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享受生活,不过三件事

发布时间:2024-12-15 00:44

《活着》林语堂,英文版的中国现代生活写照 #生活乐趣# #阅读好书推荐#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有一句可爱的抱怨,他说:“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

是啊,当你坐在办公桌上苦思冥想的时候,窗外的小鸟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并不忧虑午餐吃什么;

在你终于能从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享受一段慢旅行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小狗每天都在懒懒地晒太阳,过着人类向往的生活……

林语堂说,人不能不去工作,于是在文明日益进步中的生活变得愈加复杂,随时随地是义务、责任、恐惧、障碍和野心。

人的午餐比小鸟复杂得多,“拿到我面前的食物,已经过了千万人的工作,已经过了种种极复杂的种植、贸易、运输、递送和烹饪,正因如此,人类要获得食物比动物困难万倍。”

繁忙的工作是为了什么?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工作的唯一目的是为闲暇买单,“我们为了享受闲暇而工作,就像我们为了和平而战争一样”,生活意义只能诞生于闲暇。

能享受闲暇的人,是生活的艺术家。


林语堂|湖南文艺出版社

《生活的艺术》一书里,林语堂细细展现了中国人的闲情雅趣,有三件最平常的小事,我们日日都要做,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却体现出享受生活能力的不同。


一是安卧眠床。

梁实秋曾说:“睡眠是自然的第二道菜”,也就是最丰盛的主菜。

我们每天睡眠八小时,占去一天的三分之一,一生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于 “一枕黑甜”之中度过,睡不能不算是人生一件大事。

林语堂认为,安睡眠床是一门艺术,但是能把它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的人却很少。

孔子说“寝不尸”,不要像僵尸一般地平躺而睡,蜷腿侧卧在床上,是人生一大乐事。


于身体而言,将其置于舒服的姿势,带来的是寂静和沉思的价值。

一场安眠,让人在整天的劳苦工作之后,在和人相见谈话、无意义地说了许多废话之后,得到身体上的休息,同时完成一次心灵上的大扫除。

无数创意和灵感,产生在一个人舒服蜷缩在床上、无聊发呆的时刻。

一个人的头脑,只在他的身体舒适时,才是真正自由的;只在头脑自由时,他才有真正思考的可能。

在舒适的姿势里,我们能思量昨天的成就和失败,并将当天的事情分清轻重。

伏尔泰曾说:“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睡眠是身体自带的维修系统,科学和医学都无法让身体节律保持平衡,只有睡眠能做到。

你所期待的每一件事: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超出别人的工作效率、意气风发的生活状态、积极的行动力……无一不需要高质量的睡眠来为你补充能量。

同时,安睡眠床不仅仅包含睡眠的过程,还有静卧的时光。

《闲情偶寄》中写道:人们须在清晨未起身时,卧听鸟的叫声。

因为一个人睡在床上时,筋肉静息,血液的流动较为平顺有节,视觉听觉和脉系神经也几乎完全静息,造成一种身体上的静态,所以能使心思集中,嗅觉和听觉在这个时候最为锐敏。

音乐、画册、清茶、咖啡,都会在清晨时分更添魅力。


二是饮茶和交友。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人们享受空闲时间、社交聊天的过程中都少不了三样东西:吸烟、饮酒、饮茶。

林语堂说,这三件事有几个共同的特质:第一,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社交;第二,这几件东西不至于一吃就饱,可以在吃饭的中间随时吸饮;第三,都是可以借嗅觉去享受的东西。

茶需要静品,饮茶的时候如果有儿童在一旁哭闹,这时有人在一旁大声说话,都会十分败兴。

中国文化将茶视为风雅隐士的珍品,无论是采摘烘焙,还是烹煮取饮,都要十分干净。


烟、茶的适当享受,只能在空闲、友谊和乐于招待之中发展出来。

《小窗幽记》曾说过:赏花须结豪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待雪须结艳友,捉酒须结韵友。

我们对每一种事物,各有一种不同的心境,不适当的同伴,常会败坏心境。所以生活艺术家想要享受人生,必不可少的是和性情相投的人交朋友。

茶友也不可多,三四人即为有趣。


三是食品和药品等一切可以滋养我们身体的物品。

如果一个人一生之中只能选一样东西来享受,吃,一定会被放在第一位。

中国人对于食物,向来抱一种宽泛的态度,食品可能是药品,药品也可以是食品,药食同源。

林语堂说,去中药铺子走一遭,竟然难以断言里面究竟是药物多于食物,还是食物多于药物。


食物哲学大概可以归纳为三事,即新鲜,可口,火候适宜。

现代社会,物流行业发达,远在千里之外的食材可以快速来到你的嘴边,但是食物离开了产地,好像也失去了灵魂,更不要说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每天以冷藏食物、预制菜品果腹。

凡是家里有菜园或者在乡间居住的人,哪怕家里没有厨师高手,也一定能享受种种新鲜的味道。

清代诗人袁枚家的厨师对食材就有严苛的要求,如果材料不新鲜,谁也强迫不了他动手烹饪。

如今有很多新兴的菜馆也是如此,没有固定的菜单,客人能吃到什么,全凭厨师买到了哪些食材以及厨师当天的兴致。

凡是在“吃”上敷衍的人,内心往往也是焦躁的。

他们每天匆匆点外卖、匆匆吃饭、匆匆工作,所以王尔德说:“我厌恶那些对美食不认真的人,他们都是肤浅的。”

我们越是了解自己对食物的需要和坚持,就越是了解自己内心的方向。

每天与外卖为伴,厨房没有烟火气的人,日子就越过越没有味道;

经常下厨房,知道怎么挑选新鲜的菜、给自己做一餐热饭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的。


李宗盛在歌曲《忙与盲》中写道:忙与盲,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忙的分不清欢喜还是忧伤。

生活的忙,带来的是幸福的“盲”,我们没时间去看一朵花慢慢开放,看不到生活的可爱之处。

能否享受生活,与金钱多少没有关系,有钱的人也许以赚钱为乐,不一定能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

享受生活,需要的是丰富的心灵、简朴生活的爱好。

十点听书会员,好书上新

诺奖得主萨拉马戈传世之作

《失明症漫记》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收听!


作者|甘蓝蓝,写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



网址:林语堂:享受生活,不过三件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76784

相关内容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的经典语录
想要生活快乐,不妨读读林语堂
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7篇)
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有感
林语堂丨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享受生活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及其他
林语堂快乐哲学初探(共6篇)
【看遍古今世事,体验百态人生】快乐哲学:象林语堂那样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