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环保思想渗透到校园各个环节 让更多孩子成为绿色生活践行者
核心阅读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从娃娃抓起。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自己先做榜样,从细节入手,做好规范服务,教育引导孩子养成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小手拉大手”,学校引导孩子,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理念与自觉——
无论教学科研,还是校园文化活动,节约、环保思想渗透到各个环节
8年前,张晓晨从大学校门步入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还是有点喜出望外。新校址建设起来的新校舍,空间设计合理,楼内阳光充足,因为设计了下沉式广场,即便走到地下一层,依旧有自然光线,丝毫没有觉得压抑。
更让小张老师触动的,是学校设计的点滴细节:礼堂的光导管照明系统,通过阳光采集器将阳光导入室内,天气好的时候,在礼堂搞活动不需要更多光源;学校食堂安装的中水系统,将淘米、洗菜水收集回用,每天可以节水两吨;顶层的生态走廊里,各种绿植生机盎然……学校设计秉承的节约环保理念显而易见。“我是德育老师,到这里工作来对了。”
“我们抓节约型学校建设由来已久,在西校区设计阶段,大家就有统一认识,要把新校区建成节约型校园的样板。”校长张忠萍说,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市、区两级教委的大力支持。
如何让有限空间发挥最大效能?图书馆放在哪儿、哪里应该设置开放空间?教职工深度参与新校园设计,纷纷提出切合教学实际的建议。建筑设计部门也竭尽全力,与学校反复沟通,才有了如今“走到哪儿都感觉很舒服”的空间布局。
楼顶设置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置,连通顶层的“乐创空间”,可以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这些设施在北京的小学校园并不多见,但张忠萍还有点不满足。2011年新校园建成,她心里一直都有个记挂。之前与主管总务的副校长李军一起参观区内一所寄宿制小学,人家的中水回用系统让他们羡慕不已。因为没有足够资金,在新校建设阶段,自己上一套的想法一直没能落实。
新校刚建成,好不容易筹措到100万元资金,不少教职工以为校领导会把钱花在“面子”上,让学校看上去更“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没想到,这笔钱直接用在了中水系统建设上。
“学校的理念一贯如此。”正如张忠萍所言,无论教学科研,还是校园文化活动,节约、环保思想渗透到各个环节,教职员工惜物节俭已经成为融入骨子里的本能。
家有毕业生的老师,把自己孩子用过的一摞一摞打印的卷子带到学校,用背面给学生做测验纸;数学组老师把已经双面打印的旧纸张,当作教具的原材料。
每年音乐节、书画艺术节,各班的演出服总是最夺人眼球,其实它们都是“旧时裳”。每到校园活动集中的季节,美术组的老师们挖空心思自己动手,为不同班级的旧衣添加不同饰品,全新呈现。“瞧,这中国风的演出服,就是把剪纸作品缝贴在服装上了。”副校长狄永杰一脸自豪。
节约的理念不仅在学校、老师们的自觉行动上,也体现在学校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上。一师附小是传统海防教育示范校,近3年来,科技节都是以“我爱祖国海疆”为主题,模型挑战赛是学生全员参与的特色活动。2020年科技节,除了给各年级手工制作确定主题,还有个明确规定,所有作品必须用废旧材料完成。
教育和引导——
“让孩子们懂得珍惜,但也不能为了光盘而光盘,吃饱吃健康是第一位”
从照样学样到独立思考,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把握这个阶段,将节约理念植根稚嫩的心灵?靠灌输与说教难及初衷。相信润物无声,也相信榜样的力量,一师附小教育与引导工作细致入微,很有特色。
一张张活泼灵动的动物和它们日渐稀少的栖息地的图片,让孩子们对小动物从怜爱到共情,逐渐懂得要保护人类的朋友;汽车尾气就像黑尾巴,抹黑着蔚蓝的天空,小朋友也可以关注空气质量,绿色出行;气候变暖致低海拔岛屿可能被淹没,地球将受到极大威胁……张天旭老师为每个年龄阶段设计了独家环保教材,孩子们爱看爱学。“首先得让孩子们觉得有意思,喜欢上这个课程,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对孩子们的节约环保教育远不止课内,春风化雨,相同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触动。
午餐时间,五年级8班班主任李玲老师观察到班里总有几个孩子剩饭剩菜,这跟学校的要求可有距离。不仅如此,有个叫项昊辰的孩子很挑食,为了完成光盘,干脆拿很少的饭菜,“一看那个量就知道根本吃不饱”。
“让孩子们懂得珍惜,但也不能为了光盘而光盘,吃饱吃健康是第一位。”可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李老师思摸了很久。“偶然看到一位记者去贵州苗寨小学采访的视频,我非常感动,就想得给孩子们看看。”
视频里,山区的孩子午餐只有烤土豆,一餐下来满手满脸都黑乎乎的。记者问孩子们喜不喜欢吃米饭,有的孩子回答没见过大米饭。
“播视频的时候,我就看到有的孩子眼圈红了。”两三分钟的视频播完,李老师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平时挺内向的项昊辰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把整碗米饭倒掉,真是非常不应该。”打那以后,李老师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做到光盘了。她鼓励项昊辰尝尝从来不碰的食物,一点蘑菇、一点平时不碰的叶菜,几周之后,昊辰取餐量增加了。眼见孩子能吃饱,李老师踏实了。
从细节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段时间,四年级7班班主任齐浩然老师发现班里的垃圾袋用得特别快。“一张纸还没写几个字,就揉皱扔进垃圾桶;铅笔还有好长一段不愿意用了,也进了垃圾桶。孩子们大多生活在富裕环境,对惜物节约没有概念。”年轻的齐老师没有批评孩子们,却提出了一个要求,每天只允许带一个巴掌大的塑料袋,而且一天的垃圾量不能超出袋子的容量。
渐渐地,齐老师发现孩子们开始用废纸背面做草稿,消毒纸巾每次只用一张,干纸巾也不一沓一沓往外抽了。垃圾量不超出小塑料袋的要求孩子们都能做到,有的同学好几天才产生了一点点垃圾。好习惯日渐养成,齐老师也在班会上揭开了要带小垃圾袋的谜底——垃圾量折射的是节约意识,是对社会的责任和地球的责任。孩子们明白了,垃圾不断减量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行动与落实——
关注菜品口味、温度、花色,甚至取餐的便捷程度,最大程度保障“零米粒”
学校的理念再先进,思想工作再到位,如果缺乏规范评价,孩子们就没有践行的动力,也难以达到教育的初衷。令人欣慰的是,记者目睹的点滴,印证了学校节约环保教育的成果。
在一师附小采访,“零米粒”是一路听得最多的词汇。“跟孩子们讲光盘行动不够形象,老师们就想出了‘零米粒’这个创意,午餐后餐盒里外要做到不落下一颗米粒。”狄永杰告诉记者,“零米粒”活动设计了对个人和班级考核评比程序,既规范行为又提升了参与热情。
记者特意等到饭点,想看看孩子们的表现。当天的午餐挺丰富:鸡柳、炒蔬菜,主食包括蛋炒饭和小花卷,甜品有小蛋糕和橘子,看着让人挺有食欲。
推开五年级1班教室的门,一半同学的餐盒已经光盘,几个细嚼慢咽的小姑娘正吃着水果。一个同学第一次取餐不够吃,就起身去楼道的餐车添饭。他不仅做到了适量取餐,而且动作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把米粒掉地上。
五年级4班的杜昊泽正动作麻利地“巡视”自己片区,这位班级“零米粒”监督员要记下每位同学的表现。接受完监督员检查,完成“零米粒”任务的同学排着队,在可重复使用的塑封表格上给自己打个对钩,小脸上都露出得意的笑容。班主任王玥老师说,孩子们在一二年级做得还不够好,这几年引导下来,现在都不错。
“昨天我看一圈,大多数孩子都做到‘零米粒’了,有五六个孩子饭盒里剩几根海带丝,那是真不爱吃的。”狄永杰笑着告诉记者,孩子们特别珍惜集体荣誉,经过几轮“零米粒”班级评比,各班级完成比例大幅提升。
所谓众口难调,菜品口味、温度、花色,甚至取餐的便捷程度,都影响是否能达到光盘要求。学校后勤如何最大程度保障“零米粒”?
“首先得做出既保证营养,又让孩子们爱吃的食物。”一师附小食堂负责人陶传磊这样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爱吃肉,吃蔬菜少。陶传磊告诉记者,学校特别开设了食育课程,普及营养知识,倡导大家注意均衡营养。
“每学期开学后的两周,摸底孩子们的饭量,之后以此定量,这既符合学校节约的要求,也有利于控制成本。”一师附小食堂服务商——北京通泰餐饮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献强说,每天午餐后,食堂都会观察孩子们对菜品食物的偏好,比如红烧鸡块剩了,就要看看是做得不好吃还是给餐量多了,之后有针对性地调整,确保孩子们既爱吃也不浪费。
“食谱中每周要有3次谷物,孩子对粗粮都不太感兴趣。厨师们就变换各种花样,粗粮细作,供应的熊猫包、双色卷等小面点,孩子们很喜欢。”刘献强说。
要让孩子做到光盘,餐车配置也有讲究。“提倡少量取餐多次加餐,前提是让孩子们补餐方便,不然肯定还是想一次取够,就容易拿多了。”陶传磊说,每个楼层3个班级,配4辆餐车,每班一车,最后一辆作为补餐车。补餐车设置在楼层中部,距离每个班级都不远。刘献强说,现在班级的餐车基本一点不剩,补餐车剩下的也不多。项目部在一师附小食堂供餐3年,学校家长满意,企业成本也有了明显下降。
携手和带动——
“学校引导孩子,孩子带领我,全家节约意识都提升了”
“为什么开展节约环保教育?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也是时代的要求。我们也希望无论在学校,在家庭还是将来立足社会,他们一生都有这样的理念和习惯,而且能够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张忠萍的期许,正通过一个个活动方案实现。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学校、老师权威性高、约束力强,在学校,各项要求容易落实。可家校如果不能良好互动,有些好习惯到家就可能被抛到脑后。另一方面,小手牵大手,孩子也是带动家庭、社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好帮手。
去年春天,因为疫情的缘故,孩子们只能在家上网课。学校党支部书记阎红介绍,当时,北京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动员工作,学校适时推出线上微课,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家庭分类指导师”活动紧随其后,让孩子做主角,带领家庭成员做好垃圾分类。
一摞卡片、4个小小的分类垃圾桶模型,这些都是五年级8班赵鹿鸣担任“家庭分类指导师”的学习道具。自己在熟悉各种垃圾的类别归属后,赵鹿鸣真成了家里的分类指导师,而且自己设计制作了小小评比塔,每周选出家庭“分类之星”。
“在孩子带动下,我们全家都自觉分类,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孩子请教。比如大棒骨原来都扔到厨余垃圾里,孩子教了一次,我们都记下了。”赵鹿鸣妈妈徐菲非常赞赏学校给孩子们布置的这项“作业”,自己也主动给孩子搜集各国垃圾分类的信息,开拓孩子视野,启发主人翁意识。
平时工作忙,六年级6班杜雨涵家长高洁以前习惯周末大采购把冰箱塞满,有的食品没吃完就不新鲜了,经常会浪费。“学校引导孩子,孩子带领我,全家节约意识都提升了。”高洁说,现在全家商量每周列个大致菜谱,照单采购,既照顾了大家口味,也不会浪费了。
节俭不是吝啬,是让孩子更懂分享,更好地促进物尽其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每年都组织爱心交易会。交易会上,高年级同学会把自己用过的学习用品、衣服校服、玩具,以不超过20元的价格卖给低年级同学。
爱心交易会有个规则,交易获得的款项存入学校的统一基金,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自愿参与,但每次的规模都超过预期。”狄永杰告诉记者。
“每次爱心捐赠会前,孩子自己把要捐赠的衣服书籍收拾得整整齐齐,她说,给小伙伴的东西更要用心。看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心里都很温暖。”五年级8班康祖睿的爸爸康同欢说起这些,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被“带动”的不仅是学生家庭。宝华里小学是一师附小的联盟校,一个标准、一样要求,节约环保教育同样做得有声有色。两所学校作为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街道辖区的成员,积极参与“小手拉大手,我是小小垃圾分类宣传员”等活动。用画笔描绘垃圾分类后的美好世界,用废物做手工,孩子们的作品,在街道主题展览中深受居民欢迎,街道干部称赞孩子们“用艺术的表达方式引领居民践行绿色环保”。
让更多孩子成为绿色生活践行者(记者手记)
午餐后操场自由活动时间到,三年级5班的同学们排队走出教室,走在最后的一个小男生很自然地关上了教室的照明灯。看着这一幕,班主任胡惠娜老师会心地笑了。“从来没有特意嘱咐过这个事,但总有人记得出门关灯。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引导,我觉得孩子们不仅节约意识提升了,而且责任心更强了。”
对现代社会来说,节约环保,是公民素养,也是社会责任。惜物爱人,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节约环保教育为抓手,润物无声,培养出一批批既具文明素养,又关爱他人、乐于担当的好学生,既让人欣喜,也令人感慨。
从小培养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不仅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更是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但与从小吃过苦的“50后”“60后”不同,21世纪的“00后”“10后”的青少年,出生、成长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繁荣的时代,大多数没有感受过资源稀缺、物质匮乏,因此,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节约环保习惯,不仅需要一以贯之的言传身教,更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的方法,抚育滋养,达到育人的目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每个社会细胞的要求。希望这所小学节约教育的样本,能够为更多学校提供借鉴,也期待更多“祖国的花朵”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积极践行者。(记者孙秀艳)
网址:节约环保思想渗透到校园各个环节 让更多孩子成为绿色生活践行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5861
相关内容
绿色家庭 | 践行节约环保 生活点滴做起节能环保,绿色生活!
幼儿园低碳生活绿色节能先行活动总结(精选10篇)
学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倡议书范文(通用14篇)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范例6篇
最新保护环境的活动总结与反思(7篇)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精选5篇)
绿色生活环保倡议书(精选19篇)
汝河路小学:创建“无废校园”,绿色环保“童”行
节约环保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