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褶皱,进入迷宫

发布时间:2024-12-11 10:26

迷你旅行熨斗应对衣物皱褶 #生活知识# #生活妙招# #日常生活窍门# #旅行必备生活小物#

朱宝蕾《南方褶皱》展览现场

假杂志SeP,2023

穿过垂挂在SeP 展厅入口的塑料珠帘,便仿佛回到了某种带着潮湿感、锈迹感的过往时空。之所以是“过往”而非“历史”,是因为这个展览所构建出来的那个情境在我身上激发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碎片化、个人化、情绪化的记忆,这些记忆仿佛附着在展厅中的各种物件与照片上的不同时空通道,被不断地带回到一个个分散的区间里,再通过这些分散的记忆块,交织成一面流动的记忆之网。整个人的情绪情感都在这些区块之间不断的跳动穿梭,好像曾经就是在这样的一张饭桌子吃饭,在那样一张书桌上写作业、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本相册似乎就是我初中时的那一本,当年我就是用那一台老式电脑玩《星际争霸》……展墙上的照片唤起的则是一系列非常抽象却又熟悉的感觉。凝视着这些照片,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电影中常见的那种淡入淡出的状态,多年前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一些不知名的陌生人都从记忆的褶皱深处悄然走出,再一次上演一出出不确定但又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生活剧。

朱宝蕾《南方褶皱》展览现场

假杂志SeP,2023

这是朱宝蕾的个展《南方褶皱》带给我的一种亲切且复杂的切身感受。作品中承载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家庭内部风景,呈现出来的不只是那个时代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只是个人化的生活景观,而是为我们重新营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性与文化性的情境。进入其中,就会重新调动起关于那个时期的具体的生活记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人的生活状况与生命状态。我们曾经在这样似是而非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成长。那个时期我们还生活在知识信息迅速膨胀、整个社会全面专业化之前,我们还是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的。一家人几乎每天都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邻里之间尚还保留着些许熟悉的余韵。

不论是展览还是她的摄影集都会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时代。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是这个时代很多人共享的记忆,共享的生活体验。原本因为个体身体经验的限制而被封存在自己记忆之中的那个世界原来与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一样,是那样真实地将我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自己居然早已经忘记了那个曾经生活过的世界。

朱宝蕾《南方褶皱》

记忆是一种神奇的“惰性物质”,遗忘不等于消失,而仅仅只是意识的背叛,或者说,是意识的自我保护功能,只是为了防止信息过载而暂时性不可见。身体的记忆是恒久的,只要条件允许,过去的那个或那些自己不就都会冒出来,提醒我们,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这样的自己。朱宝蕾用“褶皱 ”来形容这种状态,显然是非常准确的。

时空在物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中不断地折叠,形成了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褶皱,留在可见、可感、可知的意识领域的,往往是一系列复杂绵密的折痕。褶皱的存在,就在不断召唤一种特殊的、不连贯的“翻开”“打开”的动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朱宝蕾对这些即将被拆除的“废弃空间”的关注、经验与收集的行为,就是一种翻开物质性褶皱、打开精神性褶皱的行为。我们观看她的作品,体验她在展览中设置的情境,自然不是单纯为了怀旧,而是一种唤醒与反思。这些作品无疑具有一系列象征性的隐喻,在提醒我们,应该积极大胆地进入记忆的迷宫、情感的迷宫、感受的迷宫。

朱宝蕾《南方褶皱》

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记忆,或者说,是不被想起的记忆,甚至是无需被想起的记忆。在现在这个不断向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被卷入到不断更新换代的疯狂节奏中。感受、情绪、经验、思想尚未在记忆中沉淀,就被新东西覆盖取代驱赶隔离。留恋是不被允许的。回忆是笨拙而轻佻的。未来的图景已经在迅速地谱写中,被加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生活其实在这样的加速发展的潮流中,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燃料。而加速展开的、被提前确定的未来图景是一种精神化肥,在让我们变得贫瘠。

然而,记忆奠定了我之为我的根本,是此在的根基。只有踏踏实实沉淀下来的情感、经验、与思想,才会为我们描画出自我存在的图景。进入记忆的迷宫、情感的迷宫、感受的迷宫,并不是为了煽情且庸俗的怀旧,而是让已然陌生化了的过去再次变得熟悉,也许这背后还蕴含这一种更重要的可能性,那就是让我们重新发现大家共享的生活记忆与文化记忆。

朱宝蕾《南方褶皱》

朱宝蕾在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中,也做了一件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事情,就是将那些废墟里的物件重新编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之中。她“发现拆迁楼里有很多被弃的物件都很好看”,又觉得“废楼里的旧物最终的命运是被填埋就觉得很可惜,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去捡旧物。我捡破烂并不去衡量它的价值,也不局限于年代和种类,只以‘好看’和‘喜欢’为原则。‘好看’的范围很大,从七八十年代到当代,大到家具,小到塑料袋,符合我审美的东西我都会捡回来。尤其是一些我童年时见过的物件,那些能勾起童年回忆的、不会再生产的旧物。我觉得以前的物件在外观设计上很讲究,那时的设计师受到西方产品设计的熏陶,又保留一些传统美学的趣味,物品质量也相对耐用。”就这样,她把自己家原来的沙发和部分家具卖掉,腾出地方来放置捡回来的旧物。而捡来的旧物都很脏,她又花了很多心思和功夫把这些东西都清洗干净,晾晒好后精心摆放到屋里适合的位置。

这也就能明白朱宝蕾为什么要在展厅里摆放那么多旧家具、旧物件了,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她要在摄影集中小心翼翼地构建出一个仍然维持着生活状态的过往世界了。

朱宝蕾《南方褶皱》

在我看来,相较于当下日益浮躁而快速变迁的社会生活状况,朱宝蕾这种用废弃旧物改造自己生活的行为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拒绝变成非己的行为,一种主动塑造自己的行为。她在凭借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与审美标准来构建自己的生活空间,或者说,她重新赋予这些捡拾来的旧物以全新的生命,并为自己构筑起一个稳固而踏实的堡垒,来安放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在这里,过往层层叠叠的物质与精神的褶皱被精心地打开,显露出貌似陈旧却依然鲜活的肌理与质感。让人能够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迈出自信的脚步,让人能够摆脱规制化社会给出的强迫性的常规套路,而无需让自己委屈地成为别人。可以说,这样的行为首先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让自己活得自由的艺术。当我们在她的摄影集或展览之中“游走”、观看、沉思的时候,似乎也被邀请到她的生活之中,与她一起体验这种充满褶皱的美好时光。当我们被她的作品所打动的时候,或许也就能领会到,按照自己的感受与标准构建起来的生活也同样安全、舒适、快乐。我们无需为了一种程序化的安全与稳定而用自己的个性与自由去跟社会进行交易。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欲望与目标,也同样可以安放自己的生命与灵魂。

朱宝蕾《南方褶皱》

《南方褶皱》特别版

四幅作品选一,每幅限量25版

作品尺寸:255 x 180mm

(含10mm白边,作者签名)

关于作者

林叶,艺评人、译者、艺术公众号 ING 联合主理人。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摄影理论翻译工作,译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与《现象》)、《日本摄影50年》《私摄影论》《亚洲家族物语》等,译作包括《日本艺术摄影史》(选译)。策划私摄影研究专题(“私之向度”)、日本摄影论专题(“日本摄影论选译”)、报道摄影专题(“报道摄影·国家·社会”)以及城市独立空间实践。文章发表于瑞象视点、腾讯·谷雨、澎湃、《艺术当代》、Artforum以及《中国摄影》等杂志与媒体。

「假杂志」

透过图片、影像、文本、声音等介质关心本地和世界

杂志/出版/空间/活动

以实践表立场,示在场

原标题:《打开褶皱,进入迷宫》

阅读原文

网址:打开褶皱,进入迷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2935

相关内容

纯羊毛西装的褶皱怎么打理?怎样迅速消除褶皱?
衣服褶皱很难看,小窍门轻松去除衣服褶皱
求助生活达人SOS:纯羊毛西装的褶皱怎么打理?怎样迅速消除褶皱?? 爱问知识人
衣服快速除皱方法 衣服去除褶皱的注意事项
衣服怎么快速除皱 衣服褶皱怎样运用呢
多种方法有效抚平衣服的褶皱
衣服皱巴巴不用烦,教你不用熨斗也能抚平皱褶!
如何给衣服去皱?衣服去褶皱的方法
3种方法来不用熨斗去除衣服褶皱
布艺手工制作褶皱花边的做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