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饮食之道,佛家很注重节食养生!
发布时间:2024-12-16 02:10
不要临场抱佛脚,赛前充分休息和饮食调整很重要 #生活技巧# #运动锻炼技巧# #运动赛事报名#
食无求饱
佛教认为,贪求口福,会起烦恼心,而少吃则比较自在,能使人专心修道,锻炼心智。《增一阿含经》曰:“若过分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雍塞,坐卧不安。”中国古代医学也讲究“食不求饱”,认为太饱则伤气、伤肠胃。
不可太饥
饮食太饱于身体不利,而太饥也有损健康。中医认为,太饥饿伤脾,人吃得过少就会骨骼干结而血液停滞。现代医学则认为,吃得太少会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
饮食有时
佛教徒讲究饮食有时,尤其是严格执行“持午”,出家和尚讲究过午不食。清代曹廷栋《老老恒言》说:“午前为生气,午后为死气。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避死气也。” 佛家特别重视节食,认为节食是增进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佛经里面记载: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而唐朝高僧百丈禅师曾经列出寺院生活的二十条要则中的第四条也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说明佛家很重视节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有些肠胃疾病和不适,确需减食调养,少吃东西才能让消化系统得到休息,减轻身体的过度负荷,使生理组织恢复活力,白细胞和抗体充分发挥驱除细菌病毒的效能。
网址:佛教的饮食之道,佛家很注重节食养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85186
下一篇:女生健康饮食知识大全,健康女人的
相关内容
佛教养生饮食方法生活 | 佛教的养生之道(一):僧人的日常
佛教养生之道
佛教为什么要食素?
十大好吃的佛教美食 10道佛教高级素斋菜谱盘点
佛教养生理念介绍
佛家健康养生五大秘籍
40道佛家养生素菜菜谱(素食菜谱大全素斋)
佛教:探索内心的平静之道
汉传佛教的素食主义:影响中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