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案例丨繁华都市背后的一群孤寡长者,五年来社工的努力
社区志愿者服务:为孤寡老人读报纸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社区活动纪实#
商铺林立、繁华热闹、人来人往,是许多人对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街的第一印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住着一群独居孤寡长者,周边缺乏社区养老、照护资源,让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根据以往服务数据和调研结果,沙河街90%的独居孤寡长者生活缺乏支持。
2018年9月,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入驻沙河街社工站,通过每月的恒常跟进服务,建立独居孤寡长者信息库,并根据长者需求匹配对应的服务或资源,解决其独居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服务过程
社工以社区照顾模式为理论依据,以物质援助、行动照顾、心理支持、政策支持为介入路径,为社区独居孤寡长者提供精细化服务。
物质支援:链接资源解决问题
社工在前期需求调研中发现,有部分独居孤寡长者虽然身体虚弱,但坚强乐观。林婆婆就是其中一位。
年迈的林婆婆膝下无子女,年轻时因伤致残,导致行动困难、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其退休金和补贴等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和聘请保姆的支出。“现在日子还算过得去,可我不能一直依靠保姆的照顾呀!”林婆婆希望能逐步提升自理能力。社工了解到林婆婆的需求后,及时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对她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安装的扶手让林婆婆在不依靠他人或不携带笨重的辅具时也能独立行走。
受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影响,林婆婆主动提出要捐赠家中闲置的扶手和拐杖,希望能帮助社区其他有需要的长者。
▲社工上门了解孤寡长者需求
除链接资源对独居孤寡长者的住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外,社工根据长者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为其匹配社区公益项目资源或企业捐赠,保障其日常生活物资不出现短缺。此外,社工还联动沙河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等共同跟进,通过动态信息共享,及时调整和完善独居孤寡长者服务计划。
行动照顾:联动志愿者提供服务
杂物堆放是多数独居孤寡长者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对其生活造成不便,长时间不清理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社工挖掘了一支有能力、有意愿的低龄长者志愿服务队,号召他们主动上门帮助这些独居孤寡长者。
▲志愿者陪伴独居孤寡长者出行
保姨因长期经济困难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时间久了,家里就被塞得满满当当,但她不舍得丢弃任何一件杂物。在社工多番劝说后,她终于同意让志愿者上门清理杂物。看到志愿者把有用的物件整齐地收到柜子里,家里焕然一新,保姨决定以后不再随便堆放杂物,还同结对的志愿者约好定期上门协助打扫卫生,保持居家环境干净有序。
为了让这支低龄长者志愿服务队更具专业性,社工在面谈技巧、组织活动等方面提供专门培训和指引,并为志愿者和独居孤寡长者制订一对一帮扶服务计划,包括服务频率、次数、服务形式等都一一确定下来。吕婆婆曾因独自在家摔倒而造成行动不便,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工联动居住在吕婆婆家附近的志愿者定期上门了解其生活情况,不仅提供紧急支持,还帮助代买生活物资、代办紧急事务等。
心理支持:及时缓解负面情绪
“我以前在单位就被同事歧视,现在也感觉别人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真的好烦啊!”叶叔近期因停服精神类药物而导致病情复发,反复纠结于曾遭遇过的不公平待遇,负面情绪全面爆发,频繁失眠,而且总把自己反锁在家。社工担心叶叔的病情加重,可能会对本人或他人造成伤害,因此紧急介入。社工通过聆听叶叔的倾诉,稳定其情绪,并联动社区居委会、精防医生一同跟进,为叶叔及其监护人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叶叔已恢复用药,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还鼓起勇气走出家门,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
为缓解独居孤寡长者的孤独感,社工通过开展探访、电访、长者互助小组和社区康乐活动等,鼓励他们保持正向积极的生活态度。若发现独居孤寡长者存在负面情绪,社工会及时介入,予以疏导。面对情绪状况较为复杂或患有精神障碍的独居孤寡长者时,社工则联动沙河街残疾人联合会、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疾病防治医生共同介入,对其情绪、精神、生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专业的疏导服务,同时引导其通过亲朋好友获得情绪支持。
政策支持:协助申请福利政策
朱姨因在家意外摔倒导致腿部受伤,需要长期卧床,基本失去自理能力,这让原本仅能维持日常所需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为帮助朱姨走出眼前的困境,社工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协助其成功申请办理了长期护理保险等相关补贴。
▲社工协助独居孤寡长者了解相关福利政策
独居孤寡长者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福利政策,容易陷入“信息孤岛”。社工通过评估独居孤寡长者目前的生活照顾状况,为其匹配合适的福利政策,并提供政策宣传、咨询和解答等服务。若长者符合相关福利补贴的条件,社工也会联合相应的职能部门协助申请和办理,让独居孤寡长者及时获得所需的政策支持。
综合评估
五年来,社工着力完善独居孤寡长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基本生活照顾、情绪支持、居家安全等方面提升其独居生活质量。一是培育了一支平均年龄约为65岁的助老志愿服务队。通过以老助老的方式,为独居孤寡长者提供代购物资、陪诊、居家安全排查等志愿服务。二是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关爱独居孤寡长者工作小组,制定恒常跟进机制,提供关心慰问、应急预防等服务。三是链接公益项目、爱心企业等社会慈善资源,2023年共为独居孤寡长者链接日常生活、出行辅具、居家改造、应急救援等物资价值2.2万余元。四是落实政策帮扶,社工通过每月动态评估独居孤寡长者的需求变化,为其匹配适合的养老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照顾。
经评估,在生活照顾方面,85%的独居孤寡长者的生活困难,如出院后居家照顾问题、社保代办、住所打扫等紧急需求,都能得到迅速响应和妥善解决;90%接受服务的独居孤寡长者能获得相应社会政策支持,如53名独居孤寡长者申请到“平安通”,通过运用现代通信设备为长者提供紧急呼援、主动关怀、养老服务综合咨询及转介等服务;89名独居孤寡长者申请到长期护理保险。在情绪支持方面,90%的独居孤寡长者表示其孤单、寂寞情绪有所减轻,面对晚年生活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在居家安全方面,辖区内针对独居孤寡长者的适老化居家环境改造实现全覆盖,前后测显示,其居家安全系数提升了12.8%,有效预防了室内危机的发生。
专业反思
社区照顾模式下,社工通过物质支援、行动照顾、心理支持、政策支持四方面的介入,基本满足了独居孤寡长者的生活需求。但社工也发现,很多社会资源都在辖区外,单次的对接缺乏针对性和持续性,无法长效、精准地回应服务需求,因此,建议持续推进发展社区慈善基金,撬动社区特色资源,探索“造血式”慈善公益帮扶新路。同时,注重培育志愿者骨干和多元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发挥其在地性的基层治理作用,共同保障独居孤寡长者的居家养老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独居孤寡长者在接受社工帮扶的过程中,因受到社工服务的影响或启发,当他们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后,会主动帮助其他需要照顾的人群。因此,在以社区照顾模式进行社会资源整合、回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同时,社工也要注重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实现从最初“依赖社工协助解决问题”到“愿意尝试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想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的行动转变。
点击这里在线投稿
作者:曾可颖 颜舒瑶 李文静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3年12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实务技巧丨一篇文章,说清楚社工服务独居长者技巧
老年服务案例丨整合资源,每天与独居老人相约“九点半”
END
杂志/微信责编:李海雁
制作:谢霄
审校:张世华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点点赞和在看哦!
责任编辑:
网址:老年服务案例丨繁华都市背后的一群孤寡长者,五年来社工的努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7174
相关内容
给社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聊天【为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陈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关爱孤老,营造和谐舒服的晚年环境,南通网
个性化服务,让特殊人群不孤独
电子商务背景下社会工作助力老年人网购的策略研究
“搭子社交”流行背后:群体性孤独与社交恐惧
孤寡老人行动不便 社区送来辅助器具
穆锦华:社区“领头雁” 群众贴心人
“空巢不空心”——空巢老人情感支持个案服务案例
让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基本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