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x
阅读理解训练:多做阅读理解题,提高解题技巧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技巧# #阅读提升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
2、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
3、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 总结: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2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
4、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茵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
5、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
6、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说明对象是 13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3分) (1)(2)(3) 14、选文第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选文第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6本文
7、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 阅读理解答案: 12病毒 13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1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病毒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15不能去掉。“大多数”和“有的”只是指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成了全部了,就和实际情况不符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本文介绍了病毒的结构及生理特性,告诉人们病毒可以防治,并不可怕。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3 卢沟桥位于北京新安,跨越拱顶鹤,有乾隆题写卢沟晓月碑亭,此桥为著名燕京八景之一。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
8、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 B. C. D. 2.以上四个层次,分
9、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总结:该桥曾于1967年改造加宽成通行汽车的交通桥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1986对卢沟桥进行全面整修,以恢
10、复古桥原有风貌。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4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
11、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总结: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5 一、认真阅读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2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
12、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3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本题意在揣摩精彩语段,通过揣摩语言感知文章写作特色。 第1小题提示学生注意这段话中密集的意象,如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等。抓住这些特点,能充分体会到东北的地域特征。 第2小题,品味形容词和短语的修饰作用。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细心品味这些形容词的修饰作用,并且强调语言引起的联想,着眼点在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品味语言。如斑斓、奔驰、幽远等等
13、,都引发读者的联想。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6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7 女神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
14、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艺术特色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总结:女神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
网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5849
相关内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有哪些做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套路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讲解202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超详细实践详解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常见问题的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