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
生活美学研究:探索生活与美的哲学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生活美学研究#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
【摘要】: “美”是天性,从生活中产生,是延续生命冲动的触媒。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脚步。从“美术”与“生活”的发展关系来看,她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需要将“美术”放置于“生活”之中,基于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目标,更新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当下的艺术教育系统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存在着明显的制约与瓶颈。在传统功利主义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培养模式存在对审美培养的缺失、对美术技能、技法过度依赖等现象。作为其教学反馈的评价环节,更多地体现为学术性、标准化评价,在指向美术知识、技能训练的评价基础上,却忽视了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创造性。美术学科的内在的规定性在于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与媒介表现个人想象、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实践,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追求在于美术知识的生活运用与艺术表现。实际上,忽视美术学科的独特性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缺乏明确的美学基础。这种美术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艺术参与的尝试”,却与生活美学化语境下的艺术审美格格不入。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对美学新理论的寻求,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确立其美学根基,从多维视野明晰其理论指导的科学性。从美学理论的发展看,生活美学作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影响最为广泛的美学思潮,其核心要义在于强调美学、艺术的原点在于生活本身,呼吁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周遭世界,去理解、发现与创作生活之美。美与艺术并不高居于博物馆中,并非只是宏大的画作、精湛的雕刻。其学术使命在于改变生活与美学的二元割裂,模糊美学与生活的界限,进而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新时代美学使命。而这一系列美学思想都将为探究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科视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离不开对政策的理析,从政策的视野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已然透视着对新美学理论的深度理解,生活美学的理论影响和观点在各类政策中逐渐清晰。从实践一线看,虽手捧教材“圣旨”,但美术教学素材、过程和评价等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和从生活中体验各种美感也成为师生的暗旋律。生活美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确证,有必要厘清在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根本理念和重要取向,本文认为,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现了审美人生的评价目标、审美体验的评价标准、生活经验的评价范畴、主客交融的评价关系等根本理念。在其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以生活当下作为评价的逻辑起点,强调对个体生活经验的尊重;以审美育人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互动创生的精神引领,消融评价主客体之间的界限等。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增添和重现新的“美感”,反映了美术教学评价的“艺术”之魂,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在评价中突出生活性,以唤醒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其审美能力、关注其审美心理,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享受“平等”的交流,“享受”作品的充分肯定和过程体验的乐趣。理论对现实的指导需要评价主体的观念革新,但更需要有过程的支撑和实体的再现。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生活”与“美术”关系优化的升华,需要以学生的美术作品作为评价载体。本文在确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指导地位和其深刻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今国内外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并结合多次专家会议法,突破传统美术教学评价的桎楛,从基于生活与美的联系、美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和情感表达的丰富过程出发,构建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创造生活美”以及“分享生活美”等三个纵向维度,以“艺术作品”层次的划分为参考依据,同样采用专家会议法,确立“质料层”、“形式层”、“意蕴层”三个层次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横向维度。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横纵维度的划分,并非机械的模式建构和指标套用,而是新理论的新体现,重在不同阶段学生在不同素养的表现,强化评价主体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创新,通过审美创造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现并不是运用某种技术应对评价维度的过程,需要一致的方法论和具体技术的配合。美术的审美创造这一根本价值决定美术教学评价应以复杂和系统的方法论的支撑,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方法论逻辑,对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系统、生活意识取向的拓展型系统、创意美感取向的创造性系统三个评价操作的内容体系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内容体系中,选用循环递进评价过程的混合方法设计以配合评价维度考察目标的达成。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强调以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进行评价结果表达。结合实际案例,探究出纸笔测试法、观察法、提问法、表现性评价法、成长档案袋法等具体方法的操作与说明,力图在方法论的角度上,为实际操作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并依据评价维度的设计及评价的操作体系的确立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倡导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以保障评价活动的进行;对评价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以确定评价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并防止过分依赖评价技术而成为其附庸,倡导依据现实课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实施。美术学科是美学与生活的有机关联,是学生审美创造这一终极价值的有效体现,这一内在规律性需要生活美学作为其理论指导,并贯穿于学术教学的始终,为实现美术学科教学评价的专业性、凸显美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提供了一条美学路径。本研究的根本逻辑在于通过生活美学理论的指导,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应有自身的观念体系和评价维度,突破传统意义上美术评价的分数量化主线,旨在通过用方法论和多元方法的创造性使用实现其观念体系,淡化评价指标的细分和权重系数的设立,把艺术作品作为学生情感的凝结,从作品中发现学生复杂而有内涵的生活状态和未来生活的素养品性。总体上说,生活美学下的美术教学评价,她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其评价维度的确立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从“生活”的视角看待美术教学评价这一事件,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美育、生活与美育之间进行了联结,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艺术品”。在此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观,不仅符合了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课程性质的定义,也将其课程理念贯穿其中,更是对目前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回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第一,采用了“生活美学”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审视,进而实现将生活美学的理念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以此突破美术课程等学科本位的美育壁垒,为改进、优化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立场与思路。第二,在研究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发展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新视野,提出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新体系,确立了美术教学评价的新维度,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美育、生活与美育之间进行了联结,创新了美术教学评价新的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网址: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84690
相关内容
基于生活美学视域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
日常生活美学视域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探析
生活美学视域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意蕴与养成
生活中的艺术美学研究
生活美学视域下的美食纪录片影像表达研究
小学美术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生活美学教学策略
休闲美学:审美视域中的休闲研究
心流视域下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幸福感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