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再提升50%?《深度工作原则》及近期个人经验
《深度工作》提倡专注,提升个人效率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个人成长书籍#
本文首发个人公众号:Hartfield 欢迎通过各种途径关注!
公众号微信号:Hartfield106
摘要
两条基本原则
1. 重要的事情先做
2. 意志力总量有限
五个方法
1. 训练集中注意力
2. 提前一天规划24小时
3. 拥抱无聊
4. 规律运动
5. 困难工作仪式化
疫情肆虐的这半年,我每周要上12节课,同时在撰写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目前还没写完,但也已经写了一万多英文字而且进展还算顺利)、为小论文及科研项目收集数据、交传打分(加起来上百个)、晚上和周末带娃(两只神兽)、做全部家务、做高质量的一日三餐;每周跑30多公里,还有为这个公众号写文章。
整体效率不错,而且没有感觉焦头烂额,心情大部分时间平静偏喜悦,每天工作时也都感觉气势如虹,激情澎湃。
《深度工作原则》这本书帮我把整体生活效率提高了50%,是真正意义上改变人生(这词我很少用)的一本书。
如果你也想过更高效的生活,下面我要介绍的一些个人经验、结合《深度工作原则》可能会对你有些许帮助。
当然,在讨论提高生活效率的方法之前,这里也有四大个人前提,这些大前提某种程度来说对于我的生活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可能并不是后面介绍的方法)。
我每天只需要睡5-5.5个小时,包括午休。睡眠需求每个人真的不一样,而且没有优劣之分,我个人也不认为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有着统一的标准。我家人全是神仙,尤其是家长,他们善解人意、情绪稳定、观念与时俱进、勤劳,毫无怨言地帮我带孩子,给我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大程度的爱,全力支持我的事业和学业追求。而且白天工作时间内我和孩子不在同一个屋檐下,这一点对于效率和深度工作来说异常重要,孩子会不停制造噪音,敲门或者捣乱。我只有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带孩子。我不太需要通俗意义上的娱乐(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上网、出门逛街、和朋友聊天等)。基本上我是个非常无趣的工作狂,娱乐和休息的方式是读闲书,所有和科研主题备课主题不相关的都被归为闲书,听文学网课、偶尔看一两集英美影视剧。做家务和做饭都是休息的方式(但是带娃真的不是……带娃超级增压)。已经给娃断奶(这个太重要了!宝妈都懂无须赘述,只是想提醒还在喂奶的宝妈们暂且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断奶后再追求提高生活效率,人生每个阶段重点不一样,不着急。)下面进入主题。
这些年我从时间管理到精力管理再到现在的注意力管理,经过了一系列的成长。与自我管理相关的书都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前几年也写过一篇文章——《自我管理实用方法》(点击题目可直接链接文章)。
《深度工作原则》指出,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能够真正为事业带来突破的内容上,作者Newport是个大学老师,他为自己列出的目标是发表高质量同行评审的论文,用心指导学生论文与研究、用心教书。
而我们所有的工作计划安排都应该围绕这些最重要的指标进行规划。其他行业的人也同样适用这个原则。每个行业里,应该更难且更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可以为事业带来关键进展。
做科研和写论文属于深度思考,是需要把认知努力推到极限的活动,应该为其规划整段的时间,而且应有规律性的规划,因为这类较难且较为创新性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1. 注意力训练
如果手头工作特别重要又真的不乐意做,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就是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2个小时安排一次20分钟长时间休息。如果两个小时都用于深度工作,可以考虑把下个深度工作时间段放在第二天,或者饭后。
准备一个台式钟或者手表放在面前,可以防止自己总是打开手机屏幕。有人推荐用一个专门的厨房发条钟每次上弦25分钟,到点会滴滴响来提醒自己休息,而且时间长了会习惯厨房钟走发条时的哒哒声,感觉有助于精力集中,这个方法大家也可以考虑。
番茄钟的好处是25分钟真的不长,可以带来心理暗示:很快就又可以休息啦!也就集中注意力这么短短的一段时间,我可以的!
但是在番茄钟的25分钟内,要关掉所有分心项目,比如手机静音,不回社交网络任何消息,不去茶水间吃喝。如果刷网页查资料也要抑制自己看其他内容的欲望。
Newport说我们每天时时刻刻都在和欲望斗争,要认可欲望作为实际生理存在的合理性,再坚信我们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控制欲望。
每天规划时间集中处理社交网络信息,可以提前告诉比较重要的人急事可以直接打电话,不要通过微信等方式沟通急事和重要工作。对方很大程度不会被冒犯到,而且一般都会尊重你的时间安排。
可能有人会说我也想让自己集中注意力,但貌似注意力不受控,很快就跑掉了。有一些方法可以训练注意力和深度思考:减少碎片化信息输入,减少短暂新鲜的刺激形式,阅读长篇文章、书、困难文本、看完整的电影(期间不刷手机,记东西用纸笔)。
2. 提前一天规划24小时
可以买一个日计划的日程本,单位细化到半小时,规划哪些时间段做浅工作,哪些时间段做深度工作。浅工作是那些不太难、偏行政、程序繁琐但难度不大的工作,比如整理发票、和各方人士沟通。哪些时间需要休息和陪伴家人,哪段时间要娱乐。提前规划的好处是可以没有罪恶感,知道自己今天要做的工作已经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那么娱乐的时间段是理应的,享受当下,尽情玩耍。
3. 拥抱无聊
留出时间让大脑休息,Newport认为因为大脑在做深度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认知资源,因此也需要额外留出时间让大脑休息。一些具体的行动包括排队的时候或者任何被迫等待的时候不玩手机、做饭时听音乐、晚上上床睡觉前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屋。
4. 规律运动
之前在读《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那本书时,作者提到把一小时的睡眠换成一小时的运动可以效果更好。当时我不明白,认为这是双重自虐和双重消耗身体。但最近几个月的实践证实了这个说法的正确性。运动完我的精力总量有所提升,大脑更加清醒、思维敏捷,而且改善了睡眠质量,午休经常半分钟入睡。
这半年前期疫情严重,我在家里跟了keep 40天的抗阻定制内容,后期就开始出门跑步。运动是个大话题,可以写出好多篇文章,本文不展开。
5. 困难的工作仪式化
把困难的事情仪式化,比如写作和跑步,每周或者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强迫自己去做,一开始会消耗很多意志力,而意志力的总量是有限的,但不断的练习便可以把做困难事情变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可以减少意志力的消耗,类似于形成肌肉记忆,认知自动化。
但前提是要保证这种仪式化能够如期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不利于习惯的养成,还会消耗意志力总量,让自己越来越讨厌和抗拒这些困难工作。
全文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我介绍的经验和原则并不符合大众流行的“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或者抓紧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信息。这里更倡导去碎片化、完整时间段、深度思考、集中注意力。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桑葚公主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工作效率再提升50%?《深度工作原则》及近期个人经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7536
相关内容
提升工作效率高效工作法(提升工作效率的黄金法则)
如何快速找回工作状态?提升效率的5个原则
九个提升工作效率的好习惯
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会计提高工作效率的50个方法
如何提升个人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9条基本原则
五种提升工作效率且经科学验证的方法
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4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