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栖居的变迁:从私家园林到阳台人
在阳台设置小型鸟巢或昆虫栖息区,增添自然元素。 #生活技巧# #园艺技巧# #阳台园艺技巧#
“假如将来产生一种文明,能使每个人都有一亩的田地,他才有下手的机会。他就可以有着自己所有的树,自己所有的石。他在选择地段的时节,必去选原有大树的地方。倘若果真没有大树,他必会赶紧去种植一些易于生长的树,如竹树、柳树之类。他不必再将鸟养在笼中,因为百鸟都会自己飞来。他必会听任青蛙留在近处,并且留些蝎子、蜘蛛。那是他的儿童才能在大自然中研究大自然,而不必从玻璃柜中去研究。儿童至少有机会去观察小鸡怎样从鸡蛋中孵出来,而对于两性问题不会再和那波士顿高等家庭中儿童一般一窍不通了。他们也有了机会可以看见蝎子和蜘蛛打架,他们的身上将时常很舒服地污秽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古典私家园林象征着中国自然栖居的理想生活。从某个角度讲,私家园林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去要回大自然,把自然引进人类的生活里,一个人绝不能天天跑进山里。大自然是一个疗养院,常常与自然的伟大为伍,可以使人的心境渐渐也成为伟大。在自然栖居生活中,径自去享受大自然,而不必憎嫌生活的单调。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以“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为人们称道。进园林如入桃花源,院墙之隔,出园则享世俗繁华。苏州园林美,贵在其精致工艺美而又有生命力的美。苏州园林中的生命力美,在于师法自然,有其自然而恰当的存在方式,壶中天地是人在自然中灵魂的栖居所。现代文明带来一种趋势,尽可能大的建设空间,尽可能大地扩展硬化区域。甚至在家家户户拥有庭院的乡村,恨不得尽可能减少与土地的接触,纷纷铺起了水泥地,植物也越来越只得缩在角落与墙边。在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使得这样的情况有所缓解,然而城市公共园林不同于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因为私人属性而具有独特的场所精神。
我曾在西北农村的老乡家里,看到一处有趣的场景。院子保持着当地传统乡村院落的尺度,除沿建筑一圈铺设灰砖外,中央围合的部分就全部是土地了,上面种植了三株山荆子、一小株山桃,低矮的是三五株牡丹(当地是我国西北牡丹之乡,家家户户都会随手插牡丹)。在灰砖边缘设有一处红砖垒砌,水泥板盖顶,约60公分见方的小圆台,上面又用石条垒起呈案桌的样子,在案桌之上放着两块玲珑有致的河石,一大一小,石头虽小而朴素,但看上去有些像园林的精致置石,也像文房案桌的陈设摆件,是院主人特意摆设而成。
后我逛苏州园林,偶然又想起那个老乡家,想来文人园林与老乡家有相通的地方,拥有树和石的生活,都是院主人的用心所在。苏州园林的主人多不走仕途,或放弃仕途后,主人加之诗人、画家、设计师等能主之人,开始营造园林居所。园主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与手工业,得益于江南丰饶的水土,甚至连园林内的果树也是收成的一部分。苏州园林是接地气的,所见皆为所需,实用程度不亚于老乡的院子。从风土变为风尚的苏州园林与从风土原生的村居家院具有同样的精神。
第二部分:在城市自然栖居
不论精致的城市园林,还是粗犷的郊外乡村,不论在中国园林,还是西方花园,人、植物、石等处在自然和谐的关系中,身处其中的人们就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自在而生的精神氛围。跨越时间维度与地理维度,人们之于自然与土地的关系同根同源。缺乏精神氛围,便只能是形式相似但实则与私家园林的氛围迥异,不少以旅游接待为目的的院子就是如此。
城市的自然栖居与世俗生活并不矛盾,即使在朴素局促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典雅美好的生活理想。《浮生六记》中所谓“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古典私家园林中游居于园,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令人向往。从园外的市俗喧闹进入园内的别有洞天,在园中遍寻园林与主人相关联的线索,是真正的游园之乐。沉浸其中,游走观览,像是与园主人进行灵魂交流。不论身处室外的庭院园林,还是观赏室内的花供,都有种建筑在自然中,而自然又在建筑中的恍然之感,继而自然存在心中,物我相融。在这样的空间更容易让人思考人在自然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类的想法。
读罢一章,抬眼望向园林,叶片在阳光下发出耀眼透亮的黄绿色,叶片飘落或随风而动的声响,心中一定能激起不少灵感,或者无比宁静,或得到自然放松的感悟。视线收回到屋内,案头植物姿态亭亭而立,或幽香阵阵,不禁观察起他们的样子,枝条怎么舒展,叶子和花是什么色彩。在庭院是人在林中,在室内,植物、石块摆件成为案头陈设,它们如友,似是与人相对坐互看的状态。在园内山石转来转去,池畔观鱼,林下听风,厅前观花,捉虫、采花、钓鱼等等,这样的生活不会无聊。城市自然栖居,应该是具有古典私家园林般的自然栖居的精神,径自享受自然栖居的意趣。
第三部分:在私家园林到阳台人
在城市生活的我们一方面尽可能缩少自然土地范围,另一方面在夹缝中种植植物,是以高效利用空间。阳台园艺成为了最普遍的一种城市生活方式。于是只要有足够的光照条件,室内就有可能多摆些植物,我们很多人成为“阳台人”。城市自然栖居都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古典私家园林以院墙为分别,现代生活多以建筑外墙和玻璃作为分别,阳台、窗台就是家居最主要的“园林”空间,空间受限就减少打理的种类,随心养养或精心养护都无妨。即便是随性买来,随手摆放,不怎么打理却自然生长旺盛的植物,不时也会暗示我们生活的启发和勇气。
从私家园林到阳台园艺,城市自然栖居的精神一直在延续。“理想园林生活”之于现代人的意义,在于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启发与勇气。不论规模多大,是什么风格,深谙园艺技巧或着随缘自然生长,大到园林,小到盆栽,都是人们心中理想园林生活的象征,属于拥有“他的树、他的石”的自然栖居精神空间。
附:自然生活咨询室阅读推荐 | 《阳台人的植物生活》
“俺为自己的疏忽而懊悔。短日照处理什么时候终止才好?俺没弄清这一点就急忙开始了实验。只要还有花蕾就必须一直挪动纸箱的话,也太不风雅了。美丽的花儿放在那里,却要用脏兮兮的纸箱不停地将这些花儿罩住,实在很糟糕。
即便如此,假如终止的话,又对不住其他花蕾。而且,蟹爪兰是很敏感的植物,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光照时间突然变长的话,花很可能会凋落。这在去年已经领教过。真的是稍稍变换一下位置,就凋落了很多花。
俺犯愁了。让花朵盛放固然不错,但要一直被纸箱支配着直到所有花凋谢为止,是不行的。俺的目的在于欣赏蟹爪兰,而并非喜欢挪动纸箱。这样的话就本末倒置了。
于是,三天前,俺终于扔掉了纸箱。为了决不再被这家伙掌控,俺把纸箱撕碎了。蟹爪兰在一旁看着那情形。说不定,它很可能在嘟哝说:“啊,我的避难所……” 然而为时已晚。短日照处理结束了。
此刻,蟹爪兰的花稍显无力地低垂着。然而面对它们,俺只能这样说:
“俺已经充分照顾你了。
接下来请只管自己开花吧。
归根结底,你是蟹爪兰啊。
不能一直做纸箱的附属品。”
也就是说,俺是以让女儿自立般的心情,独自撕扯着纸箱。”
摘自《阳台人的植物生活》
作者做了长年的阳台生活手记。“自然人格的不完整,由植物来守护”,作者以之为阳台人的真正含义。表达这部书的历程或动机或目的思考总结起来很艰涩,就以“不如去阳台浇浇水”告于段落。
原本想怎么样写一些阅读感受,后来想想就以“不如去随性读一读”来表达吧。作者叙说自己被《园丁的一年》深受感动,流着泪读完。而《阳台人的植物生活》会让读者时而被逗笑,时而畅快洒脱,时而自醒又感动。我想在作者的心中,植物成为了他精神空间的参与者以及守护者,阳台生活成为了自然栖居的“理想园林生活”。
网址:自然栖居的变迁:从私家园林到阳台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7132
相关内容
与自然共舞,体验天然的栖居之美浅议园林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梦想中的顶楼露台,如何打造属于你的私人花园?
大自然家居新生活方式倡导 让人类栖居在诗意的大自然
打造花园阳台,把大自然搬进你家!
阳台花园设计
微景观|阳台为何迷人:日常与非日常、私人与公共之间
从中央公园到青枫公园,现代都市人群的生活之道
一个APP搞定“家务事”,栖雲社区让您拥有24小时“私人管家”
西方城市公园与公众生活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