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包国宪:信仰+使命+道德+爱=支撑生活的四大支柱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公民权利#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一神圣的典礼上发言,向2019届每一位毕业生送上老师们共同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祝贺大家通过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顺利毕业,祝愿大家将开启人生新征程,挥洒青春,奉献社会。此时此刻,我们还要由衷地感谢大家,因为你们而使教师有了非凡的荣誉和价值;也因为你们,而使大学具备了绝无仅有的权威和永葆青春的生命。也更因为你们,而使处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大学大放异彩,居一隅而雄天下。“兰大现象”的真正密码,只有在包括你们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毕业生的奋斗史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解读。
大学,只有大学,才是比我们所有人都年轻的知识殿堂。因此,她永远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创业、攀登、跋涉的源头活水,兰州大学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以上这段话就是我在兰大从教31年,工作生活中的真实体悟。我想再过二三十年,大家一定会有与我同样的感知和体会。
在上个月我收到邀请在毕业典礼上代表教师发言时,倍感荣幸,而又诚惶诚恐。面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处在不同境况中的毕业生,在大家离校时,我究竟要给大家说点什么呢?我通过管理学院学生工作渠道和大学生领导力与社会责任示范班渠道做了初步了解,同学们在离校之际有很多困惑与问题,管理学院李艳霞和霍达收集了一下,拿来了14个问题。我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如何认识兰大,兰大毕业生的优势和差距在什么地方?二是如何认识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迎接现实的挑战?三是如何认识自我,学校和老师眼中成功究竟指的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兰大毕业生的优势首先来源于一百多年来积淀的优良学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底色。特别注重基础理论和学习与研究能力,这已成为兰州大学及其师生最为显著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来源于西北黄天厚土所承载的华夏文明所给予我们的文化养分;文化没有教育支撑则难以延续升华,而教育没有文化浸润则会变得低俗粗暴。三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人才流失而使兰大人炼狱般的坚守奋斗所形成的毅力和气概。就如泰戈尔所讲“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勤奋、求实、进取”的兰大学风和“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中。关于兰大人,有无尽的描述和比喻,有人讲她是滚滚黄河水,有人喻之大漠的胡杨树,还有人称赞她是高原的一群鹰。社会对兰大毕业生的评价是“基础扎实,人品厚道,后劲十足”。这就是兰州大学毕业生最大的优势。进入新时代,如何保持这些优势,创新这些优势,转化这些优势并持续成为兰大每一位毕业生的竞争力,这是我给大家出的思考题。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大环境,面对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仍处在落后的地位,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还不充分条件下又迎来了以物联网、智能化为核心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在国内各种矛盾交织显现情况下,又面临全球治理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国内与国际、历史与现实、发展与变革交织的立交桥上看待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的变革来迎接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因此,希望同学们在这些大变局中学会用国际语言,国际视野,国际思维和国际行为诠释世界,成全自己,贡献社会。择善而决,择善而行,择善而从,建立信任,包容发展,是学习和运用国际语言的一些重要准则。而在新时代、全球化和复杂性交织中审视我们面临的难题和遭遇,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思考我们自己,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国际化行为是以人类和谐进步为最高准则的行为规范,行为方向和行为方式。以善的标准去丈量人的行为,首先是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良是对生命最神圣的注解,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最伟大的生存法则。正如罗曼.罗兰讲的,“除了善良,我不承认世上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学习做大国公民”是包括每个兰大毕业生在内的所有中国社会精英在新时代应着力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这也是我们对大家毕业时的寄语和期望,也是你们毕业后在工作生活中应着力修为的地方。
如果说认识母校和认识环境还有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帮助我们的话,认识自我则是需要自己毕其一生独自完成的课题。认识自我,要从清零开始,要通过反思和做具体工作去深化。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兴趣与职业,理想与世俗和过程与结果之间徘徊彷徨,这其实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状态。人生最难莫过于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人生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而是最后才可能得以解决的问题。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最终也没有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要放下自己的全部,包括地位、荣誉、知识、经验和财富,这样你才能看的清,看的透;认识自己要反思自己,而反思首先要反思自己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关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活的评价。人们常常把“三观”谓之 “道”,形而上谓之“道”。其实它很具体,就表现在你的所有行为中。大家熟知的孟加拉尤努斯教授办的村镇银行,使600多万人受益而脱贫,其中近一半是妇女;德国义工卢安克2007年独自来到广西贫困山区,日夜与留守儿童相伴,做孩子的老师,使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又重新找到了快乐。我们中国这样的例子更多。这些都是由其“三观”指引下的作为。前几年大家分析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犯罪的原因。有人认为他的问题出自“三急”上,急于升官,急于挣钱,急于成名。我不以为然,我认为他是不知道,甚至错误地回答“为什么要升官,为什么要挣钱和为什么要成名”。几年前,我给管理学院本科生写过一则寄语,也是与“三观”相关的。今年送给2019届的毕业生。“信仰、使命、道德和爱是支撑一个人生活的四大支柱。因信仰而生,因使命而活,因道德而方圆规矩,因爱而坚强有力。社会上任何一个角色,只要在四大支柱中突出其一而成为生活方式的终极理由,他就是一个性格独特,血肉鲜活的人。而四个都具备,他就是个幸福完美的人。”比尔盖茨认为,衡量幸福是看你给周围人带来多少快乐。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真做事,做好具体事是认识自己的金钥匙。当今有很多这样的人夸夸其谈,好高骛远,为所欲为,手电筒只照别人。这样的人不是兰大毕业生应有的品格,这样的人终生也不会认识自己。做具体事,不是没有远大理想与追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阿尔贝.加缪讲:“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培根也讲过:“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交通行车上有个“大道定律”,对人生也是有极深启示的。我们管理学院的院训很多人都知道,“学习管理就是学习成功”。我每年都要解读一次。因为“成功”太诱人,我很害怕理解上出现偏差,行为上走入歧途。我今年结合兰大校庆110周年“坚守奋斗”的主题,做这样的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平凡变得不平凡,视不平凡为平凡。平凡不是平庸,平凡是生活心境,不平凡是一种价值追求。敢于自我牺牲是伟大与平庸的分水岭,跟着灵魂的脚步声前进,是我们解决很多困惑难题最重要的方法论。成功不是一种结果,而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色彩。
同学们,今天的时代是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社会精英,大家的使命是重构,要用自己的行为、智慧重构秩序,重构文化,重构治理,而实现重构的关键是重塑自己。“认识兰大、认识环境、认识自己”是实现重塑自己的起点。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生活愉快,事业有成,人生成功。未来属于勇敢重塑自己的人。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学工部
编辑 | 高楚凡
主编 | 肖坤
责任编辑:
网址:教师包国宪:信仰+使命+道德+爱=支撑生活的四大支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0348
相关内容
教育科研道德探析黄岛法院开展宪法宣传日活动 普及宪法知识
《星荣》大师讲第=节四柱分限断法
平板支撑怎么做? 平板支撑动作(elbow plank)图解教程
会泽华电道成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取得新型光伏支架底座专利,解决单立柱光伏板支撑座施工方便支撑结构强度高的问题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大师教你生活之道:爱比克泰德语录
关于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福建赛区总决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信仰是健康生活的动力
三口之家重点保障“家庭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