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13 21:45

狗狗常见的感冒症状及预防方法 #生活技巧# #宠物护理技巧# #狗狗常见疾病防治#

社区护士上门进行家居访视的过程中发现,长期卧床患者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家属照顾技巧不足等原因,容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及生命的危害,也增加家属的照顾压力及经济负担。因此,应及早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也称压力性损伤,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部位、与医疗器械或其他器械接触的部位。可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预防及护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皮肤护理

对于卧床患者,应及时评估整体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建议在易受浸渍或过于干燥的皮肤部位使用皮肤保护产品。注意不可用力擦洗骨隆突处皮肤。

2、体位安置与变换

(1)可把软枕等减压工具沿小腿全长垫起,确保足跟不与床面直接接触。除病情或治疗需要外,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床头抬高超过 30°体位;侧卧位时保持背部与水平床面成 30°~ 40°夹角。

(2)根据患者病情、皮肤情况、床垫材质等调整体位变换的频率和减压部位。患者病情允许时,应至少每 2 h 变换一次体位,应掌握正确移动患者的技巧,操作过程中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

3、减压工具的使用

建议使用高规格泡沫床垫,也可使用交替充气床垫等减压床垫。局部减压工具可使用软枕、足跟托、预防性敷料(泡沫敷料等)等进行局部减压。

4、如出现压疮伤口,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正确规范处理,切勿自行盲目处理或使用农村偏方、中药材(粉)等外敷。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患肢皮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同时可能伴有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反应。

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本预防措施

(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血液浓缩;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

(2)正确指导和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 。

(3)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病情允许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4)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情况,发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及感觉异常等,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2、如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病情允许时遵医嘱指导患者活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禁止局部按摩或热敷。如果使用抗凝药物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三、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和肺脓肿等。其中肺炎最为常见。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刺激和免疫损伤等所致。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1、预防措施

基本措施是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按需吸痰、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病情观察

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评估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等。

(2)床头抬高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及鼻饲过程中,床头抬高 30°~ 45°,并在鼻饲后保持30分钟为宜。

(3)早期下床活动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倡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呼吸功能锻炼和促进有效排痰

指导患者练习使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有效咳嗽方法。对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的患者,定期为卧床患者翻身,遵医嘱采用雾化吸入、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吸痰等措施促进排痰。

(5)误吸的预防

进食前需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不强行喂食,遵照安全进食技巧指导;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每次鼻饲前评估胃管位置,持续鼻饲患者应每 4 h 评估一次,体位引流、吞咽功能障碍等误吸高风险患者应评估其胃残余量,遵医嘱调整鼻饲的速度和量。

四、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按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腹部疼痛等,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上尿路感染以肾区疼痛、发热较为多见,下尿路感染则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预防及护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每日评估患者体温、有无腰腹部疼痛、排尿情况(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及尿液性质(颜色、性状、尿量等)。

2、会阴部护理:无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使用 41 ~43℃温水清洗会阴部及大腿内上 1/3处;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使用温水、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清洗会阴部、尿道口、导尿管表面 。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 1 ~ 2 次,并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如大、小便失禁等)增加频次。

3、对于留置导尿管者,应做好管路护理,建议如下:

(1)集尿装置的选择。

①导尿管:在保证适当引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的导尿管;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导尿管 ,长期留置时建议使用硅胶材质的导尿管 。②集尿袋 :建议使用带取样口的抗返流集尿袋。

(2) 集尿装置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保持集尿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并避免接触地面 ,在活动或搬运患者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②保持集尿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 ,尽量避免断开导尿管与集尿袋。③及时倾倒集尿袋(至少每8 h 倾倒一次或集尿袋 2/3 满时),避免集尿袋的排尿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并及时关闭排尿口。④更换导尿管:导尿管更换时间不应长于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限,如出现导尿管破损、无菌性或密闭性破坏、导尿管结垢、引流不畅或不慎脱出等情况时 ,应及时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 ,并标注更换日期和时间。⑤更换集尿袋:更换时间不应长于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限,发生感染、堵塞、密闭性破坏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标注更换日期和时间。

(3)拔管后评估。

注意观察患者拔管后自主排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重新留置导尿管。

4、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水及矿物质的均衡。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成人饮水量达 2000 ~3000 mL/d,尽量每 2~3 h 排尿一次,维持尿量达 1500 mL/d 以上。入睡前限制饮水量,减少夜间尿量。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网址: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8173

相关内容

长期卧床患者的家庭照护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在家怎么护理长期卧床的老人?
老人长期卧床,预防褥疮有妙招
【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6700字(论文)】.docx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专家谈认知症老人的日常护理方法、细节与预防
针对住院患者的常见个人卫生护理方法
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护理方法有哪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