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新街社区打造智慧社区 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智慧社区整合公共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和社区治理。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智慧城市#
360度无死角监控高空抛物、人脸识别可知小区公共区域人员运动轨迹……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基层生活,生活在海棠溪街道海新街社区的居民明显感受到智慧科技带来的生活变化。
今年以来,海新街社区利用智慧科技手段解决“高空抛物无找处”“出入人员无监管”“老人安全无帮手”等问题,用“智理”推动治理,不断拓宽基层社会治理领域。
客户端:把“触角”延伸到社区末梢
海新街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是典型的老旧散社区,辖区共有居民住宅楼102栋,被划分为11个网格。网格员每天在哪儿,都为居民解决了哪些事情,需要街道社区进行怎样的帮助,这是社区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现在,海新街社区的网格员通过一个客户端就解决了困扰。
“现在,点击拍照打卡已经成为我们社区网格员的习惯。”每天,海新街社区网格员谭淑丹来到网格点就会拿出手机,点开“海星记”微信小程序进行打卡。随即,谭淑丹把网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效率特别高,随手记的好习惯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为居民服务。”
据介绍,“海星记”微信小程序分为工作人员端和居民端,其中工作人员端可实现物业巡更、区域排查、工单处理、矛盾调解、告警处理等功能,实现了管理无纸化、移动化、智能化的转变,达到提高品质、服务群众的效果。“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记录方式,才能把基层工作做得更细致。”谭淑丹说。
而居民端则实现了一键开门、一键拨号、生活服务、事件上报、整治上报、信息查看等功能。如今,登录了“海星记”的海新街社区居民,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达到“社区事项我知晓、社区服务我参与、智慧到家我点赞”的效果。
摄影头:用“眼睛”满足居民需要
“人员进出可识别、高空抛物能抓拍、公共区域有监控,家门口的安全感瞬间拉满!”家住海棠溪街道海棠溪正街31号网红筒子楼的居民刘先生兴奋地说道。这个深受社区居民认可的智慧平安建设项目,是海新街社区今年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小而美”的智慧场景。
一直以来,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是基层社区治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海新街社区,高空抛物摄像头就像一双灵敏的双眼,助力社区捕捉安全隐患,基本帮助社区跨过了这道“坎”。
今年海新街社区根据居民实际所需,在辖区安装高空抛物摄像机13台、行为分析算法高清摄像机34台、人脸识别门禁中端2套、出入口人脸识别高清摄像机9台、火灾报警器20套、可燃气体检测器20套、电气火灾探测器7套、老年人智能手环20套。“通过结合实时监控,客户端共开发出高空抛物推演、行为异常预警、智慧电燃气消防预警、老人手环、人脸门禁、人脸捕捉等6大板块特色服务,大大提供了居民的安全感。”海新街社区党委书记王佳雯表示,截至目前已接收并处理高空抛物预警8000余次、智慧消防预警100余次、老人不适预警12次,通过该系统已追查高空抛物2人,并对其进行了宣传教育。
大屏幕:一张“大网”网住群众信息
无论是聪明的触角或是灵敏的眼睛离不开智慧的大脑。
这个“大脑”就在海新街社区居委会里。走进海新街社区居委会大厅,一整面墙的可视化大屏幕格外吸睛,网格员行踪或居民信息,在上面记录得清楚明白。
“这块大屏足有8.53平方米,面积大不算什么,功能强大才令人刮目相看。”王佳雯介绍,社区人口房屋、通知公告、资源力量、区域排查等内容应有尽有,大屏幕上还能同步进行党组织建设宣传、政务资讯轮播。
据了解,这块大屏不仅能反映数据,还是一个报警平台,一旦居民出现意外,屏幕就会发出警报声,“我们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智能算法模型,加快实现智慧社区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精准监测预警,加速推动智慧社区高质量发展。”
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社区的智慧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建设步伐,让居民享有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当前,海新街社区内官家院和筒子楼正处于试点阶段,待后期试点成熟,将在社区内逐渐铺开,让海新街社区成为真正的聪明社区。(本报记者 陈思易)
网址:海新街社区打造智慧社区 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7533
相关内容
宝安:“智慧社区”让居民生活更美好打造智慧社区生活体验,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智慧社区新服务,居民生活更美好
智慧社区 让生活更美好
智慧社区,让生活更美好!
打造智慧智能社区,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智慧社区,让生活更美好
打造智慧社区,共享美好生活——广场智慧社区
打造“智慧社区”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数慧泉城#“智理”推动治理,智慧社区让居民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