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这一罕见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中国首部多发性硬化诊疗指南全国巡讲在南京举行
基因疗法的发展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生物科技新发现#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在2018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其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男女患病比例为1:2。 近 日,由江苏省卒中学会主办的《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全国巡讲(东区)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神经免疫疾病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多发性硬化(MS)流行病学、防治策略、最新进展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与经验交流。该《指南》是中国首部多发性硬化指南,充分展现了中国专家对MS疾病诊疗、管理经验和认识,真正实现与全球诊疗理念同步。

“多发性”是MS疾病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时间多发与空间多发。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介绍:“由于MS可累及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加重,严重可导致失明、残疾、瘫痪等,同时疾病在临床中也是容易出现误诊,导致疾病被忽略,延迟了治疗。因此,建议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相关症状,尽早到医院神经内科排查治疗。”专家指出,临床上,M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其中MRI是目前MS最可靠的辅助诊断工具。一经明确诊断,患者应尽早开始疾病修正治疗(DMT)并长期维持治疗。
由于MS尚不能治愈,大多数患者以复发缓解型起病。记者获悉,该《指南》不仅首次明确无疾病活动证据(NEDA)治疗目标,提出个体化治疗及首次加入全球同步主流疾病修饰治疗(DMT)药物,还加入了中国特色的场景化可实操MRI诊断和随访,为我国MS规范诊疗提供了权威指导。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晟教授提出:“早期靶向B细胞治疗,对于减缓患者长期的残疾进展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高复发的患者,尤其推荐早期高效治疗!”
除了疗效,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也是影响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专家指出,相较于口服DMT,奥法妥木单抗属于大分子,不经过肝脏代谢,减少了肝脏损伤不良事件发生,长期安全性良好。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宏增教授表示:“由于MS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病程均存在差异,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指南》建议对MS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平衡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因素、药物可及以及个体偏好等因素后,在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贾延劼教授表示:“在治疗策略上,对于所有MS患者,都值得推荐早期高效;对于预后高风险的患者,必须早期高效;高效DMT,尤其是兼顾安全与高效的DMT可以作为MS患者的首选。早期高效治疗策略是迈向MS治愈的第一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群教授在最后总结指出:“此次《指南》巡讲活动为医生们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最新指南要点。随着MS指南巡讲在广州、北京、南京的相继启动,今后在各地将会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展开,相信可助力持续提升我国MS诊疗水平,让更多MS患者从中获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校对 王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网址:如何帮助这一罕见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中国首部多发性硬化诊疗指南全国巡讲在南京举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77827
相关内容
首个《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发布!“蓝唇族”规范化诊疗亟待提升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
灵北新药安齐来中国上市 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
全国首张处方落地!艾加莫德皮下注射开启罕见病CIDP治疗新篇章
全新升级!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
中国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南出炉
全国心衰日丨做好“知心人”,提升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
北京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幻灯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