业、住房医疗、养老、投教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让更多的新市民享受到邮储银行的优质金融服务。

位于阳信县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帼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及口罩的生产、销售。企业积极引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安排就业,有效促进了新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在邮储银行阳信县支行开展的“送贷上门”走访活动中,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及缺乏抵质押物等融资困难情况,银行客户经理向企业推荐了创业担保贷款,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不到一周为企业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80万元,同时给予50%的贴息优惠,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助力新市民就业增收。

此外,为做好新市民支付结算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推出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该卡免收跨行转账手续费、账户余额变动通知短信服务费,免收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境内跨行ATM取现手续费;享受邮政快递资费优惠。

针对商贸新市民,该行充分利用收单业务“邮惠付商家版”为新市民提供收单结算工具及收单手续费费率优惠,将新市民创业者的收单商户纳入邮有惠平台,定期开展专属的权益活动,实现商户和客户联动,为新市民创业的商铺获客引流。

此外,该行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网络优势,广泛开展新市民投资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包括普及消保知识、投资理财观念、保险基本知识、防范金融诈骗等内容,切实帮助新市民掌握更多金融知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3年前,为照顾孩子,我从枣庄来到滨州。平日里孙子由我照看,儿子和儿媳妇都上班。通过学习手机银行,我慢慢会查询银行卡余额、买点日日升理财、交电话费之类的操作了,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在邮储银行滨州市分行营业部,新市民赵阿姨说。

记者手记:新市民“鑫感受”

□记者 赵修彬

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不同的“新市民”有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各界普遍认为,“新市民”群体有望成为刺激内需的新抓手和主力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3亿“新市民”群体,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特别是在金融方面支持力度尤为突出。

辗转于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多地,记者采访了数十位新市民。他们有不同的身份:有工人,有小微企业主,有个体工商户;他们的收入不同:月平均工资有的3000-5000元,有的5000-8000元,有的8000元以上;他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有的未婚,有的已婚,有的有孩子要抚养,有的有老人要赡养。虽同为“新市民”,他们有着诸多不同,当然需求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享受到的金融政策,他们都感到满意。

买房买车、子女上学、养老医疗、创业……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政策支持。

“贷款买房,新家宽敞明亮!”

“贷款利率低,我们把店经营好,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多亏了‘安家贷’,房子有了,孩子上学的事儿也解决了”……

采访虽已结束,这些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这是对金融政策的认可,他们的赞许也提振了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信心。

随着“新市民”群体日益壮大,未来或许还将面临其他困难,希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能够跟得上,助力“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专家观点】探索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

□娄飞鹏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该群体约有3亿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3月初,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来,金融机构积极行动,在服务新市民上开展了有益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为更好满足新市民的合理金融服务需求,还存在进一步优化完善的空间。

新市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时报、新华财经的联合调查,我国新市民主要分布于一、二线城市,以外来务工的城乡流动人口为主,占比约为71%,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接触性产业,其中分布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分别为27.3%和18.3%。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低、生活多样化程度低、社会保障参与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存款低等特点。由此决定了新市民群体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且对银行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缺少了解或者不熟悉。

目前来看,金融部门从多方面对更好服务新市民进行了积极探索。

首先是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对新市民群体信用等级识别困难的问题,在银保监会指导下,北京银保监局积极推动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把金融专网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与多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为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过程中开展信用评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和外部机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自的数据和信息优势,对多方面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全面评估新市民的资信状况,以方便新市民获得信贷支持。在金融服务渠道上,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强化线上渠道布局,方便新市民群体通过线上渠道获得金融服务。

其次是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新市民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在金融需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此金融机构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创新,以更好满足新市民合理的金融需求。在支付结算产品方面,金融机构在个人银行账户开立过程中适当精简客户身份资料要求,方便新市民开立账户。针对新市民的银行账户除了基本的存取款等功能外,还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权益,以便于其更好地获取综合服务。在信贷产品方面,金融机构将其作为一个重点,不仅围绕新市民个人消费信贷创新金融产品,而且围绕个人经营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在信贷产品创新中,为方便新市民群体获得贷款,在渠道选择上把线上信贷产品创新作为重点领域,在客户细分上针对参加一线抗疫的新市民创新信贷产品,这些都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针对性。

再次是降低金融服务获取成本。在服务新市民上,金融机构不仅满足于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还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新市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在信贷产品方面,对新市民群体申请贷款的,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优惠政策传导至新市民客户,对新市民贷款给予专属利率优惠,降低新市民的融资成本。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注重对首贷户的支持。在支付结算产品上,通过采用免收借记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或者免收挂失费、转账优惠等降低新市民群体的用卡成本。同时,金融机构也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的方式,让新市民获得更多的优惠服务。

最后是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针对新市民群体对金融产品服务缺少了解的问题,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素养。如面向新市民群体开展金融宣传教育,特别是结合新市民群体创业、求职、购房等派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分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增加新市民群体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在日常金融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让新市民群体逐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提升新市民群体的消费者保护意识,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了解更多的金融工具,以方便其获得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围绕支持新市民的各项金融政策进行宣传,让新市民及时了解政策充分享受政策优惠。

总之,面对新市民群体,在金融管理部门引导带动下,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做好金融服务,并取得明显成效。也要看到,与新市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在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上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具体金融服务上,不只是直接针对新市民主体,也要针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间接支持新市民扩大就业。在金融服务类型上,不只是贷款和支付结算,还要围绕新市民积累养老金等提供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围绕提高新市民就业技能,采用多方机构合作的方式,为新市民参加职业培训等提供支持,从而不断提高新市民群体的自生能力。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badge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 中国银行保险报,访问yuanben.io查询【442ZABGN】获取授权信息。

网址:【深读】金融赋能新市民美好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219

相关内容

数字金融为美好生活赋能
金融服务点亮新市民美好生活
马上消费金融加速金融创新,让新市民融入新生活
金融护航新市民 点亮美好新生活
从城市建设到人民的美好生活 回归初心 相融于生活的新金融探索
金融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金融为民 守护市民美好生活!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坚定金融为民初心,用心用情做好金融服务
兴业消费金融:聚集金融力量赋能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消费金融2023:温暖新市民 乐享新生活
消费金融惠民生 让新市民工作生活更有奔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