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李英杰:生活无处不“禅意”

发布时间:2024-12-10 08:32

《无处不在的禅意:家居生活哲学与禅宗智慧》- 将禅修理念融入家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家居生活哲学书籍#

道童常问禅师什么是禅,禅师爱以“平常心是道”, “油盐酱醋即是禅”回答,实则启示“平常生活即是禅”的道理。对于摄影人来说,平常生活中处处有可取题材,也会印证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真理。

■本报见习记者 贡晓丽

李英杰 1947年生。1979年参加创办“四月影会”。1980年加入北京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任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理事。1981年任《无线电》杂志摄影记者、美术副编审。1986年参加创办中国当代摄影学会(现代摄影沙龙)。1985年参加创办世界华人摄影学会。2006年八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曾任《中国摄影》、《人像摄影》编委,并担任“全国青年摄影十佳”、“全国人像摄影十佳”以及第16届、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总评委。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50年来发展中国摄影事业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

“纪实摄影要表现深刻的主题,禅宗文化当中的‘指月关系’与‘只顾当下’的故事能够给摄影人很多启发,” 著名摄影家、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李英杰这样阐述佛学教义给自己摄影事业上的指导。同时,打坐冥思、修身养性的习惯也为其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与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形成其养生保健的个人体验。

纪实,见月忘指

最先看到李英杰的《稻子与稗子》,被如此简单的构图与高调的明暗对比所折服,几株饱满低垂的稻子谦逊俯首,一株高昂的稗子足足高出稻子一头,一缕卷曲的叶仿佛叉腰示众般不可一世……

如果你认为李英杰所摄之物无非风景、花卉,那就错了,打开李英杰的四月风博客,《漫步蔚县古村落》、《正月纪实》等众多捕捉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照片,都透着灵动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画面简洁、主题凝练的照片,犹如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多味小品诗文,满是个性,读者凭心感触,又恐揣度臆断。

“每一张好照片背后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做依托。”李英杰在中国佛教文化,禅宗流派中为自己照片的灵魂找到依托。

“‘指月关系’是比喻我用手指指给你看月亮的位置,聪明人应顺着我的手指向天上寻找月亮,而不是过分挑剔手是光洁还是粗糙。”李英杰借鉴禅宗文化《指月录》中的“见月忘指”的故事,说明一切艺术的表现方法应该都是“指”,而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月”,是人类最美好的心灵。“这是最淳朴、最清净、最俱全的美好心灵,寻找它的最简单形式,就是通过手指来‘指’给别人看。”李英杰还强调“当我们一旦见到‘月亮’,就应该忘掉‘手指’”。

从一个光鲜影像世界的捕手,到一位为追求自我、认真领悟禅宗的心灵修行者,李英杰融会贯通了理论与实践,以深入浅出的讲故事技巧,透过栩栩如生的禅宗寓言,传达他起心动念之后,为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意念。

飞碟,动心忍性

要达到“见月忘指”这一对纪实摄影的最高要求,抓住转瞬即逝的画面瞬间,除了精进的拍摄技巧之外,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缺一不可。

纪实摄影要求无论拍摄对象是谁,摄影家必须真实记录,“不能摆布、不能加工、不能违背历史事实,必须采取抓拍的方式,任何干涉被摄对象的照片都会流于剧照式而失去史料价值。”李英杰解释纪实摄影表现真人、真事、真场景的重要性。

生活无处不在,随手抓拍成为李英杰锻炼反应力的自我练习。他与几位摄影家返京在包头等火车时,提议抓拍火车站候车人群来打发时间。起初,惯于拍风景的同行者不以为然。随后,李英杰将收获的千姿百态的人物照片给其他人翻看,同行者无不赞叹。

“纪实摄影的照片,同绘画相比可能没有特别美的画面,没有鲜艳的色彩和严格的构图,但是你会感到它是真实的、感人的,反映出当下时代的特征。”李英杰介绍着摄影纪实的魅力。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甚至在行车途中,只要有人物、有背景、有动作的地方,李英杰就会随时举起相机,留下一张张生动的生活印迹。

李英杰将拍照的随意性比喻为“打飞碟”,“对突然出现的被摄目标能否快速的发现并将镜头对准果断按下快门,摄影人的观察力和反应速度,和打飞碟是一样的。”透过相机镜头,如同透过机枪的瞄准镜,同样考验选手的敏感度与实践经验。

摄影,不仅需要不断思索,将主观理念赋予作品,更是一项牵动全身,耗费体力的活动。“动脑与动腿的结合,就是摄影人最佳的养生方法。”谈到养生,李英杰的观点颇具职业特色。

打坐,静以养身

时常与影会同行游走在不同的城市或乡村,66岁的李英杰享受着这份身体的锤炼与精神的愉悦。

李英杰自称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年轻时下乡、进工厂劳动为以后从事摄影奠定了能吃苦耐劳的基础,”李英杰说道,“在基层了解人民疾苦,经历了中国几十年社会、自然、人的关系的多次变迁,才能深刻体会纪实摄影的珍贵之处。”

禅宗文化当中普世的宇宙观指导其将人文关怀投注于作品,关照生命本身的生存状态,其中包含深刻的历史观。打坐,作为一种具体的养生健身法,亦被李英杰所接受学习。

“打坐能使心中的杂念慢慢减少,让气血得到最自然的运转,这样身体的气机就会缓缓而动,逐步恢复不断消耗的生命能量,”李英杰介绍打坐对于身心健康的改变。

摄影出行的“动”与打坐习练的“静”相结合,成为李英杰式修身养性的养生法则,他亦有很多通过打坐调理身体的体验:“感冒时打坐,流的鼻涕是冷的;上火时打坐,流的眼泪是烫的。这就是静心运气使人体达到自我调节而实现代谢平衡。”

善用打坐养生的李英杰并不是一名佛教徒,“佛学精华并不是迷信,通过吸取有益身心的文化成分,能够保持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甚至解除生活上的纷争或是情绪上的烦恼,”李英杰分享佛学哲理带来的体悟和洞见。

经历过灾难、享受过进步的李英杰,生命中有过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也经历了社会变迁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计划生育、下岗……看尽千山万水的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李英杰坚持抱着关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将一切真相,社会、自然、人的和谐与张力,自动还原。

将无穷的善念张力释放到外在世界,无论工作摄影或是独守心灵,李英杰都为我们诠释了这些人生智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中国科学报》 (2013-09-06 第18版 养生)

网址:科学网—李英杰:生活无处不“禅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2606

相关内容

基于禅意美学的综合性陈设对提升生活品质的作用研究
感受禅意慢生活 禅文化空间美学展在海明文化城举行
生活处处有禅意
“禅意生活”系列网络课程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美好生活”
“二流哲学家”李小龙
李杰:推动金融服务网络化、移动化、便捷化、生活化
生活中的禅意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0句富有禅意诗句,顿悟之间涅槃重生
无尘·禅意生活丨远离世俗繁华,万念皆寂,感受禅意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