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

发布时间:2024-12-15 06:14

积极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冠心病#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陈慧玲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 侯茜 副主任医师

今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1日至11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病程管理中心联合内分泌科专家推出“全病程管理•科学控糖”公益门诊,内分泌科与营养科专家现场教患者如何用生活方式医学科学控糖。

然而在现场,专家义诊到最年轻的小“糖友”居然只有15岁——

糖友:李同学

性别:

年龄:15岁

身高:167 腰围:82 体重:65kg BMI :23.3

患糖原因:饮食不当

现病史:2020年3月8日因口干多饮多尿、做各种检查包括基因检测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13MMOL/L,曾给门冬胰岛素30早12u;晚10u及二甲双胍治疗。现目前一直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这次来门诊复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既往史:肥胖  做过胆囊切除术

个人史:出生时体重达10余斤

家族史:爷爷、外公、哥哥均是糖尿病,妈妈曾患GDM(妊娠期糖尿病)。

逐渐年轻化的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或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时,血糖水平会持续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全球有4.65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将增加至6.95亿人。糖尿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对社会经济和医疗系统产生巨大负担。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4种类型。

undefined

近期研究表明,我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30~39岁之间是6.3%。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也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20至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

NEWS

为什么糖尿病会呈年轻化趋向?

熬夜玩手机电脑、不规律饮食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正常规律分泌。

另外,日常缺少运动、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糖尿病。此外,近些年肥胖人口越来越多,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都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早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对于年轻人来说,应当广泛开展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广大人群对于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参与度,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成人

年龄40岁及以上;

超重与肥胖;

高血压;

患黑棘皮病;

久坐人群;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有妊娠糖尿病史;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有类固醇激素使用史;

患多囊卵巢综合征;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

儿童和

青少年

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数,且合并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至少1项

母亲妊娠史有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

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症状(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

控糖的误区

糖尿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正确的管理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控制血糖,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长期的管理和自我控制。

undefined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道路上可能会不小心走入一些误区,比如‌饮食控制不当、‌运动不当、‌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忽视血糖监测、‌过度依赖药物、忽略生活方式调整、‌不重视足部护理、‌忽视复查、‌不重视低血糖、‌误解“无糖食品”……这些错误不仅影响血糖的控制,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0糖”饮料真的无糖吗?

饮料里的“糖”一般指的是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能够明显升高血糖的简单糖类,而“‌零糖”饮料通常指的是每100毫升中含糖量不超过0.5克的饮料,可以在成分表中标注为“0糖”。这些饮料通常使用代糖(如木糖醇、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来提供甜味,甜度高但热量低或无热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甜味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热量的摄入。

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影响人体代谢调节机制,长期摄入代糖可能会干扰大脑对甜味的正常反应,导致食欲调节失衡,增加对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渴望,从而间接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某些代糖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引发头痛、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另外,过度依赖无糖饮品来满足对甜味的喜好,可能会让人们忽略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减少对天然水果等富含营养的甜食的选择。

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并控制总的热量摄入,才是维持健康的根本。

糖尿病患者的

自我健康管理

治疗糖尿病有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其中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正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方式医学。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控制体重、保持积极心态、学习糖尿病知识和建立支持系统等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享受健康生活。

遵循医嘱,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该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保持科学的生活节律。过度劳累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因此工作和休息应该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包括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同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患者应该控制每日的饮食摄入量,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避免暴饮暴食,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此外,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并保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适量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的减轻体重,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恢复。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竞赛和过度运动。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并保持身体健康。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

良好的作息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工作时间和日常活动量应该保持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和睡眠时间,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体重,减少肥胖风险

体重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过度肥胖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保持积极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疾病,患者需要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对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通过倾诉、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患者应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福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糖尿病全病程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血糖达标,才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病程管理将个案管理与全病程照护相融合,为糖尿病患者就诊或出院后提供定期的随访管理和复诊,由“五师共管”医护团队进行全面系统的个体化评估,为其量身定制个体化的自我管理方案,定期评估和追踪疾病管理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为病友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指导,帮助病友各项代谢指标长期达标,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全病程管理服务极大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患者出院后居家也可以获得便捷、高效、个性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也有糖尿病的困扰,如果您按时服药但是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如果您想远离或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可以报名参加湘雅医院的全病程管理服务,免100个名额挂号费,先报名先得。

报名链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糖尿病全病程管理

undefined

网址:世界糖尿病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79004

相关内容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专题
世界糖尿病日|关于糖尿病的误区,你中了几条?
【世界糖尿病日】科学治疗,拥抱健康“无糖”生活
南陵县籍山镇开展“世界糖尿病日”系列活动
世界糖尿病日|防范血管遭“糖”化 科学管理刻不容缓
世界糖尿病日:幸福生活首先要防治“糖网”
联合国糖尿病日 |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科学又健康?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18排行榜丨NO.4 为什么中国成了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健康科普】世界糖尿病日|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可以远离高血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