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食源性疾病 保障飲食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13 08:55

保持餐具清洁,预防食源性疾病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家庭护理技巧# #健康饮食方法#

近日,陝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5月份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提示,包括預防食源性疾病、防止誤採誤食毒蘑菇、防范炒飯綜合征、科學食用小龍蝦等。

預防食源性疾病

避免加熱食品在危險溫度中暴露超過2小時﹔未食用完的飯菜冷藏不應超過3天,重復加熱不要超過1次﹔加熱食物時,其中心溫度應超過70攝氏度並保持30秒以上

春夏交替時是食源性疾病高發期,很多人覺得此時氣溫還不高,沒有意識到其實細菌已經在“茁壯成長”了。在5攝氏度至6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下,有害細菌可在食物上迅速生長,而37攝氏度至42攝氏度是有害細菌在食物上生存的最適宜溫度帶,也是食物保存的危險溫度。因此,應注意預防食源性疾病,保持健康飲食習慣。

在採購食品時應選擇証照齊全、誠信規范的市場、超市或其他銷售單位,不在無証照攤販處購買食品,不購買來源不明的冷鏈食品。外出就餐應選擇食品衛生條件好、信譽度高、証照齊全的餐飲單位,不在無証照攤販處就餐。

在加工食材前,應避免加熱食品在危險溫度中暴露超過2小時。未食用完的飯菜應及時放入冰箱中冷藏,但冷藏不應超過3天。如果沒有合適的保存條件,應在確認食物未變質並對其充分加熱后再食用,重復加熱不要超過1次。加熱食物時,其中心溫度應超過70攝氏度並保持30秒以上。

防止誤採誤食毒蘑菇

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總體呈現發病急、中毒症狀嚴重、死亡率高等特點。因此,不採摘、不銷售、不食用野生蘑菇,不嘗試來源不明的蘑菇,是預防有毒蘑菇中毒的有效方法

近年來,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嘔吐腹瀉、急性肝腎功能損害、神經系統紊亂、光敏性皮炎等類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常有發生。

造成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大眾對毒蘑菇辨別存在誤區,往往將見到的野生蘑菇當作食用菌。目前,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沒有簡單易行的方法,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檢測手段。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總體呈現發病急、中毒症狀嚴重、死亡率高等特點。因此,根本的預防辦法就是不採摘、不銷售、不食用野生蘑菇,不嘗試來源不明的蘑菇。

防范炒飯綜合征

米飯煮熟后,應避免在室溫下放置過久。放置時間一般不要超過2個小時。制作炒飯時應確保食物加熱均勻並徹底熟透

炒飯綜合征是指食用了室溫下長時間放置的炒飯后,出現以惡心、嘔吐、頭昏、四肢無力、胃部不適和腹痛等為主要症狀的食源性疾病。

炒飯綜合征是由蠟樣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該細菌廣泛分布在土壤、水、空氣中,生長溫度為20攝氏度至45攝氏度,生長繁殖的過程中會釋放毒素,這是引起炒飯綜合征的主要原因。

被蠟樣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主要為含澱粉較多的食物。室溫下放置的米飯極易被污染,但外觀一般無明顯變化,看不到腐敗變質。人們通常會把未食用完的米飯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然后做成炒飯。在這個過程中,被細菌污染的冷米飯會釋放毒素,而加熱並不能消滅毒素,會引起消化道症狀。

米飯煮熟后,應避免在室溫下放置過久。放置時間一般不要超過2個小時。制作炒飯時應確保食物加熱均勻並徹底熟透。加工好的食物如不立即食用,應盡快冷卻,低溫保存。外出用餐或訂購外賣時,對炒飯、飯團、紫菜包飯、壽司等米飯制品,應確認食物的新鮮程度、儲存溫度和時間等是否符合要求,購買后應盡快食用,不宜久放。

集體配餐單位要嚴格控制好食物加工、放置、配送等過程中的溫度和時間。食品應使用密閉容器盛放,並標注食用時限和食用方法,提醒消費者盡快食用。烹飪后至食用前需要等待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的,應將食物在合適條件下存放。供餐過程中,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科學食用小龍蝦

買回來的小龍蝦,最好放清水裡養24小時至36小時,使其吐淨體內的泥沙等雜質。烹飪時,要適時增加烹飪時間確保煮透,以殺死小龍蝦體內的細菌和寄生虫。一次食用小龍蝦的數量不宜過多,食用時最好不要吃蝦頭和蝦黃

隨著夏天的到來,小龍蝦也開始進入消費旺季。蝦的營養很豐富,而且易消化、口感佳,但是有的小龍蝦卻不新鮮,會影響人的健康。

新鮮的小龍蝦肉質有彈性、有嚼勁。夏季天氣炎熱,小龍蝦死后很快就會腐敗變質。群眾在消費時,應購買正規廠家養殖的小龍蝦,不要在街頭流動攤點購買,或者自行到江邊或河溝捕撈野生小龍蝦,因為野外水質狀況不明,小龍蝦的品質無法得到保証。

買回來的小龍蝦,最好放清水裡養24小時至36小時,使其吐淨體內的泥沙等雜質。小龍蝦有硬殼,烹飪時,要適時增加烹飪時間確保煮透,以殺死小龍蝦體內的細菌和寄生虫。

小龍蝦大部分的器官都集中在頭部,蝦黃是蝦的肝胰腺,蝦頭更容易吸附蓄積重金屬、毒素及細菌等污染物,食用時最好不要吃蝦頭和蝦黃。一次食用小龍蝦的數量不宜過多,對於尿酸較高、過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龍蝦會增加痛風、過敏的風險。

如果食用完小龍蝦后24小時內出現全身酸痛乏力、四肢腫脹等症狀,要警惕可能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應及時就醫。

本報記者 張家禎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网址:防范食源性疾病 保障飲食健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2196

相关内容

《健康飲食講座》PPT课件
糖尿病的飲食和禁忌
糖尿病飲食注意事項
~健康生活之飲食習慣~.ppt
预订台版 《食疗圣经.食谱版》 逆转15大慢性疾病的全食物蔬食 天然调味无病料理 美食食谱健康医学生活类书籍 漫游者文化预
糖尿病的救星!椰子油飲食療法
【卫生健康宣传日】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克服障碍,防治食物过
抗衰老靠「沙漏式飲食法」
【食品安全】谨防病从口入——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克服障碍,防治食物过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