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小常识:小伤口处理6大误区
家庭急救小知识:常见伤口处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家居生活趣闻# #居家生活实用技巧#
家庭急救小常识:小伤口处理6大误区来源: 时间:2022-05-25 浏览:1473
导读: 生活中难免发生碰撞、擦伤等,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引起伤口感染,甚至更加严重,那么小伤口的急救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较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四: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要马上清除。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五:出血时,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六:涂双氧水(过氧化氢)、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以上急救药品都有消毒用途,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入侵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一般情况下,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较好的处理方法。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小伤口的急救误区,希望大家正确看待受伤急救,以免引起更大的隐患。
网址:家庭急救小常识:小伤口处理6大误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1875
相关内容
儿童意外伤害,家庭急救6大误区你知道吗?专家:六大家庭急救知识误区
家庭生活急救常识误区
[复习]家庭生活急救常识误区
家庭急救小常识范例6篇
家庭急救小常识家庭急救自救知识
六大家庭急救知识误区 鼻出血排第一
家庭急救知识 家庭急救常识 日常家庭急救小知识
九大常见家庭急救小常识
掌握6个家庭急救小常识,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