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应成为制度安排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给全镇45名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让残疾儿童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与关怀,让孩子们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极目新闻10月31日报道)。
教育的意义不能简单等同于就业、成才、成功。教育的本质是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普遍提升。残疾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他们接受到应有的教育,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义追求,更应该成为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红卫小学教师送教上门的行为不仅值得鼓励,更应该成为宏观建构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议题。
偏远山区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殊中之殊”。显而易见,残疾儿童不仅面临现实的生存困境,而且会直面可以预见的未来生活风险。他们大多都会遭遇家庭经济的掣肘。经济条件再好的家庭,也难以从容应对孩子的先天残疾。除了早期的治疗费用,还要应对随之而来的生活负担。抚养自己的父母年龄的增长,家庭经济来源的不断减少,成年兄弟姊妹的陆续成家,都会成为残疾儿童生存每况愈下的障碍。且不论物质生活的捉襟见肘,就连他们的精神、心理、情感的压力也会让他们屡屡受困。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教育跟进,这些儿童的未来真的不好预见。
对这些儿童而言,首要的,就是要让他们在通过接受必要的教育之后,能够理性、乐观地接受现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强自理能力,满怀希望和信心地生活。明白坚强、信念和智慧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事实上,真正能够进入特殊学校的残疾儿童并不多。相当多的残疾儿童一生都不会走出村寨。即便是父母希望孩子能读懂人生,也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教育。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红卫小学的送教上门,就是在孩子孤寂的心灵上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预料,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在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上肯定会有不同。
必须跳出教育的功利思维,特别是对这些残疾孩子而言,一个适当的教育关怀,就是他们顽强勇敢生活的指路明灯。对正常人而言,教育是阶梯;对残疾儿童而言,教育则是他们生命继续的绿色通道。因此,送教上门,不应该被简单地视为善举,而应该将之视为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
关爱弱者,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一个完善健全的救助制度,会让这个社会充满温度和善良。身体的残疾,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能规避的社会之痛。民间的自发救助固然值得鼓励,但社会的制度性安排才能真正促进特殊群体的生存得到良性运转。只有在制度上鼓励、支持、保障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才能使得残疾儿童的未来之路行稳致远。
(来源:极目新闻)
网址:对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应成为制度安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220
相关内容
咸安区残联:守护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关于印发《北京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文成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儿童何以成为整全的生命:儿童教育的意蕴及其实现
融合教育突围:让特殊儿童看得见曙光,摸得着未来
全纳教育 让特殊儿童不特殊
排残奶=排癌?细数N个关于残奶的谣言
儿童教育的正确方法
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儿童家居安全教育知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