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博物馆”里,是否也有你“封存”的记忆?
在博物馆内拍照留念,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记忆。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博物馆游览#
如何将弄堂里的旧时光
“定格”在人们新生活的点滴中?
杨浦的“定海过渡博物馆”
以这种方式
带你穿越“记忆回廊”
“过渡博物馆”是什么?在不少人的记忆中,还留有昔日弄堂一砖一瓦的旧景旧物,以及邻里喧闹的烟火气息。“过渡博物馆”通过摄影作品、物件展示、艺术创作、文创设计等方式,将旧日回忆“呈现”出来,带领人们穿越“记忆回廊”,重新感受老弄堂的独特魅力。
“定海过渡博物馆”的想法,起源于定海路街道去年暑假举办的“暑期共创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由定海第四睦邻中心与社会组织upbeing共同发起,不少学生参与其中。成员们围绕着“旧改”主题,利用从旧改征收基地收集的照片、老物件、旧工具等素材,设计出各式艺术作品,包括“旧改”摄影、弄堂旧物、文创作品、旧物声音乐器等等。
日前,定海过渡博物馆
在静安区嘉里中心进行了展出
将“暑期共创夏令营”中的创作作品
呈现给更多的人
# 从“旧改”中挖掘创作灵感
展出中,拼贴元素的卫衣、“识大体、顾大局”的耳饰、“丽君发廊”冰箱贴等拥有“定海元素”的文创作品,不仅挑起了定海人的回忆,也将更多人“拉”进时光隧道,回味儿时烟火。
说起这些别具风格的文创作品,不得不提它们背后的创作故事。在去年的夏令营中,控江中学孩子们动手拼贴“定海旧改基地”照片,将其制作成天马行空的艺术剪贴画。控江中学教师王独伊介绍说:“学生用‘旧改’中产生的优秀摄影作品,加上自己的理解,拼贴出了一幅幅艺术作。”
曹宇黎是“定海过渡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师,他有感于控江中学孩子们的剪贴画,便结合自身专业,设计出能“随身携带”的精美物件。“文创上的元素是定海旧改的印迹。虽然旧生活逐渐消失,但这些文创作品却能让人们的回忆拥有生命。”
# 留住旧物,留下声音
老物件,老照片,老声音……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展品”,最能勾起内心潜藏的一点一滴。
旧痰盂、破旧的衣架、丢弃的门牌……乔迁新居后留下的旧物品,充满生活气息,却仿佛与新生活“格格不入”。
如何让它们展露新光芒?定海过渡博物馆的组织者们,用新旧的对比的呈现方式,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些旧物品的陈列,可以增加我们对‘定海旧改’意义的理解——破旧的过去变成闪耀的未来”控江中学教师王独伊说。
曾住在定海社区的蒋志颖,是“定海过渡博物馆”的一员。她用镜头,“守住”了属于她的回忆。
破旧的水龙头、屋顶的瓦片、高耸入云的烟囱……“定海印象”定格在她的镜头下。她说:“我现在还记得以前居住的门牌号码,我想用镜头告诉孩子们,定海不仅有层层的楼房,也曾有走街串门的景象。”
随着里弄的改造,曾经充满小巷的“声音”也随之消失——来往的叫卖、邻里的聊天、锅铲的碰撞……如何才能留下这份“听”到的记忆?
展出中,水管道拼接成的发声乐器、铜线编制的琴弦等等,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丢弃在定海旧改基地的旧物,在重新的组合下用声音“诉说”着别样的怀念。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胡悦琳说,收废品的“铃铛声”会让她分外想念儿时生活,于是她利用夏令营活动中捡拾的旧物,手工制作成特殊的乐器。
“定海过渡博物馆”成员介绍
“过渡”一词象征着
“旧时代”走向“新未来”的过程
透过陈列旧物、迸发新灵感
向人们展示
个人、社区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摄影:申佳琦
部分图片由控江中学提供
原标题:《“过渡博物馆”里,是否也有你“封存”的记忆?》
阅读原文
网址:“过渡博物馆”里,是否也有你“封存”的记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2932
相关内容
博物馆里过大年|这些展出的“老物件”,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博物馆语境下创伤记忆重构——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为例
上海这个小区里开了座“旧物博物馆”,这些东西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
博物馆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馆里的,环保♻️文创
试玩“双点”系列最新作:在博物馆里大闹一场
来广东省博物馆,看“年画里的中国”
来博物馆过大年,春节期间14个陈列展览等着你
展览上新 | “老物件——藏在博物馆里的旧时光”专题展
我在博物馆里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