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减负、精神减负到生活减负,“零添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24-12-16 10:41

游泳能全面锻炼身体,同时减轻精神负担 #生活技巧# #压力管理技巧# #运动减压#

■ 李子晨

年轻消费者越来越“成分控”,更青睐零添加、零糖、零脂的食品;拒绝被卷、拒绝内耗,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去“班味儿”;不只是身体减负、精神减负,更多消费者不仅向往“零添加”的生活方式,选择精简消费,更在为此付诸行动……

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1号会员店、京洞察对1000名消费者进行的调研显示,五年前近30%的消费者从食品领域关注到“零添加”,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也将关注点从食品延展到社交和生活。目前,65.5%的人倾向“更多选择零添加、零糖、零脂的食品,追求无负担饮食”。与此同时,关注“零添加”生活方式的人已超八成,而52.4%的人正在通过做减法让自己进入一种低负担、“零添加”的生活状态,18.5%的人看了别人的“减负”方式,开始向往“零添加”的生活方式。

“成分控”当道 “零添加”饮食走俏

95后的辛迪是位“资深控糖人士”,喝饮料要买零糖的,吃零食前会先看下脂肪的含量,一日三餐几乎放弃了精制米面,只吃各种粗粮或粗粮制品,吃饭前还要再计算一下卡路里和GI值,“坚持一段时间后,身体明显清爽了不少,现在我已经越来越爱这种生活方式了”。

王莉是一名85后,此前每天一杯奶茶是她和女儿共度“快乐时光”的首选,但自从得知有些奶茶会添加植脂末,而这种配料如果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存在导致肥胖、影响生长发育、降低记忆力等潜在危害后,她不禁有些后怕。现在,买奶茶看配料表已成了一种习惯。去超市购买食品时,她也会格外注意是否“零添加”,比如买虾关注是否含有保水剂、买肉蛋关注是否有抗生素残留、买烘焙产品关注是否添加反式脂肪酸。

和辛迪、王莉一样的消费者还有很多。从“零糖零脂零卡”到“零添加剂”,这股“减负”之风正在饮食消费领域吹得越来越劲。

在上述调研中,在谈及“你会关注和购买哪些零添加的食品饮料”时,68.8%的人关注零糖零脂零卡等低热量标签,有54.7%的人会关注是否有某些潜在影响健康的成分,如防腐剂、色素等,而半数人更关注是否有任何“零添加”的相关标签,喜欢选购纯天然食品。

同时,58.4%的受访人渴求健康饮食,70.7%的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在购买牛奶乳品、饮料、调味品、面包糕点、休闲零食时,他们会格外关注“零添加”标签。其中,七成消费者会额外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不健康的成分,四成消费者会额外关注成分和热量分布。

京东消费数据也同样反映出消费者对于“零添加”食品热情的持续升温。数据显示,今年1—7月,零添加食品商品数量同比增长46%,零添加的学生奶粉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奶制品零食、坚果炒货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乳品冷饮、杂粮、肉类零食、面粉的成交额同比涨幅也均超过100%。

追求精神减负 舒适消费“出圈”

当前,面对来自工作、个人成长、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更多人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精神层面的“减负”,除了“更多选择零添加、零糖、零脂的食品,追求健康无负担饮食”之外,“零添加”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王晗是某互联网大厂的一位业务经理,每天被营收成本、业绩考核、最后时限折磨得“压力山大”。每逢合适的假期,他都会安排一次长途旅行,去川西看雪山,去云南雨崩徒步,去戈壁穿越……将一身“负担”在大自然中得到净化,然后活力满满地回到岗位上继续打拼。

在上述调研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拒绝被卷、拒绝内耗,压力之下为自己心情减负”,占比达39.4%。他们将周末和节假日用于旅游、徒步爬山、户外骑行等各种能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的活动,甚至只是利用午休时间到街边公园透透气,散散“班味儿”,这也能让很多上班族获得治愈,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消费数据也映射了这一趋势。今年1—7月,在京东运动户外品类中,公路车、骑行服、骑行穿戴装备的成交额同比增长80%以上,越野跑鞋、冲锋衣裤、徒步鞋等户外鞋服同比增长50%以上,户外仪表、户外背包、登山攀岩等户外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40%。

除了自我疗愈和减压之外,还有很多人为了缓解过度社交带来的负担,纷纷开启“零糖社交”,正在践行“拒绝无效社交,社交上保持一定独立性和距离”的人达67.4%。

北京姑娘艾琳在周末之余经常会参加户外徒步活动,但同行者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默契。“我们之间保持着松散的兴趣联系,不会问一些有的没的,有活动就在一起,没事儿立马散。”艾琳说,这是她钟爱的“零糖社交”,“不必过多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交往过程更轻松、自由。”

和过去的交往形式相比,“零糖社交”主打一个分寸感。这类社交的兴起,无疑与很多人现实世界中的处境相关。在这个交往过载的世界里,当下的年轻人已不再把社交当成必选项,更不断做着减法。调研中53.2%的人对此深有认同,他们觉得让社交变得简单舒适,可以“更加注重保持自我,不过分受他人影响和控制”。

生活也要做减法 精简消费新风起

当日常生活变得愈加稳定富足,越来越多的人也在逐步意识到“太多”是一种负担,无论是清理衣服书籍、玩具手办,还是化妆品、首饰,都是“做减法”的选择之一。上述调查显示,之所以会选择“断舍离”,64.7%的人认为它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56.8%的人表示可以“控制物品数量和减少整理难度”。

85后的阿茂曾是一名“极繁主义者”,过去,大到家具,小到手办,只要看到钟意的商品,他一定会选择带回家。直到“家变成了杂货店”,他才反应过来,物品的增加,不等于幸福的增加。为此,他决定来一场“断舍离”:“喝水的杯子从24个变成2个,每个季节的衣物不超过5件,看到心仪的物品,会第一时间想到底需不需要。”

如此一来,杂乱的空间变得清爽,与此同时,阿茂的观念也悄然生变,“随着家中无用东西的清理,好像对物质的迷恋也一并去除了”。

在本次调研中,近六成的受访人正在践行“断舍离”,“喜欢极致简洁的生活空间,能收进柜子里的东西绝对不让它们出现在外面”。有四成人大概每月就会进行一次“断舍离”,在他们看来,“精简的生活,使人居环境更加宜居”,也让“个人心情变好,内心更加有秩序”,更能“减轻负担,更加专注自我”。

重塑居住空间的同时,年轻人也习得了精简消费。精简消费并不是单纯的节约和消费降级,而是把钱“砸向”那些真正有益于减轻生活负担的事情上,是更加理性的消费。调研显示,66.2%的人正在“精简消费,尽可能买一些真正需要的东西”。

在某外企就职的森杰表示:“我所理解的精简应该是精致而简单,在没有负担的前提下才能让自己更舒服。”对森杰来说,既不认可“割韭菜”式的消费模式,也不太喜欢一味地节约而过得不开心的方式,“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自己开心就行。”

森杰的这一观点也在调研中得到了呼应,46.7%的人表示“精简消费能够让自己不再依赖物质定义生活价值,而是从内心深处去感受生活的丰富与美好”。41.2%的人表示“精简消费使得生活秩序得到改善,品质实现了提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从身体减负、精神减负到生活减负,“零添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德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网址:从身体减负、精神减负到生活减负,“零添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88046

相关内容

人到中年,给生活减负,为精神减压,让内心安宁
减压零负担的2分钟减压秘诀
减压零负担 “2分钟”减压秘诀
日常生活九招为身体减负
为生育减负 让生活提质
国家电投深化班组减负的探索与实践:减负减出“加速度”
研究生身心都要减负
海尔智家再循环:从“减碳”到“零碳”到“负碳工厂”
放松训练 给精神“减负”
有关减负的作文(精选34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