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长寿的法则:黄帝内经 五行饮食法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经典,全面解读生命法则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养生之道#
史上有一位皇帝为了能长生不老便派人四处寻找灵丹妙药,这位皇帝就是秦始皇。虽然贵为一国君主,为求长生不老也食用了很多所谓的“灵丹妙药”,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实际上,生老病死是不可悖逆的一种规律。虽说死亡终究不可避免,不过我们确可以延缓衰老的脚步,提高生命的质量。方法是用古老的医学专著《黄帝內经》所倡导的五行饮食法。
所谓“五行饮食法”,是用饮食来调整脏腑之间相生相克的制化关系,以维持脏腑阴阳气血平衡,营造出“风调雨顺”的体內环境,以益寿延年。
食物有不同的颜色和滋味,中医五行中将食物的滋味和颜色分为五种,五色即黄、青、白、黑、红;五味即苦、辛、咸、酸、甘。不同颜色和不同滋味的食物可滋养不同的脏腑,增弓虽脏腑的生理功能,改善脏腑亏虚导致的身心不适。其中,五色中的黃色属土,五味中的甘味也属土,为此,黄色、甘味之物可补脾胃;五色中的青色属木,五味中的酸味也属木,为此,青色、酸味之物可养肝胆;五色中的白色属金,五味中的辛味也属金,为此,白色、辛味之物可养肺和大肠;五色中的黑色属水,五味中的咸味也属水,为此,黑色、咸味之物可养肾和膀胱;五行中的红色属火,五味中的苦味也属火,为此,红色、苦味之物可养心和小肠。
鉴于不同颜色、味道的食物的功效各有侧重,为了将每个脏腑都关照到,预防脏腑疾患的发生,则应食全五味和五色食物,但食用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则。食用的原则归结为两点:一点为五味、五色均衡;另一点为以脾胃为尊。
所谓的均衡是不是量上要平均分配,不能有失公平?从表面上理解应当是这样的,不过这里所说的均衡可不仅仅如此。均衡包含三方面的意思。
第一,就是在饮食选择上“众生平等”, 自己喜欢的食物不多吃,不喜欢的食物也不少吃。力争做到不挑食、不厌食。
第二,要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相应的食物。如果你有失眠健忘、耳聋耳呜、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不妨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黑色食物的摄入量,这样有助于补肾,促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如果你有烦躁易怒、两肋疼痛、浑身乏力、眼睛酸痛等肝虚症状,在饮食上则可增加青色食材和红色食材,以舒缓肝气、滋补肝血……总之,量上的均衡只是相对的,要根据脏腑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第三,饮食一定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对于过食五味的危害,《黄帝內经·素问·五脏生成论》中说:“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要想肌肤好、筋骨壮、身体安康,就要注意摄入的食物不要过多。
下面再来了解一下五行饮食中为何以脾胃为尊。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脾胃在五行中属土。我们都知道,土地是立身活命的本钱,为此,在五行中土的地位也比较尊贵。脏腑中脾胃属土,五色中黄色属土,五味中甘味属土,于是在饮食中就应以脾胃为贵,注重用黄色和甘味对脾胃进行滋养,以养护人体的后天之本。不过滋养脾胃一定不要太过,否则不仅会损伤脾胃,还会波及其他脏腑,这是因为脏腑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为此,不仅是滋养脾胃,滋养其他脏腑时也应如此。我们掌握了脏腑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在五行饮食养生中才能真正养护好脏腑,以达到长寿之目的。
解了秘藏千年的长寿之道,了解了五行饮食法的基本原则,可能你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为自己烹调美味的养生佳肴了。不过在这里还要強调,五行饮食的确有益健康,但是若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开且保持心情舒畅,则会事半功倍。
祝所有的人都能健康长寿。
[编辑:小燕子]
网址:助你长寿的法则:黄帝内经 五行饮食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59135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中的(五大养生法则)读懂《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想不长寿都难!
看懂《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谨和五味 食饮有节——《黄帝内经》论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法口诀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黄帝内经》与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对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文化影响.doc
浅析《黄帝内经》养生法则对现代养生保健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