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4-12-16 23:52

勇敢追求梦想,不畏惧失败。 #生活知识# #人生哲学#

35f2d2340897fbc3594e5d724492d18.jpg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14日讯(记者 吴猛)走进龙岗区龙城街道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下称:龙城职康中心),一幅幅色彩绚丽、精致绝伦的景泰蓝珐琅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低声述说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这些画作并非出自专业画师之手,而是由一群在生活磨砺中坚韧前行的残疾人倾心创作而成。“特美工坊”——一个独具匠心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助残品牌,以独特的助残理念与真挚的匠心精神,为残疾人铺就了一条通往希望与梦想的阳光大道。


龙岗区龙城街道特美工坊揭牌仪式现场。

初心如炬:助残事业从“康复”到“就业”

“特美工坊”的诞生是龙城街道残联在助残事业上的深耕探索结出的温暖果实。其创立初衷质朴而深远,为残疾人打造一个全新的康复空间,不仅专注于身体机能的恢复,更致力于挖掘个人潜能,展现独特才华,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重拾希望与尊严。

“特美工坊”创始人李国标在指导珐琅画制作。

“特美工坊”秉持助残事业的创新理念,将康复、就业与创业巧妙融合,开创了助残模式的新路径。从技能培训到艺术创作,再到市场化运作,为残疾人搭建了一个实现经济独立与自我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在创造中找到生活的方向,焕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景泰蓝作品。

景泰蓝珐琅画作为中国宫廷艺术的代表,被选为工坊的核心艺术载体。这项传统工艺以精致繁复、细腻考究而著称,需要制作者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耐心。创作的过程中,许多曾因身体缺陷而困惑的残疾人逐渐掌握技艺,发现自身潜力。每一幅凝聚心血的作品,既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作,更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诠释与见证。

奋楫笃行:特美工匠从“开花”到“结果”

多年来,“特美工坊”已培养20多位技艺娴熟的“特美工匠”,他们在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中展现智慧与毅力,用行动书写着励志的篇章。截至目前,“特美工坊”已累计售出600多幅景泰蓝珐琅画(小件不计入)。数字的背后,不仅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成果统计,更是每一位参与者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的励志篇章。

景泰蓝作品。

对于特美工匠而言,工坊既是学习技能的场所,更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从过去的零收入到如今月均收入1000至2000元,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经济独立。收入虽不算丰厚,但却赋予了他们新的人生意义。

2016年9月22日特美工坊亮相第五届中国慈展会。

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特美工坊”的艺术作品屡次惊艳亮相。一幅幅凝聚着匠心与创意的景泰蓝珐琅画,如一束束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无数目光的驻足与欣赏。在赢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高度肯定的同时,更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成为艺术与生命力量的最好注脚。每一次展出,都像一场感人至深的演绎,让人们看到了残疾人通过艺术绽放的生命华彩。

这些景泰蓝珐琅画既深植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灵动巧思。无论是古典韵味十足的传统题材,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动漫形象,每一幅作品都在细腻的笔触间娓娓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特美工匠们如何在艰难前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通过艺术重塑生活、改变命运。

“特美工坊”用实际行动诠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助残模式提供宝贵的“龙城经验”。

臻于至善:创新融合从“高校”到“社区”

“特美工坊”的成功来源于对残疾人潜力的深度挖掘,也得益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2017年,龙城街道职康中心携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特美工坊”大学生社会教育实践基地。这一创新性的“高校+社区”模式,为工坊注入新鲜活力,也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更多可能。截至目前,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累计超过4000人次,完成珐琅画作品400幅,并成功举办了5场音乐会。

2017年龙城职康与信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高校志愿者的加入,成为“特美工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创意视角,还为传统的景泰蓝珐琅画注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从灵动的动漫形象到炫酷的跑车主题,每一件作品都巧妙融合了传统工艺的细腻与现代设计的时尚感。既展现了创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也让景泰蓝工艺焕发出与年轻一代审美契合的活力。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回应,工匠们也通过创作找到了稳固的经济来源,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到特美工坊体验非遗景泰蓝珐琅画。

对志愿者而言,这是一段难得的旅程。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同时,与特美工匠携手创作,亲身感受到那些经历重重考验后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对特美工匠而言,高校志愿者的到来是创作过程中的支持,也是情感上的鼓舞。年轻人带来的新想法、新视角,让工匠们感受到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同时也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高校+社区”模式的成功,为“特美工坊”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为全国助残事业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范例。通过这种模式,“特美工坊”不仅培养了更多优秀的“特美工匠”,也让社会重新认识到残疾人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和独特价值,让助残事业从“少数人的努力”转变为“更多人的参与”。

砥砺深耕:匠心逐梦从“坚持”到“绽放”

“特美工坊”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讲述的不只是残疾人如何努力创作,还讲述了他们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左侧偏瘫的李国标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对艺术的热爱,成长为“特美工匠”的佼佼者。

李国标的创作之路,始于点蓝和过膜这两项高精度工序。虽然对双手配合的要求较低,却对色彩的精准掌控和操作的耐心极为严苛。他的左手因偏瘫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只能靠左手稳住画板,另一只手精准地将珐琅釉料填入细小的掐丝纹路中。每一步操作,都是对专注力与耐力的极大考验。通过多年反复训练,他从点蓝、过膜的基础技艺,逐步掌握了景泰蓝珐琅画的十几道主要工序,甚至成为品质检查环节的重要把关者,为“特美工坊”树立了技艺标杆。

2024年,李国标与导师安桂娟联合创作的景泰蓝掐丝画《盛世华章》,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中荣获银奖。这是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街道参展作品,象征着“特美工坊”的艺术水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谈及作品和所获荣誉,李国标表示,希望通过艺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并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追逐梦想,展现自身的才华。

在“特美工坊”,像李国标这样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比比皆是,“特美工坊”精神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传递,让更多人感受到残疾人群体的力量和他们为梦想奋斗的光辉。

继往开来:非遗传承从“匠心”到“创新”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近年来,“特美工坊”围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普及,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先后举办十余场面向社区居民和亲子的珐琅画非遗体验活动。参与者通过零距离接触掐丝点蓝等技艺,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也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通过这些活动,“特美工坊”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市场价值的双赢。

展望未来,“特美工坊”将继续深耕珐琅画这一传统工艺,并在其内容丰富性上不断突破与创新。通过尝试将螺钿工艺与珐琅画相结合,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在技艺传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意元素,让作品更加贴合当代市场需求。通过强化线上线下的联动模式,工坊期待吸引更多企业和机构的关注,与社会各界共同探索非遗文化与助残事业的更多可能性。

龙城街道职康中心负责人王玲表示,未来愿景是让“特美工坊”从一个地方项目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助残品牌。通过经验分享和模式推广,让更多地区借鉴“特美工坊”的成功经验,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特美工坊”不仅是一间工作坊,更是一座连接生活、艺术与社会的桥梁。这里的每一位“特美工匠”,都在用双手描绘自己的未来。所谓的“残疾”,从来都不是局限,而是重新定义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正如一幅幅珐琅画上的绚丽色彩,“特美工坊”点亮的不只是作品本身的光芒,更是每一位参与者心中的梦想之光。它让我们相信,生命的每一束微光,都可以汇聚成耀眼的星河,温暖整个世界。

网址:《不一样的追梦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2370

相关内容

追什么二年级?二年级追梦指南:学习、游戏、快乐一样都不能少!!
美食与梦想:追逐味蕾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自驾阿姨的故事:我无愧于心,勇敢追梦
追逐梦想 尊重食材本味
不得不看!人生“生存”指南:梦想一文不值,现实无比残酷!
人生不易:如何靠自己实现梦想的心理法则
探索梦幻之旅:我的旅行日记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世界
妻管严"健身达人张李刚《享受美吧》诉说追梦史
人生只需追求两样东西:健康与快乐
在一餐一饭中,追寻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随便看看