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餐=裸奔?中国从分餐走到合餐,吃饭还能“合久必分”吗?
合理分配早餐,不必每天高档餐厅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节约生活成本# #合理安排餐饮#
作者 | 罗格
4月29日,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公开场合表示:“我见不得混在一块的吃法,一起吃饭用一个筷子夹菜、喝酒,你看到的是杯子、筷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张文宏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分餐制对阻挡疾病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就是要做。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大家应该最大程度做到,一起吃饭时稍微坐远一点,实行分餐制,这是一定要做到的。”
中国人如何从分餐到合餐
事实上,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分餐制的国家,也是拥有分餐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进食,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更长的时间。
根据《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的记载,周朝不但实行分餐制,而且在餐具样式、食物内容、餐具摆放、座位排序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苛的等级、礼仪规定。
除了严苛的礼仪,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也是分餐制长时间延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古人的“坐”,是两个膝盖并在一起,两只脚在后也是并上的,脚心朝上,臀部搁在脚后跟上,相当于是跪着坐。这样坐着,想要去夹到餐桌中间自己心仪的菜品并不容易。
但晋代之后,原来的分餐制开始受到了冲击。有这几种变化,可能是会餐制开始出现并占据主流的原因:
1.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影响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陆续入住中原地区,并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也带来了他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用具,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公元 5-6 世纪,胡床hu、椅子、方凳、圆凳等高足家具的出现,传统的席地而坐的习俗也有所改变。到了唐代,用高大的桌椅进食已经不再罕见了。在敦煌壁画中就有这样的画面:长方形的食桌两侧放有高足的条凳,九位男女面对面规矩地坐着。桌子上则摆满了大盆小盏,每个人面前都放有一套匙箸餐具。这就是唐代典型的会食场面。
敦煌473窟壁画
虽然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合餐还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围大桌而坐”的座位安排方式,已经越来越接近合餐制了。不过,分餐制还没有消失,很多以会食制的宴会上,人们却还是严格地遵守着分餐制的一些传统。
比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图中韩熙载和其他客人,每人面前都放着相同的食物,碗边放着互不混杂的进餐工具。这里既有会食制的热闹气氛,也体现着古老的分餐制形式。
南唐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到宋代以后,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会食制就出现在饭馆和餐厅里了,当时,为了和会食制匹配,还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职业“白席人”,相当于是饮食过程中的司仪。
元代时,作为游牧民族们主流的吃饭方式的会餐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明代以后,尽管有意复兴分餐制,但由于烹饪手法和食材的变化,合餐制的发展趋势已经无可阻挡。
中国饮食方式及用具的演变
2.从门阀时代到庶族时代
贵族门阀的兴衰,与“餐制分合”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魏晋以后、唐宋之交,正是中国由门阀士大夫社会,转向科举士大夫社会的关键时刻。
与痴迷于繁文缛节的门阀不同,由科举制选考出的新官僚们,往往是出身庶族地主。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当然也有等级观念,但生活方式上却远不及士族地主精致挑剔。门阀的衰微,势必伴随着上流社会固有饮食文化的没落,以及底层饮食文化的“上移”。
3、燃料的匮乏
在宋代,中国人口第一次超过了1亿,密集的人口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燃料的珍贵。在做饭的时候需要控制燃料的使用,这也是炒菜在宋代前后出现的原因之一。一家人一起,一次性做出品种有限的几个菜一起吃饭,显然是能节省一些燃料的。
会餐制的合理性与不完美
上面说到,分餐制与会餐制,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人的坐姿变化了,古时的席地而坐的,从现代人体工学的角度来看,比较容易引起肢体的疲劳,不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而会餐时期人们是坐在高足椅、凳上就餐的,减轻了下肢和腰部的负担,相对舒服多了。
尽管分餐制代表了长幼有序的中国传统礼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餐制也推动了以户为单位,一家人围桌而坐、共进餐食的家庭氛围。相信这也是一些长者认为分餐会让天伦之乐变淡的重要原因。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从他们身边带走了孩子们,从家庭餐桌上再粗暴地剥夺他们的天伦之乐,那未免太残忍了。
从不好的方面说,会餐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卫生方面。一大群人在“相濡以沫”,必然为某些疾病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人类聚居的密度越来越高,病毒传染几率也越来越高,从吃饭这种日常生活的行为开始,降低感染几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部分传统烹饪方式和菜式可能消亡
会食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烹饪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要节省燃料,不同种类的食材就有了机会放在一起烹调,这也让中国烹饪有了融汇各种食材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会餐制也能够帮助保留一些食材的完整性,比如鱼类,一张餐桌上端上一条大鲤鱼成为了可能。
如果是分餐,可能很多食材由于不便分割的特性,就难以享用了。比如淡水鱼,不同部位差别太大,分到鱼肚子的人和分到鱼尾的人显然不那么“公平”。如果把这样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按照分餐制的标准分给每位食客,不仅会导致一些浪费,而且美感也会有所损失。此外,像火锅这样比较特殊的饮食方式,可能就要淡出历史了。所以,一些食客担心的传统的烹饪技艺和菜式受到冲击,确实也在所难免。
所以,以目前世界上比较主流的西方分餐制,强行改革中国的会餐制,从文化习俗、饮食习惯上,都必然会失败。我们没必要非得引进“西方模式”不可,也许,我们也可以考虑将我国历史上的两种饮食方式结合起来,各取其长。例如上面提到的,唐、宋时期分、会餐过渡阶段,就有一些很值得我们今天创新分餐时参考的形式。
至于火锅店们,要不要考虑一下,为每桌顾客,安排一位专事涮菜的“新白席人”呢?
网址:不分餐=裸奔?中国从分餐走到合餐,吃饭还能“合久必分”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0549
相关内容
分餐从我做起,守护绿色健康张文宏:疫情结束之前,不分餐=不穿衣服!别再一起喝洗调羹水了
合理膳食、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早餐吃什么好?85后营养师分享231道不重样早餐
不吃早餐,考试分数低
分享五份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开学后做给娃吃,一周都不带重样的
【燕麦吃法】早餐喝麦片好吗 燕麦早餐的五种营养吃法
早餐,早上,吃饭,午餐
“洋快餐”真的比“中式快餐”更不健康吗?
减脂期不能吃米饭?吃碳水化合物=长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