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将宋代古画放大,发现神奇的一幕:千年前的渔翁拿着现代鱼竿
杭州宋城的千古情表演,重现宋代繁华,别具一格。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周末度假好去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将一幅宋代古画放大后,发现神奇的一幕:千年前的渔翁,手中竟然拿着一根现代的鱼竿。
01日本收藏的宋朝怪画
在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珍藏了一幅中国宋朝时期的怪画,这幅画描绘的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空旷湖面漂浮着一叶扁舟,舟上有一名渔翁,他手执一根鱼竿,身体前倾,神情专注地垂钓着。
整个画面,真正着墨的地方不到画面的五分之一,可作者却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水波荡漾之感,隔着画作,就能感受到江水浩渺。此外,画面中没有萧瑟的冬景,作者却巧妙地利用渔翁蜷缩的躯体神态,将寒意逼人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必国人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脑海会迅速升起一首名为《江雪》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事实上,这幅作品确实是用画的形式,直观再现了柳宗元《江雪》的场景。
这幅画名为《寒江独钓图》,是宋朝马远创作绢本设色画。马远出生于丹青世家,曾祖、祖父、父亲、伯父皆为画家。耳濡目染之下,马远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加上他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大师。
02.怪画的作者
马远虽幼时继承家学,但在山水方面,他师法李唐,继承与发展了李唐所开创的大斧劈皴,用笔劲利阔略,且皴法硬朗,独具一格,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喜爱。成名后,他分别被两朝南宋皇帝任命为画院待诏,即宫廷画师。
南宋偏居一隅,皇帝没有斗志,作为宫廷画家,马远虽想改变局面,但他有心无力,只能通过作画表达对国家破碎、山河不复的悲叹,于是取柳宗元《江雪》诗意,创作了这幅《寒江独钓图》。
《寒江独钓图》中极致的荒凉、萧寒和孤寂,实则是对昔日北宋时期繁华景象的追忆和眷恋。
这幅作品,采用大胆的留白,使得整幅画变得极为灵动,给想象以延伸的空间,这种简洁却富有意境的画风,影响了后代无数人。
03.画作中奇怪的鱼竿
原先,这幅画收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这幅画惨遭洗劫,此后几经辗转,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最终成为东京国立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这幅画,也是我国流失海外的四大文物之一。
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次交涉和努力,北京故宫博物院终于获得了《寒江独钓图》的高清影像。可当专家将这幅画放大进行研究时,在惊叹作者深厚功底的同时,还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原来,画中的渔翁,其所持的鱼竿,竟然和现代的海竿非常相似。尤其是鱼竿上的轮子,与现代海竿上的轮子几乎毫无二致。那为何千年前的渔翁,手中会拿着现代的鱼竿呢?
此事,要从中国的垂钓史说起。
04.我国的垂钓史
追溯起来,人类在进化初期只能以植物为食,后来食物资源匮乏,人类才开始对动物下手。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人类发现水中的鱼儿味道鲜美,便开始研究如何捕鱼。
在二里头考古遗址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了原始部落的骨质鱼钩;随着鱼获经验的积累,仰韶文化中,已经出现带倒刺的鱼钩;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青铜鱼钩应运而生。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钓鱼就不单单是生产力。对已经丰衣足食的贵族阶级而言,钓鱼已经从生产领域过渡到了文化领域,无论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还是“贵人之家临渊钓鱼”,都足以证明,钓鱼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一。
彼时,人们不再满足单一的钓鱼方式,转而对钓鱼装备进行了研究。比如成语中的“詹何钓鱼”,就是用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弯芒刺做钩,用细竹竿做钓竿,从而以柔克刚,以弱制强。《诗经·卫风》的“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在描写钓鱼的盛况之时,证明用竹竿做钓竿在当时已经普及了。
甚至,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可能已经发明了“海竿”。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放长线钓大鱼”,就是出自三国刘晔。当时,刘晔用钓大鱼需“纵而随之,制而后牵”作比喻,跟中领军杨暨解释伐蜀策略。而要想“纵而随之”,鱼线必须要长,换言之,没有带轮子的海竿,是无法做到的。
当然,那时候不叫海竿,而是叫“钓车”。唐代诗人韩愈就在《独钓》诗之二中写道:“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钓车上面有轮子缠络钓丝,既能放远,也能迅速收回,与海竿一样能收放自如,自然能钓到大鱼。
到了宋朝,钓鱼装备已经非常成熟了。宋代邵雍曾著有《渔樵问答》一书,书中有言:“六物者,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所谓“六物”,对应的正是鱼竿、鱼线、鱼漂、鱼坠、鱼钩、鱼饵。不难发现,中国在宋代钓鱼所用的钓鱼装备,与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彼时,钓鱼已然成为了全民运动,连皇帝都会组织群臣一起去钓鱼。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宗召宰相、参知政事……宴于后苑,赏花钓鱼……自是,每岁皆然。”
05.结语
由此可见,钓鱼已经成为朝廷定例,并年年如期举行。马远作为宫廷画师,这种盛况定然会参加,一是陪皇帝钓鱼,二是作画留念。也就是说,马远对钓鱼定然很熟悉,所以,他给渔夫画上的“海竿”,自然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此外,像《渔舟读书图》《子陵钓图》等都出现了海竿的影子,只不过,自清朝后,很少有画作特意去刻画钓竿,以致很多人认为,海竿是近代才出现的,甚至误认为是西方的舶来品。
马远的这幅画作,不仅再现了古人用海竿钓鱼的情景,还证明了古人的制造工艺早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与见证。
网址:专家将宋代古画放大,发现神奇的一幕:千年前的渔翁拿着现代鱼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2284
相关内容
古诗改写成现代文(精选29篇)千年文物,在他指间重现神采——一位书画修复师与他的六十年
中国的鱼文化
中国休闲垂钓协会
古代游园会的风趣
游三辉:续梦大千遗愿 实现自我超越
发呆=发财《天龙八部2》钓鱼翁变大款
《宋式艺术生活》:以图像细节发现宋代生活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的发展与现代设计
人类高质量水上运动,从一千多年前的锦标赛就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