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累计,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1个百分点。在暑期旅游旺季带动下,交通出行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消费增长较快。
不断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形式,各地根据区域特色,在运动休闲、养老托育、旅游出行、体验消费、特色餐饮等领域推陈出新,助力服务消费场景更加多元,经济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沉浸式体验升温、打造“美食名镇”、增开“银发专列”、探索社区家庭互助等托育服务新模式……今年以来,我国服务消费模式、业态、场景不断创新,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内生动能。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服务消费场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诸多创新和便利。AI技术的融入,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AI技术在服务消费场景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的服务消费场景将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便捷化。A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意,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服务消费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建议,未来服务消费的着力点,首先在松绑,要打造宽松包容的环境,很多新兴服务业可以先发展繁荣后再去规范,要避免偏见,以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其次在激励,要激励创新,对新的服务消费业态要给予鼓励,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鼓励其迅速做大做强。
(综合:人民网,海峡都市报,中国经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