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的最佳生活之道: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引导你走向更好的未来。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积极心态生活观#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深刻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复杂面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世界变幻莫测,未来似乎被迷雾所笼罩。物质世界的丰饶,却掩盖不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和迷茫。虽然衣食无忧,但人与人之间的礼义与情感却日渐疏远。我们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内心却常常感到闭塞和压抑。”
过去的两年,许多人都深刻体验到了经济环境的变化,感觉赚钱变得更加困难,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我们似乎被社会的大潮推着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害怕付出后没有回报,也害怕在岁月的流逝中留下遗憾。
然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我们怎样焦虑,都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无论我们是慌张还是从容,每一天都会如期而至,然后悄然离去。
因此,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活法。这种活法,不是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也不是仅仅追求物质的利益,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追求。我们应该学会向外看,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变化;向内求,探索自己的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向前走,不畏艰难,坚定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价值。
01
向外看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视野狭窄的人,常常局限于眼前的得失,难以窥见更广阔的世界。唯有那些敢于放眼远方,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电影《大河恋》中的兄弟俩,诺曼和保罗,便为我们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诺曼,那个勇于探索外界的青年,忍受着求学路上的艰辛,五年未归家,却因此得以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他心存定力,紧抓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赢得了芝加哥大学的青睐,还获得了心爱女子的芳心。而保罗,固守在家乡的小城,虽然生活安逸,却在朋友的影响下逐渐迷失,沉迷于赌博和酗酒,最终债台高筑,生活陷入困境。
在诺曼即将离开前往芝加哥之前,他曾劝说保罗一同前往,然而保罗却沉湎于自己的舒适圈,拒绝了邀请。这一决定,竟成了他们兄弟俩最后的相聚。保罗在一次打斗中意外离世,让诺曼悔恨不已。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和困境。然而,与其像保罗那样在困境中自暴自弃,不如勇敢地走出去,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因为,只有当我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才能看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正如《一代宗师》中的那句台词所说:“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当我们站在更高的山峰上,俯瞰整个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人生还有如此多的选择和可能。
当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助时,不妨穿上鞋子,走出家门,去见见不同的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这样的经历,远比闭门造车更能带给我们启发和成长。让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去迎接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吧!
02
向内求
袁了凡,这位明代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深刻诠释了普通人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年仅17岁时,孔先生,一位精通占卜的智者,为他揭示了未来的命运——无儿无女,事业平平。起初,他对这些预言半信半疑,但当孔先生的预测一一应验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敬畏,认为命运已经注定。因此,他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随波逐流,多年过去,一事无成。
然而,命运的转机在于他遇到了一位禅师。禅师告诉他,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外在的事物,而不是深入内心去审视自己,那么我们就会陷入盲目的追求中。禅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从那时起,袁了凡开始过上了一种谨慎而内省的生活。他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甚至在独处时,也会反思自己是否有恶念。面对他人的诋毁和憎恨,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不以为意。此外,他还立志要多做善事,每做一件都用笔记录下来。四年的时间里,他竟然完成了3000多件善事。
令人惊讶的是,随着他内心的转变,他周围的一切都逐渐变得美好。48岁时,他得到了儿子;53岁时,他成为了县令,成功地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哲学家陈嘉映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你要深入自身之中,了解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你实实在在相信一些什么,你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做点儿什么。只要你愿意,不见得必被大势裹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既要关注外界的变化,做出明智的选择,又不能被其左右。我们需要学会向内求,将关注点放回自己身上,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安定。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觉察”。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明确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感受。当我们坚持这样做时,我们身上的能量会一点点恢复,我们与自己的联系会越来越深,整个人都会散发出一种饱满、平和、温暖的气息。
无论何时何地,当外部的风暴来临之际,我们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活得自洽、从容和坚定。
03
向前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盲人张洪的感人故事,泪水不禁湿润了眼眶。
在他年仅21岁的那年,张洪的世界突然陷入了一片黑暗。他的眼睛红肿难忍,本以为只是短暂的痛苦,但第二天醒来,他却发现自己已经彻底失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恨意,仿佛命运对他极尽不公。在家里,他四处乱抓,愤怒地将报纸撕得粉碎,以此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然而,多年的蹉跎岁月并没有让张洪屈服于命运。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不甘和坚韧。于是,他坐上了一辆长达48个小时的火车,踏上了前往拉萨的旅程,希望在那里找到新的生活希望。在拉萨医院,尽管身体条件受限,他却始终坚持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开。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成为了科室的负责人。
在拉萨的日子里,张洪有幸结识了登山队的洛则老师。两人聊起了攀登雪山的经历,让张洪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他兴奋地问道:“有没有盲人登上过珠穆朗玛峰?”洛则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国外有啊,这个人后来还成了作家、演说家。”这句话在张洪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一个宏伟的梦想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想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盲人。
然而,现实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没有设备、没有钱、也没有专业的训练团队,张洪只能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背着二三十公斤的负重,开始爬楼梯训练。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但他从未放弃。他无数次地怀疑自己,每分每秒都在内心挣扎:“要不要爬?要不要继续?”尽管身边的人都认为他疯了,但他却用两年的时间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当他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时,他激动地感慨道:“我终于从地狱里爬出来,让笑话变成了神话。”这句话不仅是他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人生挑战的蔑视。
人生之路本就充满了曲折和困难,就像狂风骤雨般无常。然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向前迈进,一次次地翻越苦难的山峰。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机会而不是障碍上时,那些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就会成为我们通往成功的基石。
席慕容在《写给幸福》中曾写道:“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来,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只有当我们勇敢地往前走时,苦难才会逐渐退去。即使步伐缓慢,只要我们始终朝着目标前进,终会迎来云开见明月的那一刻。
反之,如果我们一直沉溺于苦难中无法自拔、怨天尤人,那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因此,在未来的三年里,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学会拯救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向外看,就能抓住更多机会;
向内求,方能收获内心平静;
向前走,便可看到更多可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梦想,在自己的人生主场,持之以恒地耕耘下去。
状态好的时候,就多做一点。状态不好的时候,就适当休息。不过分高估自己,也不苛责自己。
安顿好自己的身心,保持热爱,日拱一卒,我们一定会成为想成为的人。
网址:未来三年的最佳生活之道: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52202
相关内容
教师自我成长的三把钥匙: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人生最佳状态:内心宁静,积极向前
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千年烟火,致净未来”,华帝全面走向“好清洁”赛道
健康生活的秘诀:走向养生之道
走向未来的太阳能发电
徒步,是一条走向内心的路
向“新”而行,中博会点亮未来之“光”
向智向新向未来——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观察
再造衣银行:向内生长,向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