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扮靓乡村 为美好生活添彩

发布时间:2024-12-10 19:51

拍摄写真,留下乡村生活的美好瞬间。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休闲游#

从“田村·故事里”到贵阳板桥艺术村,再到荔波洪江国际艺术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激励作用而言,艺术能够让村民更新认知,从而激发其内生动力,使得乡村振兴不断散发出向上生长力;从脱贫攻坚来讲,艺术能够创造未来,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与乡村产业相融合,培育出超乎想象的经济增长点,为美好生活添彩。

田村·故事里

艺术乡建生态是底色

“美”是艺术乡建的视觉呈现,视觉语言形象直观,是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和认可的表达,作为艺术乡建发展的根本,“生态”则是其最为浓郁的底色。

“田村·故事里”民居改建

山下炊烟袅袅,山上营盘古老,百年风雨桥,幽幽古驿道。“田村·故事里”位于务川自治县丰乐镇南面务凤二级公路主干线上,俯瞰田村,群山环抱,绿树参天,这里处处布满金丝楠树、枫香树、银杏树,风景优美,生态宜人,是田氏家风浓郁、土司文化丰富的传统民俗古寨。

“田村·故事里”标志性大脚丫

2016年,田村在遵义市文联协助下,启动了“文军扶贫”蝴蝶计划。遵义市文联志愿者团队用艺术和设计语言,使村子完成了从古朴到艺术化的转变。志愿者们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这一理念,将村民丢弃的农具、磨盘等通过创意,变废为宝,做成民宿装饰品。在田村,简单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因为被赋予创意而鲜活起来。通过景观打造、民宿建设和田氏文化挖掘等,田村充分展示了仡佬古寨的文化魅力,逐步树立了现代旅游意识,呈现出文化创意引导村落改造、以乡愁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的新气象,这让田村面貌焕然一新。

洪江村夏日荷花美景

与之相似,位于荔波县朝阳镇的原生态村落洪江,在过去的几年中,以“村落文化+艺术”的乡建方式成功转型,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国际艺术村,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艺术家造访。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洪江村

把艺术揉进山村,让有乡村情怀的艺术家留下来。2016年,洪江村在驻村书记马丽华的策划下,以生态为基础,以乡村旧居、遗存老物件、原生态资源为媒介,发起“守望洪江”计划,洪江以其真善美吸引了常驻北京以及来自美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内外的艺术家到访,他们认养老房,开展古民居改造,艺术家们将各种文化艺术符号还原在砖瓦木料、丹漆粉涂之上,并彰显在品墙方砖、花鸟人物的干栏建筑活化之中。

旧居改造中的艺术家住宅

目前,洪江成为与北京宋庄媲美的艺术家部落,贾方舟、李向明、崔国泰、奉家丽、雁西等92位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纷纷入驻,参与重塑乡村生命力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农村发展的传统路径,转向以文化带动的艺术乡村共建之路,为洪江注入了鲜活的艺术元素。

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在推动乡村生态健康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在马丽华看来,艺术家群体起到了推动乡村发展、影响乡村生活观念等,以及在乡建中起到新时代乡贤的作用,价值不可估量。

创意赋能构建魅力乡村

在实践中,以艺术创意为手段,融合乡村特色,借助艺术张力为乡村发展赋能,成为艺术乡建的重要路径。

板桥艺术村

在艺术乡建中,充分结合资源优势,挖掘艺术特色,板桥艺术村的发展有迹可循。板桥艺术村因地处贵阳市花溪区板桥村而得名,这里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从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线建设”建设的几家国有企业所在地,闲置的老工业厂房,斑驳的机器设备,依然在诉说着那段历史记忆。

板桥艺术村装置艺术

2015年板桥艺术村项目启动,本着修旧如旧、衔接自然的改造与拓展方式,充分发挥老厂区环境优美、建筑古朴,充满工业文明时代感等优势,以老工业文化为底蕴、发挥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打造一个充满“艺术、创新、特色”的板桥艺术村。

板桥艺术村以“文艺创意”为主题,让不同知识结构与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生活阅历的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感受与人生感悟,成为怀旧者的寻梦园、探索者的富矿区、艺术家交流与创作的精神家园。

板桥艺术村装置艺术

板桥艺术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让这个充满强烈工业风和艺术气息的生态文化创意园区成为艺术家能够静心创作、寻找艺术灵感和普通游客接受艺术熏陶的文化重镇和艺术乐园。目前已入驻板桥艺术村的艺术家及各类与艺术相关的公司、餐饮店等商户已有数十个。

主动链接是艺术乡建的根本所在。在距清镇市城区11公里、位于红枫湖畔的右二村,“蒙德里安”式的梦幻色彩镶嵌在这山水之间的传统村落中,显得格外突出,艺术特色尤其鲜明。

右二村“蒙德里安”式的色彩外观

右二村的艺术乡建之路是在践行全省“百姓富、生态美”战略部署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清镇市委组织部、红枫湖镇的支持下,该村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以黄、红、蓝为主色,为民居植入了“蒙德里安”式的艺术元素,梦幻之中还透出了动漫式的意味,成为游客颇为热衷的打卡之地。

融合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重要文化资源,如何在艺术乡建中使其活泛起来?创新同样关键。用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符号转译成通用语言,创新色彩、图样、功能等,让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相融。经过精心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纪念品,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又成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窗口,实现了文化的活态保护。

麻料村

当艺术与创意融合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小小村落便开启了无限潜力。依托非遗技艺发展艺术乡建,黔东南有着“银匠村”之称的麻料村、控拜村的发展之路值得借鉴。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寨内古树参天,周边群山环绕,因为银匠的银饰锻造工艺,两村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众多一线城市游客的青睐,或旅游、或观光、或研学、或购买银饰,成为充分开发文旅融合、挖掘内生动力、发展艺术乡建的典范。

艺术不仅可以美化乡村风貌,更是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当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坐落于贵阳乌当区新堡乡阿渡河畔的渡寨,以“播娜摩”簸箕画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艺术而享誉天下,整个村子无论大人小孩均能绘制簸箕画,民间艺术氛围浓厚,有着“高原画乡”美称,还被命名为“农民画之乡”。

随着贵州艺术乡建模式的逐渐多样化,有些乡村帮助村民开展艺术创作,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有些乡村以艺术的方式改善村容村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有些乡村以文化创意推动农村手工艺、土特产走出大山,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对贵州来说,艺术乡建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大艺术对乡村建设的作用,深入探索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乡村变得更美好,在未来文旅融合发展中,更加具有竞争优势,让百姓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能变得更加富有,值得深入思考。

内容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艺术扮靓乡村 为美好生活添彩》

阅读原文

网址:艺术扮靓乡村 为美好生活添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6644

相关内容

当美丽乡村遇上创意墙绘,山东乡村满满“艺术范儿”
江西武宁:装饰艺术为乡村增色
民族手工艺:扮靓多彩生活 将美献给世界
梅城镇:花艺DIY,巧手弄花扮靓美丽家园
闲置资源变身“艺术品” 打造乡村特色“微景观”
乡土民居,还原诗意栖居之美(乡村振兴,艺术何为?)
让艺术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
余晖:让艺术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
旧陶罐变身“艺术品” 扮靓小区环境
厵艺·乡愈——基于源乡艺术疗法的和美乡村设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