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禅意人生——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280期(2022年第9期)/大德掠影

发布时间:2024-12-15 14:31

佛教的因果报应,影响了人们的道德选择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280期(2022年第9期)/大德掠影

共享到:

苏东坡的禅意人生
熊召政

  如果要评选一位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古代文人,恐怕非苏东坡莫属。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通才,东坡居士诗词书画无不精深,对待世事旷达潇洒,其所证悟的禅宗境界尤为令人神往。
  “我几乎每一天都在脑海中与苏东坡对话,要讲透他六十六年的人生,我有太多的感悟与话题。”熊召政开场便如是说。他主动要求增加讲座时间,从“苏轼的科举之路”到“苏轼的宦海生涯”,再到“苏东坡的禅意人生”,通过诸多详实的考据与生动的事例,娓娓道来,讲述了东坡居士极不平凡的一生。
  透过熊主席的讲座,与会听众对这位距今约千年之遥的旷世奇才有了更加鲜活的认识。
  “独立市桥人不识,万人如海一身藏。”这是二十岁的苏轼,初次离家、远赴汴京应试时所作。豪放如苏轼,也有着对前途未卜的悲凉与失落。
  “轼愿长在下风,与宾客之末,使其区区之心,长有所发。”赐进士及第之后的苏轼,特写书信一封,感谢欧阳修的知遇之恩。不羁如苏轼,也有着人之常情最为动容的一面。
  “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初入京城为官的苏轼,不掩其年少轻狂、恃才傲物之性。
  直至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苏轼开始反思自己的个性,找寻心灵安宁之路。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这是第一首透露苏轼栖心禅门的诗。正是在黄州这个谪居之地,他开始与佛教结缘,甘愿化身农夫,于东坡耕田,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的自在。从此便有了“东坡居士”这个称号,苏东坡的禅意人生也正式开启。
  自此,随心适意的生活状态便成了苏东坡的人生常态。他的文学艺术也在黄州达到了高峰。“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禅宗对东坡居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具有更为深邃的精神境界和更为洒脱的人生情怀。
  正因如此,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面对命运持续的跌宕起伏,东坡居士始终从容面对,甘之若饴。
  被从河北定州贬至遥远的广东惠州,他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再一次被贬到更加偏远的海南儋州,他又发出“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的感慨,把一片荒凉之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勤恳耕耘。
  禅的精神,一旦领悟,便是源源不断的真实受用。
  于是,晚年的苏东坡,留下那首著名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回首过往,苏东坡总结自己一生的禅学功业,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恰恰是在被贬谪的三州。
  正是这种跌宕起伏的命运,成就了苏东坡的修养,也成就了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特殊高度。从被动放下,到主动放下,所有逆境,都成为他锤炼自己人格的机会,也令后人对这位“白首忘机”的东坡居士愈发喜爱!

摘自《苏东坡的禅意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

网址:苏东坡的禅意人生——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280期(2022年第9期)/大德掠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81422

相关内容

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280期(2022年第9期)/修学法要
【禅溪】苏东坡的禅意生活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陇原佛学网站/佛学通讯/总第330期(2023年第9期)/第四版 佛化人生
苏东坡的生活禅
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中学会快乐
诗佛王维的禅意生活
历史人物诗人文豪苏东坡: 儋州文化底蕴的熠熠生辉!
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中学会快乐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眉山开讲
基于禅意美学的综合性陈设对提升生活品质的作用研究
论南宗禅的“生活禅”思想及其美学意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