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东方美学藏匿于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12 05:39

生活哲学往往藏匿于字里行间。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书本生活哲学#

将一个狭窄、阴暗、不通风的35平方米老房子,改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楼阁有廊榭同时兼具私密性的通透居所,2015年,青山周平在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中“化腐朽为神奇”的改造一炮走红,开启了在中国的圈粉之旅。在此之前,这位2005年开始在中国定居的日本设计师,已经在北京的胡同里生活了多年。

事实上,青山周平的走红并不令人意外,把家安在胡同里的日本建筑师、文艺好看的面孔、礼貌温和的个性、跨界融合的设计理念……这些标签单拎任何一个出来,都足以在互联网时代吸引流量。另外,站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下,中国人对美学追求意识也在逐渐觉醒。而建筑师这一职业,叠加上日本人身份所带来的美学延伸义,让青山周平理所当然获得了更多关注。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15年时光中,他不仅出色地完成着自己的本职工作,马不停蹄地落地自己的建筑作品,也开始挑战新角色,成为一个跨界的消费品设计师。从《400盒子的社区城市》到《和院-家庭3.0实验公寓住宅》再到隆福寺木木美术馆,青山周平每一次都用作品诠释着他对城市的理解、对当代人生存与精神诉求的探索、对东方美学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青山周平

生活可以过得很艺术

青山周平想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城市,这种想法,从决定成为一名建筑师开始,就一直是他的追求。“现在一些设计师追求把空间做漂亮就好了,但我更希望能够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城市和个人生活,对于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人而言,生活过得舒适而艺术非常重要。”

在《梦想改造家》的两次设计,看上去简洁而质朴,主色调是原木色和白色,但明亮温馨的观感和舒适便捷的实用性却收获了无数网友点赞,青山周平觉得,建筑最重要的是能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舒适。“只是把建筑设计漂亮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能够为人着想。”

自2005年来到中国后,青山周平一直把家安在了北京的胡同中,他喜欢胡同里开放和自由的感觉并对那里的日常生活有着强烈的亲切感,离家很近就有菜市场,烟火气十足。周围也有咖啡馆,想要工作的时候,这里就是他的书房;几户共享的小院,就是他的客厅,他认为这种没有围墙的家居环境才是最理想的生活。

“北京四合院拓宽了我对家的思考边界,也逐渐完善了我的价值观”,在青山周平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身居胡同的他对“家”的感性解读,也能感受到他对时代的理性洞察。“年轻人空间现在越来越小,他们未来的个人空间可能就是三四十平方米,在大城市可能更少。”借鉴于胡同的开放与共享特点,他对于未来“家”的概念以及生活模块的迭代有了不同理解。

“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实际上家和房子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大城市独居年轻人越来越多,未来的‘家’将突破空间局限,呈现出更细腻、更广阔的情感关系,从过去那种静态走向共享的动态。”青山周平说,个体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基本上构成了现代都市的情感发展主线,共享社区可以盘活人与人之间原本弥足珍贵的沟通,让情感交流不再有障碍。

由一栋纺织厂女工宿舍改造而成的“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是青山周平近年来影响颇大的一个项目。他将房间最小化,设计成能够像家具一样移动的盒子,平时房间内多种多样的家具全部布置在盒子外面,厨房、洗手间和洗衣室等则全部公用。通过这种设计,每个人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化组合属于自己的空间,也可以随时随地移动盒子,和有共同爱好的人生活在一起。

这种“共享社区”的概念,听上去很前卫,但青山周平说现在共享社区在日本已经是比较流行的居住形态了,在中国未来肯定也会被越来越多地接受。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影响,“共享”一词在当下环境中让很多人觉得并不安全,但青山周平说,:疫情对他的共享设计理念不会产生大的冲击,他所构建的共享社区并非100%开放的社区,而是和公寓一样有准入边界的街区,只是居住者在社区内部共享资源与空间,将家的概念延伸出去。

当然,疫情的发生也会让青山周平产生一些新的想法,疫情模糊了工作与生活这两者的分别,家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办公、上课的需求,这种需求未来可能会影响住宅的设计。“现在的房子功能太严格了,客厅、吃饭、睡觉的地方,几乎没有生活之外的功能。未来,人们共享大部分的生活设施与空间,在房间内部,则打破严格的功能区分,让生活更便利。”在青山周平看来,房子的大小和生活的品质高低是没有关系的,但必须要很舒适、很艺术,兼具丰富实用的居住功能和悠闲愉悦的交流氛围。

追求原生的纯粹质感

对于未来居住模式的探索一直延续在近些年青山周平的设计中,从小家出发,最终聚沙成塔,慢慢构建起他对建筑、空间、美学乃至现代人生存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探索。“建筑师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他们用线条和逻辑重新定义什么是美。”

作为一位在中国居住了15年的日本建筑设计师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秀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简、禅对他影响都很大,在两者的长期浸染与融合中,青山周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美学理念。

在他看来,东方美学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对自然材料的运用,“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艺术,东方建筑则是木头的艺术,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传统建筑对于木材和竹子的使用炉火纯青,在和自然环境巧妙的融合共生中,在木头营造出的温暖、极简的质感中,东方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青山周平说,在成为一名建筑师的路上,大自然对他的影响很大。青山周平的家在海边,在日本时他常常一个人去人烟稀少的海滩。这种与大自然的亲近,让他在设计建筑时,会考虑到周边的环境。他觉得好的建筑、真正具备美感的建筑,应该是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

此外,他喜欢有自然感觉的东西,就像东方传统美学对于木头的喜爱一样,他喜欢把木头、混凝土、砖头在作品中暴露出来,即便是钢铁,他也不希望被打磨,而是呈现出材料本身粗糙的质感。为了这种质感,他甚至故意把自己办公室的老墙面抠掉了涂料。“我喜欢追求原生的纯粹质感,阳光、树、风、屋顶这些自然最纯粹本真的元素,都是东方美学的基石。”

作为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以智慧与艺术的考量,将这些有形之物提炼,并加以重塑,最终它们都以不同的转化形式,走进了都市生活的日常,充盈出人生不同的美态。这是东方美学的独特神韵,也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之道。

极简中的“极不简”内涵

在这样一个一切皆可以在工业流水线上诞生的时代里,独一无二成为一种奢侈,对于一个事物而言拥有自身的情感与价值,变得越来越难能可贵。正因为此,极简与禅意中却不乏情感温度的东方美学才越来越有生命力。

“禅”,一向是东方美学中所秉持的精神力量,给予无数优秀艺术家以无尽的灵感,在青山周平看来,“禅”具体到建筑设计乃至美学设计中,其实就是一种简与空。“佛教中有一句话用中文说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万物都是空,空的东西都有意义,添加意义在里面,也就是空的东西都变成了满的东西。”

青山周平的工作室名为B.L.U.E,不仅是用蓝色呼应姓名中的“青”字,更是北京城市环境研究所的英文缩写,在他的理念中,重要的不是设计一个漂亮的房子,而是利用最简单、和谐的方式去掉各种不必要的累赘,以此来重塑建筑与人、与环境的关系。

不仅仅在设计中,就他本人而言,青山周平也希望在工作之外,他的生活可以越简单越好。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在这个动不动就可以把一个陌生人视为男神的时代,他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从网红设计师到设计界小栗旬、设计界男神,网友不断给他创造各种娱乐化的身份,青山周平说,他其实并不想当网红,也不太喜欢这些标签,但他知道,在这个网络化时代,他喜欢与否,介意与否其实都没用。

“还是希望大家能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我参与的项目上,关注设计本身。”青山周平说,建筑师本身是通过设计传播思想的人,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对生活的想法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责任编辑:

网址:青山周平:东方美学藏匿于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50014

相关内容

青岛青岛周边生活服务平台
骊住——藏匿在城市里的自然简约美学
生活者,在古老东方美学国度溯从
以汝窑之美传播“东方生活美学”
这5本书,带你领略属于我们的东方美学
东方设计与慢生活美学
生活方式美学与国际传播学术工坊在山东大学举行
青岛本地生活 青岛本地生活信息查询 山东省青岛市信息查询
文创地图 | 翠湖文化客厅:东方美学融入都市生活日常
强国建设显担当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师生寒假生活这样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